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卷土重来,但有些产品并不适合“无脑买入” | 基市评论

尤其对于动辄锁定份额两三年的创新型产品,一定要擦亮眼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黄慧玲

爆款基金卷土重来。

周六,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成长先锋宣告成立,A、C份额合计规模高达321亿元。再次刷新今年的新基金募集记录。

下周又将迎来多款重磅新品,包括易方达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研究优选等。

爆款基金往往是基金公司品牌感召、渠道支持、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与口碑共同促成的结果。投资者购买爆款基金时,通常抱有较高的业绩预期。但回顾过往爆款基金可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爆款产品都能绽放时间的玫瑰。

对投资者来说,很难辨别基金过往的优秀业绩归因于市场的贡献还是管理人的选股能力,更难辨别净值下跌是能力问题还是运气不佳。

对基金经理来说,规模变大必然带来更多的管理难题。不过,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分析。有些基金经理买的是小盘股,赚的是交易的钱,而小市值、高换手的风格在规模大的基金中很难施展拳脚。有些基金经理的策略主要是“买入-持有”大公司,交易的冲击成本顾虑更少。

再说成立的时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在市场风潮推动下的基金往往诞生于阶段性的高位。这种高位,可能是市场整体的高位,也可能是某个板块、某种风格的高位。

不过我们也发现,基金经理面对市场考验时的态度在漫长岁月里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当业绩不佳时,是与市场对抗还是自我反思,大基金该如何做好风险控制?2015年的巨无霸基金就是很值得研究的案例。

如果我们以后视镜的方式总结部分基金五年还在亏损的原因,会看到失败的基金经理们把锅甩给产品定位、甩给市场,就是不反思自己的问题,让基民欲哭无泪。

买基金就是买人。尤其对于动辄锁定份额两三年的创新型产品,一定要擦亮眼睛,精选有责任意识、注重风险控制、有反思和进化能力的基金经理。

对于公募基金投资者来说,需要从有限的公开信息去了解自己所投的产品。每季度一期的基金产品报告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交流的重要窗口。

当然不排除有些反思只是作秀,有些基金经理想得多说得少,知行难以合一。但多数时候,透过文字看基金经理的思想和能力的方式是有效的。如果早一点看到文字背后的傲慢,或许也就不至于深套其中很多年。

【新基速递】

下周除了前述提及基金外,还有这些新产品要发行:

博时研究臻选持有期混合,拟任基金经理王俊。

民生加银新动能一年定开混合,拟任基金经理孙伟。

景顺长城科创三年定开混合,拟任基金经理詹成。

景顺长城价值稳进定开混合,拟任基金经理鲍无可。

交银启汇混合,拟任基金经理楼慧源。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