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消耗量上升,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推进“禁塑”|聚焦上海两会

袁欣建议上海市应该打造全国领先的可降解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环保相关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替代品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减免税、提供研发基金和技术孵化等政策支持。

图片来源:pexels

实习记者 陈杨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施行至今已有一年半多的时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仍有不少难点,特别是推进源头垃圾减量。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袁欣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后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增加。而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生活方式的转变,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又持续上升。

2020年9月10日,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但对标国际国内领先的“禁塑”实践,袁欣认为上海还有加速推进“禁塑”的空间:在时间上,落后于国内领先省份;在做法上,分步实施成效不大。

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对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和回收利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税收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到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禁塑”名录的所有塑料制品。

梳理国内外禁塑、限塑实践,袁欣指出,禁塑、限塑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当下禁塑、限塑的管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市场机制,通过征税收费,逐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二是政府强制执行,彻底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因此他建议,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中关于“限塑、禁塑”的时间表提前:到2023年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到2025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禁塑”名录的所有塑料制品,实行全面“禁塑”。在全面“禁塑”之前的过渡期内,推行“污染者付费”原则,对非环保塑料的生产商、使用商征税。

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技术不够成熟,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相对于传统塑料而言成本较高,袁欣建议上海市应该打造全国领先的可降解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环保相关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替代品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减免税、提供研发基金和技术孵化等政策支持。

此外,他还建议加大处罚力度与执行力度,加强对大众环保责任的宣传。鼓励大众养成环保生活习惯,体现出上海这座领先城市市民的环保素质。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