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的流变:浪漫、写实、伪职场

当剧里的痛点成功点燃民众的话题探讨,除了内容太过放飞而口碑实在无法挽尊的少数剧之外,大部分都能进阶为爆款。

文|Vlinkage

古装剧上星难,悬疑剧审查难,战争剧不划算,只有现实题材从审查到播出,都占尽红利。随着受众观剧属性愈发清晰,近三年爆款频出的现实题材也开始迅速分化,一方面,是专攻热点的话题剧,在烟火气里捕捉社会痛点;另一方面,是极致浪漫的甜宠剧,粉红泡泡裹着少女心;还有一类介于两者之间,自成风格。

这三大主流现实剧种各自呈现出哪些特性?“爆款”们无疑是最好的观察载体。

万千痛点于一身,一剧阅尽生活难

现实题材爆款之一的《我的前半生》,女主遭遇小三后失婚;另一爆款《都挺好》里,女主苏明玉有个重男轻女的妈妈;新鲜出炉的爆款《安家》里,男主被出轨离婚,女主有个“吸血鬼”妈妈……

以热点取胜的情感剧里,小三和不靠谱的妈,已经成为男主和女主的标配,这种悲催的遭遇尽管也能在生活里找到原型,但经过“戏剧化”加工后,社会痛点的痛感指数倍增,闻者伤心观者落泪。

《小别离》里父母们扎堆送孩子出国留学;《小欢喜》里家长们前赴后继涌向“学区房”;《带着爸爸去留学》里的家长们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后,异国他乡全程陪读……

在讲述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热点剧里,留学和学区房是永恒的两大主题。剧里的佛系爸爸总是在控制欲很强的妈妈面前屈服,似乎只有怀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考高分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的家长才配被称为“中国式家长”。

作为现实题材里的“写实流”,这些把社会痛点放大后变为戏剧冲突的剧,在制造矛盾方面越来越炉火纯青,尽管汲取的痛点有着很强的年龄和阶层局限性,但打出的话题影响力却无差别覆盖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

将真实的社会背景搬进戏剧里,故事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景与普罗大众家门口的景观殊无二致,但主人公们却更为焦虑更为悲催,这样的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就像近距离观看邻居家的狗血八卦一样,既有身临其境的冲击力,又有隔岸观火的安全感,同情、怜悯、厌恶等情绪遇上社交网络洞悉人心的精准营销引导,轻易就能演变成社交话题。

当剧里的痛点成功点燃民众的话题探讨,除了内容太过放飞而口碑实在无法挽尊的少数剧之外,大部分都能进阶为爆款。

霸总与小狼狗各领风骚,人生无它唯有爱情

现实题材里另一能打的主流剧种为拒绝接地气,努力演出架空感的偶像剧。偶像剧在国内的复苏,是从《何以笙箫默》和《微微一笑很倾城》成为爆款开始。前者是霸道总裁与傻白甜兜兜转转的虐恋,后者是校花校草仙气飘飘的青春纯爱。原著打底加上名导护航,剧里的恋情在唯美度和观赏性方面无可挑剔,再加上偶像演员们个人魅力的加分,这两部剧都曾在播出时戳中万千女性的少女心。

经过几年的扎堆开发,这类唯美伤感虐恋的偶像剧成功引发女性受众的心理不适,《凉生,我们可以不可以不忧伤》《流淌的美好时光》在高配资源下消无声息地扑街。此后,甜宠剧带着新鲜的审美空降,成为偶像剧的扛鼎剧种。

《亲爱的,热爱的》和《下一站是幸福》就是这类扛鼎剧种里的扛鼎剧。前者是高冷男神无底线宠溺可爱小白,后者是小奶狗至死不渝追大龄“姐姐”。两个故事都在开篇狂撒糖,立住甜宠基调之后开虐,在观众情绪反弹之前迅速回归撒糖轨道。不同款的高颜值男神用不同路数的方式花式宠溺女主,屏幕之外的女性观众比女主先一步被甜倒。在各种魂穿、代入的幻想下,这两部剧让李现和宋威龙相继成为国内无数少女们的“遐想男友”。

不管是走虐到肝疼的悲情风,还是走明朗欢快的甜宠风,偶像剧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来都不曾改变。在主题上,爱情凌驾于所有情感至上,是故事的主旋律,人生无它唯有爱情。在风格上,一定不接地气,满屏皆为精致的妆容和少女系的布景。在人设上,男主一定是富二代或富一代,才华和颜值是标配,在感情上一定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拗。女主是什么性格不重要,因为她们只是受众感受男主魅力的载体,主创们真正想打动的是屏幕外的万千少女心。

浪漫与世俗不可调和……吧?

相比上述两大类创作和开发渐趋成熟的剧种,还有一类现实题材介于两者之间,试图借职场落地却力有不逮,最终还是悬浮。在恋情的定位上,既想摆脱玛丽苏的套路,又无意接入烟火气,所以这类剧比较准确的定位是“都市时尚精英爱情剧”,又因为它们不少都在宣传期打出过职场剧的旗号,所以也被称之为“伪职场剧”。

《亲爱的翻译官》和《谈判官》这两部剧,从风格和人设上来看是妥妥的偶像剧,因为主人公们恋爱的场景大篇幅出现在职场,所以会有不少职业特性露出,如果将其视为职场剧,内容上当然经不起推敲,但这些职场戏份还是让男女主的恋情更为写实,与仙气飘飘的偶像剧相比,还是多了一些现实基因。

这类剧一度成为影视公司热衷开发的剧种,《我的真朋友》《幕后之王》,还有当下被大面积吐槽的《完美关系》,都在此列。

现实基因更强一点的剧,有靳东的“都市精英爱情故事”系列:《恋爱先生》《精英律师》。在这两部剧里,男女主职业普通,但定位却是行业精英,谈吐不凡,时尚感爆棚,瞬间拉开了与现实普罗大众的距离。这类剧整体气质介于情感剧与偶像剧之间,自成一派,与此同类的还有《我在北京等你》。

将浪漫融于现实,是这类剧的创作初衷,没有抵达目的地的却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对职场部分的描写失真,导致整个剧情逻辑失序。有的是人设与定位不符,细节不够支撑起人物,让观众很难与角色共情。但这些剧走红的轨迹却很相似:主演们的号召力积攒下原始剧迷,然后在争议声中热度不断扩大,最终带动播出表现。

但这类高配电视剧的相继迷失并不代表这个品类无法出佳作,在更为类型化的青春校园网剧领域,以《最好的我们》为代表的剧集就将现实与浪漫拿捏得很好,还有豆瓣评分为7.2分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口碑也表现不错。

结语:

现实题材在近几年重回市场中心后,迅速进入大规模开发期,经过几年的尝试,品类越来越丰富,上述三种不同的流派也在近几年相继诞生了不少兼具人气和口碑的作品,它们成为该领域内容的标杆,指引着现实题材的内容创作方向。

与此同时,也有现实题材步入“话题”误区,过于追求能带来戏剧化冲突的热点,致使剧集偏离定位,走向悬浮,口碑尽失。希望这些被群嘲的作品只是现实题材开发进程里的试错之作,后续开发者们能以此为鉴,创作出更多兼具现实意义和看点的精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