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的七年“蝶变”

本文整理了7年春节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试图从40亿里程碑向前回望,看看春节档电影类型是如何一步步“蝶变”的。

文|电影情报处 鱼仔

2020年春节档开局在即,今年的票房数字、票房冠军、黑马选手已经成为各方平台、各家媒体竞相预测的热点。

2013年,由周星驰导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用12.46亿票房宣告了内地春节档黄金时代的到来。经过7年时间发展,如今的春节档已经逐渐规范化并成为内地电影市场最强档期之一。

近两年,春节档的市场潜力愈发不容小觑,不仅在票房上刷新着各项数字,在电影类型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喜剧片、动作片等常规类型“改头换面”,科幻片、体育题材电影、国产动画等新类型积极发展。为了研究春节档电影类型的演变,情报君整理了7年春节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试图从40亿里程碑向前回望,看看春节档电影类型是如何一步步“蝶变”的。

备注: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春节档之“不变”:类型融合,深耕“合家欢”、大体量制作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七年来,春节档有哪些不变的地方。

首先,元素融合、题材嫁接、类型多样化,是春节档永恒的主题。从2014年开始,每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都不是只有固定的一个类型,类型与类型的融合成为常见的一个表现,比如前几年有“喜剧+动作”、“动作+奇幻”,这两年有“科幻+喜剧”、“喜剧+推理”等设定,创作者还会在电影中融入一些特定元素来丰富叙事的可能性,比如战争、灾难、悬疑等元素就常出现在一些追求宏大叙事的商业电影中,这些元素也强化了电影本身在美学和视听方面的表现。可见,单一的类型片已经较难满足观众的期待,复合类型的电影才是当下春节档的潮流。

其次,“合家欢”一直是春节档深耕的类型。春节祥和喜悦的氛围为喜剧片的绽放提供了沃土,多年来喜剧这个类型经由创新、变体,如今享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从2013年到2017年,奇幻喜剧和港式无厘头喜剧是春节档的“常胜将军”,而在此之后,这类电影的市场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一些喜剧“新秀”得以后来者居上。从2018年开始,喜剧与其他元素的融合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本身主打推理悬疑,但增加喜剧元素后,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则借用了科幻的外壳,向观众展示了本土喜剧的张力与野心;而《飞驰人生》《囧妈》等影片,则都是以“小人物”为灵魂的现实题材喜剧。

在制作上,“名导演+全明星”的阵容也在助力喜剧电影走向国民,王宝强、黄渤、沈腾、徐峥等本土喜剧明星组成了春节档喜剧的黄金组合,大大提高了喜剧的票房号召力,也让喜剧在春节档的地位变得更加独一无二。

除了以上两点,春节档电影正逐渐迈入更大体量的制作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7年,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中偶尔会出现《101次求婚》《前任攻略》《爸爸去哪儿》《冲上云霄》《狼图腾》这样的中等体量电影,甚至也有《冰雪奇缘》这样的进口片。

从2018年往后,春节档几乎就是大体量电影的天下了。2018年春节档前三名分别是《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2019年的前三名为《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可以看到,占据票房榜前排的几乎都是大场面大制作的影片。春节档之所以能够吸引这类电影的入局,跟它地位提升、市场潜力加大、投资回报率增加有很大的关系。春节档电影正朝着工业化制作、规范化运作的方向走去。

在当下,大片云集的现象在春节档已经相当普遍,一些系列IP大作如果前作表现亮眼,那么将续集安排在春节档上映的可能性极大,比如像动画IP《熊出没》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捉妖记》系列以及林超贤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就纷纷将续集定在了春节档,足以可见春节档的吸引力之大。

春节档之“变”:动作类型升级,多种类型面临颓势、新兴类型潜力无限

以上都是这几年春节档不变的趋势,当然了,这些年一路走来,春节档电影类型经历更多的则是“变”。

首先,动作电影迎来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2013年到2017年,古装动作电影是春节档市场上较为热门的类型,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天将雄狮》《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影片,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激烈的打斗与丰富的视效,这也与当年市场整体追求特效与感官刺激有关。

此外,还有港式喜剧动作电影,2014年,《澳门风云》打开了春节档港式喜剧动作电影的局面,作为港式“赌片”进入内地市场的变体,《澳门风云》身上同时承载着动作与喜剧两大元素,加上“王晶+周润发+谢霆锋”组合的号召力,该电影在当年拿下了5.25亿票房,系列续集也在接下来的两年陆续上映。

到了2018年,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在春节档成功突围,拿下了超36亿票房成绩,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战争场面,为动作的发挥创造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事实上,在《红海行动》前,《湄公河行动》与《战狼2》已经验证了这条路的可行性,这也让《红海行动》有了更大的信心冲击春节档。《红海行动》取材自现实,并选择了一条主旋律道路,这让观众在欣赏大场面的同时感受到了极强的情绪冲击力。2020年春节档,林超贤“主旋律商业大片”系列第三部《紧急救援》也即将参与票房竞争。

第二个变化是,奇幻电影整体出现颓势。2013、2014、2016、2017年,票房头部位置总会出现奇幻电影的身影,而2018年之后,这类电影的票房出现了下滑,将头部位置拱手让给了其他类型。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西游记》IP改编狂潮的褪去。《西游记》改编电影曾一度点燃市场,从2013年到2017年的春节档,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总共有5部,其中4部影片的票房超过了10亿,而在2018年《西游记女儿国》仅拿到7.27亿票房后,这个系列就逐渐淡出了春节档。

事实上,不仅仅是春节档,在整个市场上,古装奇幻电影也都面临着观众审美变迁、缺乏优质剧本、投资风险高等风险,加之其他电影类型的崛起,观众的注意力自然也抢占了。

第三个变化是部分电影类型的消失。比如曾短暂地在2014年、2015年春节上出现过的综艺大电影。那几年综艺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大火,也让片方萌生了推出衍生电影的想法,2014年到2015年,共有《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三部综艺衍生电影上映,但由于票房下滑、口碑不佳,这类电影很快淡出了春节档。

纯粹的爱情电影在2014年后也没有再于春节档出现过。这些年,春节档一直在进行着自我升级,在这过程中,进入档期的往往是一些大体量制作的电影,而像爱情电影这种中体量的电影,就不再适合参与春节档竞争了。

当然,送走了旧的,必将迎来新的,2019年到2020年,春节档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兴类型,比如科幻、国产动画与体育电影。2019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与《疯狂的外星人》分别用46.86亿和22.13亿证明了科幻电影的市场潜力;暑期档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的惊艳表现,也让同为光线“中国神话宇宙”IP之一的动画《姜子牙》有了更多的信心参与2020年春节档;今年的春节档,出现了体育题材电影《中国女排》,我们不妨静观它的市场表现。

说到底,一部电影如何在春节档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内容,如果内容过硬,被唱衰的类型也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

结语

在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7年中,春节档的号召力日渐趋高。一方面它对全年票房的贡献力度不断上升,在电影市场完成全年KPI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作为全年电影创作方向的“指标”意义已经越来越显著,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对全年乃至以后较长时期内的电影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2020年春节档启程在即,新一轮“厮杀”即将开展,我们不妨抱着好奇心,期待一下2020年的票房表现,或许奇迹将再次被书写。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