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是,疾病并不是平白无故蔓延的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黑色幽默、职业飞行员、艾滋病、克尔凯郭尔、发展中国家、日本摄影、西方古代艺术、植物简史……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小行星掉在下午》

沈大成 著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01

“今天早晨,小行星如约逼近地球,湖泊和海洋的潮汐紊乱了。今天真的是世界末日,下午地球就会毁灭。”在这个有关世界末日的故事里,死亡笼罩在城市的上空,但这会儿却有一男一女先后走上街头,怀着绝望到无可绝望的心情搭乘了同一辆出租车。在临近死亡的时刻,司机决定带他们去兜一兜风。他们一路上没有谈论末日,反而相互分享着手中的过期“古董零食”……

以上是沈大成短篇小说集《小行星掉在下午》中的一篇故事,在这本选集中,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背景,却也有相似的异质感。譬如,在《墨鱼人》中,作者描绘了一种近似墨鱼的人类,他身体柔软轻盈,脚掌下垂,每次叹气时就会发出“噗呜”的声音,同时将自己往反方向推开。在《使喂养人害怕的猫》中,喂养人在会甩脸色的猫面前表现得越来越卑微,似乎照应了人们常常自嘲的“猫奴”形象,但当它以极其逼真的情节呈现出来时,却又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故事显然是虚构的,其中充满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此前,沈大成曾在《萌芽》杂志开设短篇小说专栏“奇怪的人”,她的黑色幽默也在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时令读者印象深刻。正如作家唐诺所说,“沈大成的虚构跟现实的连接点其实是处处都在的,像铆钉一样,使她非凡的想象力有了细节的内容,有了血肉。”

《绕日飞行》

[美] 保拉·麦克莱恩 著  张希 译
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2019-10

读过《夜航西飞》的人一定对女飞行员柏瑞尔·马卡姆印象深刻。20世纪初,柏瑞尔出生于英国,四岁时随父亲到了肯尼亚。野性粗粝的非洲激发了这位女孩身上不羁的天性,整个少年时代,她都把时间花在了光着脚和纳迪人一起捕猎野猪上,并跟随父亲以赛马为生。年仅18岁,柏瑞尔就成为了非洲首位持赛马训练师资格的女性,随后她又将兴趣转向了风险更大的飞行。1931年,柏瑞尔成为非洲第一位职业女飞行员;五年后,她再次突破自我,成为由东到西单机飞越大西洋第一人。

柏瑞尔在回顾一生时这样写道:“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信任他人,还学会了任由自己四处游荡。”但在外人看来,她的放纵不羁几乎是一种罪过。这本《绕日飞行》是美国作家保拉·麦克莱恩创作的关于柏瑞尔传奇一生的传记小说。在这本书里,她并非无懈可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她曾有过茫然和停滞,有时仅仅是凭一腔孤勇毅然前行,而在令人羡慕的勇敢与独立之外,她的感情生活如同她所有的冒险经历一样跌宕起伏。透过细腻的女性视角,这部小说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柏瑞尔。

《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

[美] 兰迪·希尔茨 著  傅洁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2

自1980年一位美国同性恋男子首次罹患艾滋病以来,这种致死率极高、潜伏期极长的传染病已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全世界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这本书所讨论的并非艾滋病本身,而是它的蔓延以及人们的应对。作者兰迪·希尔茨是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在当时,美国人仍然相信,不幸罹患此症的只能是同性恋者或某些阶层的弃儿和贱民,而国家的所有机构——医疗、公共卫生、科研、大众传媒以及同性恋团体的领袖——都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在1985年夏天,当公众因一位电影明星被诊断为艾滋患者而真正重视起这种疾病时,病毒已在全国肆虐,无法控制。

“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是,艾滋病并不是平白无故在美国蔓延的。”希尔茨本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几年后,他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但有幸的是,他的讲述为我们还原了这场隐秘灾难的始末,也揭示了身处其中的民众的轻视、制度的冷漠,以及反抗者的重重艰难。

无论医疗技术如何发展,人类都无法彻底克服对疾病的恐惧。但应该指出的是,一种新疫情诞生并不代表它的蔓延,更不意味着灾难的必然来临。它取决于每一个人对待疾病的态度,更仰赖政府机构的相应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本书中的故事正如历史的一面镜子,给予我们直面疾病的勇气。

《克尔凯郭尔传》

[丹麦] 尤金姆·加尔夫 著  周一云 译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12

19世纪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但因不认同丹麦路德教会的教义,毕业后并未担任神职。由于家庭的不幸,克尔凯郭尔从小性情忧郁,行为怪诞,和他的父亲一样一生饱受“原罪”的困扰,被充满罪与罚的宗教情感所支配。成人后,克尔凯郭尔长期隐居在哥本哈根,靠巨额遗产生活,专注于思想论著。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应该经历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阶段。尽管生性孤僻,他却不避讳将个人经验带入思考和写作,坚信他的“生存”(Existents)比“任何丹麦作家都更加有趣”。然而,这也为许多想要了解其思想的研究者带来了难度,事实上,克尔凯郭尔常常在作品中进行多重思辨,而他的情绪化则为许多内容的真实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在这部为克尔凯郭尔所写的传记中,作者尤金姆·加尔夫尝试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传主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情感糅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和细小的碎片将克尔凯郭尔重置到其所处时代的脉络之中,尽可能避免将其神话。本书于2000年在丹麦问世,获得众多好评,被认为是描述克尔凯郭尔生平最为全面通透的传记之一。

《追赶:世界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 迪帕克·纳亚尔 著  周媛 / 桂姗 译
三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11

全球190多个国家中的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一千年前,这些发展中国家加起来,能占到世界总人口和总收入的80%。当时尚未出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概念,世界由地理地位划分,使得这三个大洲在世界经济中压倒性的重要地位延续了五个世纪。直到19世纪末,世界格局才真正发生转变,“西方国家”的崛起集中在西欧国家和北美洲国家,而“其他国家”的衰落则集中于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

无疑,这种地位的变化与颠覆源于工业革命,但自1950年以来,发展中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并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这一“追赶”的过程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渐渐趋向它们过去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这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研究中,作者着重描绘了这次追赶的程度、性质和分布状况,并阐述了这种变化对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平衡产生的重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中的重要性不仅由经济领域的表现决定,也包含政治因素。书中的分析或许可以对现实中发展中国家解决自身面临的转型危机起到指示作用。

《亚洲家族物语》

[日] 濑户正人 著  林叶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03

本书是日本摄影家濑户正人最重要的一部图文随笔集,也是记录其家族变迁史的私语录。与许多日本摄影家不同,濑户正人在血缘上和地理上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跨度,其拍摄视角也不局限于日本。1953年,濑户正人出生于泰国乌隆,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越南人;九岁后,他回到日本生活、学习;1975年从东京视觉艺术学校毕业,曾是森山大道的学生;1979年开始担任摄影师深濑昌久的助手,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有趣的是,濑户正人的妻子是中国、泰国混血,因此,他们的孩子拥有四种血脉。在女儿懂事之前,濑户正人曾多次带她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乌隆,希望让红黄色的湄公河面映在女儿的眼中。在他看来,女儿“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亚洲”,这样的态度也贯穿在濑户正人对个人身份的追问和多年以来的摄影实践中。在这部随笔集里,读者将跟随摄影师的人生足迹,游走于泰国乌隆、曼谷,日本福岛、东京,以及越南河内之间,并通过这个特殊的“亚洲家族”的所见所闻,回看二战后的历史对东南亚及日本的影响。

《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张宇凌 著
湖岸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2020-01

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有一件墓碑浮雕作品,刻画的是一个当时经典的“握手告别”(dexiosis)场面。浮雕左侧是一位袒露右肩的年轻人,与他握手则是一位袒露前胸的长者,两个人姿态和表情显得暧昧不明,但仍保持着比拥抱远一点的距离。在古希腊时期的很多艺术作品中,这类体现同性间正当爱意的画面并不罕见。而在历史上,“雅典之爱”甚至曾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在民间推行,承担着教育和肉体两方面的功能。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西方古代艺术史上有关权力与身体的故事,特别是身体、性别、情欲等观念的演化及其与权力和政治的关系。作者张宇凌是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和写作者,曾为《三联生活周刊》《新知》《单读》多家媒体撰写艺术史专栏。相比常规的艺术史读物,张宇凌更强调个人化叙述。在书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系列名作,例如古埃及的《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罗马的《忧郁的罗马人》雕像、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等,试图以小说般的笔触为艺术爱好者解读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餐桌植物简史:蔬果、谷物和香料的栽培与演变》

[英] 约翰·沃伦 著  陈莹婷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11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科学家曾估计,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可能超过40万种。按常理推算,人类完全有可能将其中大部分纳入食谱,但事实上,为人类驯化并出现在今天餐桌上的日常食用植物仅有200种。在这一点上,即使是世界顶级的厨师也不比常人更有优势。这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多数植物会被忽视,而有一些则被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频繁摄取?这是否说明,我们在味觉上一直缺乏冒险精神?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追溯植物栽培的历史。本书作者约翰·沃伦指出,每一种蔬果、谷物和香料都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选择,这种选择使得它们的口味更佳、适口性更好、更具营养价值,并且产量大幅上涨,从而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换句话说,人类祖先的保守主义并非毫无道理,除了生物学解释,也有文化认同和文化地位的原因,它使一些并不“好吃”(如榴莲和辣椒)甚至含有剧毒的植物(如木薯)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本餐桌植物简史将为我们揭开人类与栽培植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满足每一个“吃货”的好奇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