86亿,私募巨头凯雷买下这家曾被GSK看上的公司

凯雷本次收购的Vectura,有机会在吸入制剂原研厂商与仿制药企的大战之中获益。

文丨晨哨并购 Kevin

近日,私募巨头凯雷集团同意以9.58亿英镑(约合86.5亿人民币)的现金收购Vectura Group Plc.,以促进这家英国制药商的转型。

Vectura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本次收购之后,凯雷集团还会有怎样的投资策略?

Vectura:危机与转型

Vectura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进行呼吸相关吸入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在发展之中不断进行收购,规模逐渐扩大。

2004年,其收购肺部产品开发商Innovata;2014年收购同领域的德国制造商Activaero;2016年,Vectura又与吸入制剂CDMO(合同制开发生产组织)企业Skyepharma完成合并。

经历了数年的外延收购与内生发展后,Vectura不但掌握了吸入制剂的多种配方、设备和产品开发能力,能为客户提供药物分析、工艺开发、技术转让、产品生产和监管服务,还与众多跨国药企合作,为诺华(Novartis)、萌蒂制药(Mundipharma)、拜耳(Bayer)与葛兰素史克(GSK)的吸入制剂产品提供支持。

由Vectura提供配方、设备或开发支持的产品,图片来源:Vectura官网

然而在近几年,Vectura却遭遇了危机。

2017年,FDA拒绝了Vectura与阿拉伯仿制药企业Hikma合作开发的Advair仿制药VR315上市,并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在此次重大失利的影响下,Vectura当年股价缩水近40%,CEO James Ward-Lilley不得不改变商业策略,将发展重点放在风险较低的仿制药管线,而终止那些正处在研发早期阶段的高风险新药分子。

该公司受到重创的第二年,便传出了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打算斥资16.5亿美元收购Vectura的说法。

但最终收购不了了之,再无消息。

此后在2018年11月,由于欧洲的3期临床试验不理想,Vectura决定停止开发其哮喘药械组合 VR475,更给该公司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应对危机,Vectura开始迅速转型,将业务重点从自研与合作研发转向吸入制剂CDMO业务。

这次转型颇为及时,不仅帮助Vectura降低了研发所需的成本,减少了未来发展的风险,还帮助该公司找到了获得更多利润的着眼点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其逐渐脱离了危机。

2019年,Vectura营业净损失达2700万英镑;而在2020年,Vectura营业净利润达到1.328亿英镑,减去因为对GSK进行专利诉讼所获得的1.276亿英镑赔偿及专利使用费后,实际营业净利润为520万英镑,实现扭亏为盈。

而随着国际吸入制剂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CDMO, Vectura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更加明朗。

吸入制剂:巨头与挑战者

吸入制剂作为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类疾病治疗、控制的重要剂型,拥有见效快、减少肝毒性、易携带等优势。

该细分领域技术壁垒较高,仿制难度较大。作为一种通过肺部给药的特殊剂型,吸入制剂的研发生产难度往往不在于起效药物的化学合成,而在于其整个递送系统的复杂性。

这一剂型的产品对药物、辅料和器械等都有极高的要求,且三者必须紧密配合,做到“药械协同”,否则些微的差错便有可能造成药物递送不到位、造成呼吸刺激等问题。

GSK吸入器械专利图,图片来源:USTPO

这便使得想要研发生产吸入制剂的企业必须精通药物学、吸入动力学、颗粒动力学、流体力学、表面科学和吸入器设计加工等多种知识和技术,并有将这些知识结合、应用的能力。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与审批环节的不确定性、相关生产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指导患者使用新器械的困难,都是仿制药企难以攻破这一领域的原因。

不过再难的壁垒,也会有人挑战。

在吸入制剂领域,国际市场目前仍主要由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和勃林格殷格翰等巨头占领。但随着各项配方、器械的专利陆续到期,加上以TEVA为首的仿制药企对吸入制剂领域的认识逐渐完善,吸入制剂巨头们的地位也正逐渐受到挑战。

实际上,私募巨头在这一领域也频频出手。无论是2019年红杉中国投资谷森医药,还是2020年高瓴战投健康元,都显示了资本对吸入制剂领域的看好。

重压之下,国际大厂想要保持优势,就必须降低研发成本,并寻找有独特优势的新型配方、器械;仿制药企想要弯道超车,也必须寻找富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在解决研发、审批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充分的生产能力。

而这两方的情况,都给Vectura带来了机会。

作为在吸入制剂深耕二十余年的领先企业,Vectura在吸入制剂的各个环节都有丰富的经验。

如今转型成为CDMO,其一方面可以继续承接各大跨国医药公司的订单,提供强大的生产开发能力,帮助大企业降低生产、研发成本;另一方面,Vectura也能利用已有的经验,承接一系列仿制药企的开发、生产业务,为它们提供成熟的全套流程。在搭上仿制药替代快车的同时,也避免了产品研发、上市失败所带来的风险。

凯雷通过本次收购,便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一家在吸入制剂领域拥有独特优势的研发生产公司。而在帮助Vectura彻底完成转型后,凯雷更有机会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凯雷的中国医疗战略

凯雷作为私募巨头,在医疗领域早有布局。截至2020年9月,其在医疗领域投资过8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30亿美元。

在凯雷的2020年年报中,也指出其在全球各个区域的医疗保健领域看到了众多机会,并将医疗列为该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本次收购是其继续进行医疗领域投资的最新一步。

而凯雷在医疗领域踏出的另外一步,则落在了中国。

2021年初,凯雷便在中国先后完成了两起重磅投资。

1月8日,凯雷领投生物科技企业和誉医药的1.23亿美元D轮融资,支持其进一步加速临床项目及临床前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1月26日,凯雷又参与了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艾迪康8800万美元的优先股融资,保持了其艾迪康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

除此之外,凯雷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多笔医疗领域投资,标的包括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微创医疗、心血管药物领先企业信立泰、国内民营体检龙头美年大健康、癌症医疗服务提供商泰和诚等,覆盖细分领域颇广,所投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独特的优势。

5月31日,凯雷集团CEO李揆晟(Kewsong Le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中美之间关系持续紧张,但该公司仍在中国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不会停止,因此在中美之间站队并非良策,应该同时面对两个国家。

如此坚定的态度,展现了凯雷继续在中国深耕的决心。今后在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凯雷也很可能会再度发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