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券商业绩遭遇罕见“寒潮” 龙头中信营业收入仅1.3亿

券商龙头中信证券1月营业收入仅有1.3亿元,仅有2015年平均月营业收入的1/35,净利润亏损6亿元,券商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各上市券商纷纷发布1月业绩快报,但普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

从今日(2月5日)中信证券披露的1月利润收入情况看,1月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仅有1.3亿元,净利润则开始出现亏损,1月净亏损达6.0773亿元。

中信证券1月业绩可谓冰与火的分界点。2015年中信证券全年营业收入560.22亿元,全年利润总额273.17亿元,通过计算平均可得2015年中信证券月营业收入46.69亿元,月净利润22.75亿元。

目前看来,中信证券2016年1月的营业收入仅有2015年平均月营业收入的1/35,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中信证券1月出现巨额亏损,业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券商自营盘高度依赖市场情况。多数媒体解读认为,中信证券的业绩快速下滑来自于此。

券商自营盘通常有三大金融资产,包括公允价值变动的金融支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长期投资三大部分。券商自营盘购入时确定资产的计算方式。通常后两种资产计入资本公积,不计入利润损益并不会对净利润产生直接影响。

这其中原因不仅包括1月上证综指出现了罕见跌幅,1月大跌22.65%,同时A股市场的成交量和两融业务也开始大幅度持续萎缩。

2016年1月上证成交额为4.34万亿元,2015年6月时上证创下最高成交额近20万亿元,目前只有最高峰成交额的1/5。

在1月市场意外逆转下跌情况下,两融规模也持续萎缩。两融从去年底开始连续22个交易日下降,两融余额曾在2月1日跌破9000亿元,首次刷新去年9月30日以来阶段低点,十分接近牛市启动初期(2014年12月)规模。

此外,监管层有意进一步去杠杆也使得券商各项与市场有关的业务都处于停滞状态。去年年底监管层不仅叫停了场外互相协议等带有隐形杠杆的业务种类,券商其他创新类业务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券商再次成为“靠天”吃饭行业,不仅中信证券,其他多家上市券商的业绩也普遍下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