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剧本源自现实,现实题材收视与口碑“双满贯”十大编剧盘点

现实题材已经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流趋势。

文|Vlinkage

比起古装剧所处境地的尴尬与忐忑,现实题材这些年因政策红利迎来了“春天”——精品频出。这背后,编剧自然功不可没。他们以细腻的笔触、精确的描绘、真切的情感,将“人间图鉴”刻画得炉火纯青。综合csm城市网收视率、豆瓣评分、评分人数,我们盘点了近五年来在现实题材领域作品表现最为亮眼的十位编剧。

申捷:擅于原创,精于改编,关注大时代小人物

代表作:《重案六组》《虎妈猫爸》《鸡毛飞上天》《白鹿原》

45岁的申捷入行23年,早期凭借《俺爹我爸》《重案六组》《女人不哭》《凤凰》《我是一颗小草》等作品积攒了口碑。近5年来,他的创作快速走向爆发期,跟随现实题材复兴的步伐迎来了黄金时代。连续3年入围白玉兰奖,2018年以《鸡毛飞上天》《白鹿原》拿下飞天奖,同年《鸡毛飞上天》斩获金鹰奖。

2015年,《虎妈猫爸》收视1.370%,打破了当时除芒果台外再无别台平均收视率破1的卫视格局。申捷以犀利的笔触展现中国式早教、学区房、幼升小、隔代疼等社会热点,瞄准观众需求的脉搏。

改编自陈忠实的《白鹿原》,写尽了原上的人间百态,申捷秉承扬弃的立场,培养而非迎合观众审美,将名著改编推向了新高度。虽然收视低迷,但口碑爆表,与同为8.8分《大江大河》“手拉手”冲刺现实题材豆瓣口碑之巅。

描写个体人物与时代变迁的共振,是申捷所擅长的。《鸡毛飞上天》《在远方》揉入励志元素、传播正能量,完成了献礼剧的突围。前者以“鸡毛换糖”折射义务改革发展三十多年的时代浪潮,收视0.829%,豆瓣8.2。后者聚焦快递和电商的相爱相杀,收视破1,豆瓣6.6。两部剧都将个体命运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风云际会中,挖掘小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腾转挪移。

六六:笔法犀利一针见血,冲破现实洞穿人性

代表作:《蜗居》《双面胶》《少年派》《安家》

六六的作品直刺内心,“人间真实”在她笔下信手拈来。《王贵与安娜》把庸常生活表现得活色生香。《双面胶》《蜗居》直戳时代痛点。从《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到《蜗居》,六六用了三年时间,成功跻身现实题材编剧第一梯队。

相比上述备受追捧的“神剧”,六六近年口碑遭遇断崖式下跌。从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剧转战职场剧后,《心术》拿下了飞天奖、入围了白玉兰,是六六编剧生涯中豆瓣评分最高的剧集。但其他作品却不甚理想,陷入了不上不下、两极化严重的尴尬局面。

《女不强大天不容》对媒体行业的呈现有失偏颇。《少年派》开播之初好评不断,收视1.373%。聚焦高考、青春期、更年期、中年危机、二孩、人本服务、网络直播、P2P等当代都市人跋涉其中的话题。但后半段“崩坏”,林妙妙作精附体,魔幻的情节,让观众无力吐槽。

最近热播的《安家》,平均收视2.499%,是近五年来现实题材的收视巅峰,豆瓣评分6.2,中规中矩。与同期剧集相比,它无疑是“王炸”般的存在,但与六六以往的作品相比,只能算是“开倒退车”,有人夸它,贴合现实生活、戳中社会热点。有人贬它,剧情过于悬浮、画风过于浮夸。

李潇:游离于偶像剧和家庭剧外的“第三者”

代表作品:《搭错车》《大女当嫁》《好先生》

李潇是编剧界的“多面手”,身兼剧本总监、制片人、监制数职。作为80后新锐编剧,李潇入行16年,成绩有目共睹,已将白玉兰、华鼎奖收入囊中。

以“接地气”和善于挖掘社会热点闻名的李潇,语言风格极尽幽默,温暖又细腻,生动又生猛。《搭错车》写父母关系,《麻辣婆媳》《当婆婆遇上妈》表现婆媳关系,《大女当嫁》《大男当婚》说的是“剩女、剩男”,《我爱男闺蜜》把当时最火的“男闺蜜”概念引入电视剧。

《好先生》讲述一个男人二度成长的故事。收视1.172%,豆瓣评分7.0。《大丈夫》再现了老夫少妻的家庭日常。收视1.439%,豆瓣评分7.1。《恋爱先生》收视1.561%,豆瓣评分5.8分,是近年来李潇作品的口碑谷底。

纵观李潇写的现实题材,与市面上常见的甜虐剧或是社会话题剧有很大差别,她的作品不乏现实感,但她也从不介意被贴上偶像剧标签。她喜欢在儿女情长中,埋伏着自己关于社会或者家庭关系的严肃思考。

陈彤:爆款加持,职场剧里见功力与真章

代表作品:《一仆二主》《离婚律师》《精英律师》

从记者、作家再到编剧,陈彤“出道”时间晚,在编剧行列并不算特别突出。但通过她的丰富情感、细致观察、细腻笔触,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个平凡而深刻的职场进阶、爱恨纠葛。

虽不算高产,但陈彤也有爆款加持。在一剧四星的年代,《离婚律师》是当之无愧的“剧王”,单台收视达1.547%,并多日创下三台收视同时破1的纪录。

《一仆二主》展现了精彩纷呈的都市三角主仆恋。以1.448%居在2014年上半年十大高收视剧集中以1.448较高成绩稳居第二。因主仆恋、老少恋、小三等敏感话题倍受关注。但剧集也存在瑕疵,比如,为了戏剧冲突的需要,牺牲了部分人物设定和角色表演上的真实性,有点可惜。

相比之下,去年的律政题材《精英律师》则显得后劲不足。虽然收视一路走高,均值达1.560%,但口碑却跌破了及格分,依旧是一部披着职场剧外衣,却干着家庭伦理剧的“勾当”的伪职场剧。

赵冬苓:编剧界的“老炮儿”

代表作:《沂蒙》《满天星》《叶落长安》

1953年出生的赵冬苓,职业生涯已三十余年,从《大地缘》《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到《沂蒙》《我的父亲母亲》再到《红高粱》《安居》《三个奶爸》,赵冬苓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谱写了荡气回肠的现实题材故事。

作为编剧,她是总揽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的大满贯获得者。作为人大代表,她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法定等奔走呼号。

赵冬苓曾执笔《激情辩护》《至高荣誉》,创作法制题材拥有丰富经验。《因法之名》顶着《人民的名义》后又一法治力作名头“出道”,以冤假错案的平反入手,创新力度不小。但收视却不尽如人意,热度欠缺“一把火”。

近年播出的《三个奶爸》《安居》虽然收视、热度不算高。但总体来说,赵冬苓一直是非常擅于塑造人物的编剧,以写“正剧”和“弘扬主旋律”见长,她的每部影视剧都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

袁子弹:一战成名,80后编剧的无限可能性

代表作:《欢乐颂1、2》

《欢乐颂1、2》分别在2016、2017年播出,其口碑和人气皆引爆全网的关注度和话题度,收视率双双破2 ,第一部豆瓣7.3分,评论数18万,第二部略有下滑趋势。这一大IP播出后,现实题材的风向变了变:受观众青睐的不再是琐碎如一地鸡毛的婆妈斗法、悬浮的偶像剧,而是更现实更极致的走心故事。

这部话题大剧带来应有热度的同时,让袁子弹一炮而红,此前,她一直创作历史题材为主,有《国歌》《杀熟》等作品。《国歌》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为事件中心,讲述田汉和聂耳的故事。《杀熟》则揭露了“非法传销”主题。

不得不说,《欢乐颂》拓宽了袁子弹的编剧领域,这部剧定位清晰、多线叙事,在袁子弹游刃有余的架构下,每个人都展现出饱满而鲜明的个性。也让这部电视剧在播出期间不断地占领着话题头条。

王丽萍:擅写“中国式家庭”的金牌编剧

代表作:《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岁月如金》

90年代,王丽萍便已写婆媳剧成名,20多年来,她一直耕耘于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创作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生活启示录》《大好时光》等剧。

2009年,《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仅一举扭转了家庭情感剧“三破一苦”的悲催局面,将婆媳关系从战火连天拉回到和谐欢快氛围,将白玉兰奖、华鼎奖在内的10余个电视剧奖项一网打尽。续集《媳妇的美好宣言》依旧走轻松幽默小清新路线,但观众明显对其有了脱敏反应。

近年播出的《大好时光》讲述不婚主义,《国民大生活》讲述京沪双城生活,两部剧均收获了1.136%、1.052%的好成绩,但整体评价却跟收视成反比。《岁月如金》也仅斩获了5.2的豆瓣评分,仅有372人参与评价。对于处于“瓶颈期”的成熟编剧,王丽萍的困惑也是当下国产剧创作瓶颈的一种真实缩影。

秦雯:“本土化”改编,缔造“话题剧”高峰

代表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

政策红利推动下,《我的前半生》凭借犀利洞彻的剧情,以1.895%的收视夺冠,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少有的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作。引发观众对全职太太、闺蜜情、重返职场等切身相关问题的热议。

《我的前半生》之所以能俘获人心,成为“现象级”电视剧,秦雯的改编功不可没,在本土化、再演绎的改编原则,罗子君、唐晶、凌玲等人性格鲜活,改编充分尊重了人物的关系和人物成长来制造戏剧冲突。

出身科班的秦雯,尤为擅长现实题材剧。作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辣妈正传》《闺蜜嫁到》等现实题材。她最早是在话剧领域积累的经验为剧集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用平实的语言节奏明快地“讲故事”,是她一贯的风格和优势。

袁克平:在他笔下,人人皆是“大人物”

代表作:《大江大河》

作为编剧和作家,袁克平鲜少出现在观众视野,《大江大河》大火,收视口碑双高,很多观众顺藤摸瓜,原来袁克平袁子弹是编剧圈内少有的父子档?原来《大江大河》是袁克平首次改编小说?他凭借这部作品一举拿下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最佳编剧(改编)奖等。

袁克平以严肃的现实题材为主,《大江大河》是他继《下海》之后再次创作改开题材。十几年来,他创作了《儿孙梦》《少年王小锤》《大清御史之云南铜案》《国家行动》等作品。获过了飞天奖、田汉戏剧大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王三毛:沉淀良久,锋芒初露

代表作:《都挺好》

在2019年播出的剧集中,收视1.182%的《都挺好》不算靠前,但却最具话题和热度,超23万的评分人数让它成为近五年来豆瓣打分人数最多的一部现实题材剧,也让编剧王三毛的名字有了更高的传播度。

《都挺好》打破了以往家庭伦理剧模式化,聚焦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的创伤,这为在原生家庭中受过创收的观众提供了一道审视现实与倾诉过往的橱窗。改编的成功,首先源于阿耐的原著保证,在编剧王三毛的润色下,故事和人物更加鲜活、接地气,同时从源头上规避了套路和狗血。

结语:

编剧所创作的故事或者人物形象,是影视剧的创意源头,是二次创作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导演的运筹帷幄、演员的灵动表演、服化道的精益求精……才有灵魂。如果编剧的剧本不牢靠,后续制作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们盘点的十位编剧中,有的多年深耕原创剧本,有的深谙改编之道,但都在各自领域创作了极具代表的现实题材作品。毋庸置疑的是,现实题材已经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流趋势。而数量井喷背后,编剧仍然面临着创新瓶颈:如何贴合时代、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如何避免“悬浮剧”的诞生?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这些问题对于编剧来说至关重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