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创新药惠及民生?多方呼吁扩大医保范围

根据2019年的经验,上一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药品才有机会参加当年医保谈判,一旦错过,将延迟1~2年才有机会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可及与可获得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谢欣

编辑 | 马蕾

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迎来八年首次大调,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再次调整……

新药审批改革提速后,医保的各项调整也逐渐跟上了脚步,在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绝对优势的药品市场上,一款创新药物成功获批只能说是其迈出了走向患者的第一步,多数创新药物价格昂贵,严重阻碍其可及性。

另一方面,许多创新药在进入医院市场时困难重重。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综合治疗首席专家吴小华教授此前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个新药并非得到国家批准上市后医院便可以开给患者,医院药房有相应规章制度,新药进院需要医院药事委员会开会投票讨论通过才可进入院内药房,药事会开会频率往往在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如果一款创新药进入医保,除了价格可以大幅降低外,也可通过医院统一采购的方式进入院内药房,提高对患者的可及性。

因而,将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成为减轻患者负担的最直接可行的途径。虽然医保调整逐渐动态化,但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一些创新药错过“窗口期”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就表示,根据2019年医保谈判经验,需在上一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药品才有机会参加谈判,对创新药而言,企业无法预判其获批上市时间,一旦错过医保准入动态调整时间,将延迟1~2年时间才有机会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可及与可获得性。

丁列明也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适度调整企业申报的要求和提交材料的时间限制,允许材料收集截止日前获得新药证书的所有药品纳入动态调整的范围,以加快上市新药医保准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则在提案中表示,国家医保局应建立“药品获批与医保准入无缝对接,上市即准入”的政策试点机制,优化医保准入机制,促进创新药品快速可及。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及时与企业谈判价格,纳入医保;或放宽纳入医保谈判范围的药品上市时间限制,及早地帮助患者获得疗效及安全性等效或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国内优质药品。

对于医疗保障水平的关注,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们也不仅只局限在近年热门的肿瘤疾病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就提出提案,建议制定和出台相关医保政策,将银屑病纳入门诊慢病或特殊疾病保障范畴,建立“银屑病精准、规范化全程管理治疗模式”。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临床无法根治,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各方面压力很大:一是病痛本身令他们异常痛苦;二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心理压力极大;三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患者生活质量堪忧。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教授介绍,随着生物制剂的上市,银屑病成为了一种可治疗的疾病,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抗肿瘤因子坏死因子拮抗剂TNF-α、抗白介素12/23(IL-12/23)抗体与抗白介素17A抗体(IL-17A),其中抗白介素17A抗体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生物制剂,可以实现PASI100(银屑病皮损100%缓解),起效快且疗效稳定。

但在国内,IL-17单抗治疗费用不菲,月治疗费用目前在7万元左右。

卢传坚建议一方面简化引进审批程序,加快国际上新特专药的引进,同时多边多层次与国际各大药企的同步谈判,让更多的同类国际最新生物制剂药进入国内市场,这样可以形成市场竞争竞价机制,有利于高昂的生物制剂药市场价格的降低和合理化。另一方面,加快与国际药企的谈判与合作,加快生物制剂更多地进入医保谈判程序,在进医保的同时,可使对方大幅度降低药价,并建立患者和国家医保共同分担的合理支付模式。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