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过去一年和这一年

特斯拉能成为一家万亿级(美元)的公司吗?

文|驾仕派  鐵西區的李子

再也找不到特斯拉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公司了,它的股票在最近两个月一度涨了两倍,又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跌了两百多美元。

最近这一个星期很多人在讨论当下特斯拉的市值应该是多少比较合适,结果当然是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没有参照标准。我个人认为它会在十年内成为一个万亿级(美元)的公司,不少同行客气地说「不太可能」(其实就是委婉地说「不可能」啦),理由非常充分:市值最高的丰田也不过就是两千亿美元出头,特斯拉想到万亿,仅仅空头的阻力就会大到难以想象。的确很符合逻辑,不过特斯拉到现在为止已经做到过那么多不合逻辑的事情了不是吗。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特斯拉去年的总结和今年的展望吧,毕竟这其中就包括着推测特斯拉未来市值的依据。

上篇:2019

上篇分成两部分,一是降价、二是Cybertruck。这两件事情证明了现在的特斯拉仍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大公司,在规模上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市值。喜欢它的人是因为它带来了改变,它还有很多问题,也仍然有改变更多的可能。

  • 降价

去年三月份特斯拉调整运营策略,产品价格随之大幅下调。1万到34万的降价幅度之大引起了车主的巨大不满。以之为起点,特斯拉从去年3月前后宣布撤掉门店并且大幅降价开始,一系列反反复复的运营和价格调整几乎一直延续到现在。包括保留部分门店,以及更多的价格的上下调整。

我们都知道对市场有着灵活高效的应对机制,这是特斯拉的优势。可这优势发挥得也未免过于朝三暮四了一些,简直像个荷尔蒙喷薄的愣头青。对于特斯拉的用户和潜在用户来说,这种过分频繁的价格波动很不友好,也不够负责。

一个成熟的品牌应该有一套成熟的价格机制,可以消化掉成本的浮动,让产品价格不至于像股票价格一样跌宕起伏。考虑到上海工厂已经投产,美国和欧洲的新工厂也有了计划,未来产能规模更大的特斯拉按照逻辑来说会有更强的能力来弥补这一不足,希望他们做得到。

顺便多说一句:

关于特斯拉去年三月份的那次降价,依旧有很多不以为然的声音说「降价抗议,涨价怎么不见你们补钱去呢」。关于这一观点,的确有必要仔细整理清楚。要知道产品降价都是计划好的,不管是促销还是降低成本,都必然有理性的决策周期在里面。车企们当然是明明知道一定要降价的。而涨价,都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作用,导致供应出现了问题,于是不得不涨价。

这其中就有信息是否对称的公平性问题了。在降价行为里,用户什么也不知道,而企业什么都知道,信息完全不对称。至于涨价,用户和企业同样不知情,信息非常对称,是公平的。

因此,产品大幅降价,用户完全有权力要求补偿。

·Cybertruck

Model Y是一个创新不足的产品(这款产品的创新更多是工程方面的),特斯拉内部应该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以至于在这款车型的发布会上把之前的产品也都推上前台组了个全家福壮声势。那个时刻就是会让人不免产生疑问,特斯拉今后是不是要把焦点放在自动驾驶上了?产品创新到此为止,不会再有无嘴和触控大屏这样的大胆之举了?

接着Cybertruck就出现了,它让所有人吓了一大跳。必须要说,特斯拉做皮卡,这是一个本质上充满难度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品类,而特斯拉一直以来吸引消费者的魅力都不是实用性,而是够特别。而他们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不是让Cybertruck更有实用性一点——他们也没办法很快让自己的产品变得非常实用——而是让Cybertruck比他们之前所有的产品都还要更特别。

然后,至少大部分人看到这个新产品之后,就觉得它是能成功的。这是最特斯拉的事情了,恰恰也证明了特斯拉现在仍然有充沛的改变的热情和勇气。

马斯克去年11月25日在微博上说Cybertruck会是一段时间内特斯拉的最后一款新产品了。现象的改变已经到了一个节点。接下来就看看他们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想要改变些什么。

▲截图自马斯克的微博

下篇:2020

下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海工厂和Model Y、二是自动驾驶。上海工厂和Model Y将带来的影响是近在眼前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既定未来」。自动驾驶的意义要更大一点,也还未成定局,但如果特斯拉搞定了,那么「汽车领域的苹果」或许也就真的实现了。

·上海工厂& Model Y

2月3日的时候,微博用户「-Speed-Star-」发了一条视频解释特斯拉的销售模式(直销、统一价格、无折扣无赠品之类)。后来特斯拉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这条视频。那么很显然,有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特斯拉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他们,并且在严肃考虑看车买车了。

▲截图自特斯拉官方微博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讨论的问题,EV市场到底是增量还是存量。传统车企在对待这个市场的时候愿意认为是增量,真正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却又当它是存量市场。很多相关从业者也经常会表达类似「现阶段愿意买EV的人就那么多」这样的观点。可是很显然,特斯拉已经证明了EV可以是一个增量市场。

像特斯拉做到了今天这样的名声,当然会有很多消费者会对它产生向往。30万价位这个市场里Model 3是最引人注目的车型了,开出去吸引的目光也是最多的。充电算不上多方便,也算不上多不方便(尤其对于能在自己的车位充电的人来说)。可别低估了虚荣心所产生的消费热情,也没必要妖魔化虚荣心,这毕竟是所有高端品牌最根本的存在依据之一。

在特斯拉有能力吸引新的消费者的前提下,上海工厂投产和Model Y上市的意义就更明显了。上海工厂一期产能可以达到每周3000辆,今年下半年国产化率可能达到80%(数据来自「安信证券」)。Model Y的国产计划也在Model 3首批社会车主交付仪式上宣布启动。价格还能更低,马上还会出现消费者最喜欢的SUV,加上特斯拉越来越响亮的名声,即便是反对者和看空者也不能再那么轻描淡写地说它不行了。

·自动驾驶

现在新能源市场的状况是,任何一个品牌推出EV,就一定会拉特斯拉的产品出来做数据对比。从产品角度来说,纯电的驱动形式、电池的容量、中控触控屏、没有嘴的前脸,越来越多的产品形式也因为特斯拉的成功开始产生更多的参与者。特斯拉正在逐步形成那种引力,每个竞争者都要拿它作对比、拿它作参照,用它的思路设计产品。虽然还远不到苹果在手机市场的统治性影响力,却也在逐步接近。

下一个决定性的领域是自动驾驶。

巨头们相信激光雷达,特斯拉押注计算机视觉。假设,只是假设,如果未来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被计算机视觉跑通了。那么特斯拉就拿到了自动驾驶的话语权,霸权就大致形成了。

而现在的竞争形势是:巨头们相信激光雷达,做产品投入的时候却瞻前顾后,热情不足。而特斯拉不遗余力地推广FSD全自动驾驶芯片+Autopilot在产品上的搭载,并且作为重要的盈利项目。要知道技术竞争并非总是可行与不可行的赌注,很多时候其实只是谁先提供更棒更成熟的产品。在现在的局面里,这是瞻前顾后的一方与全情投入一方的竞争。

自动驾驶毕竟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技术。从这个角度,巨头们的谨慎是值得肯定的,特斯拉的市场化需要对使用者有更多的提醒。

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巨头们真的要多上心了,而且要多不只一点。特斯拉原本宣布要在去年底发布「全自动无人驾驶」体验版,不算意外地跳票了(特斯拉跳票也是常事了)。可是大家都听到了特斯拉在这一领域向前的脚步声阵阵,真的越来越近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