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票房黑马”

上映首周末票房破2亿,最终冲击6亿票房的《误杀》,给目前表现平平的12月贺岁档带来了最大的惊喜。

文|一起拍电影 坦克

《误杀》爆了,贺岁档第一匹票房黑马也正式诞生。

从提前一个周末的小规模点映,到公映当周工作日的大规模点映,再到周五全国上映、周日票房成绩相比周六实现逆跌。上映首周末票房破2亿,最终冲击6亿票房的《误杀》,给目前表现平平的12月贺岁档带来了最大的惊喜。

而最近,“票房黑马”一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很多中小体量影片皆以此称号为荣,另一方面,春节、国庆、暑期档的票房种子选手也在避免被称作“黑马”。那么究竟如何定义票房黑马,票房黑马都具有哪些特质,黑马与黑马之间,是否也可以分个上等、中等与下等黑马呢?

定义黑马?

定义票房黑马,首先我们得先把票房与黑马两个词进行拆分。

先说黑马。

黑马指的是在赛马场上本来不被看好的马匹,却能在比赛中出乎人意料的取得好的成绩,用来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是出乎意料的优胜者。原本黑马一词,更多地被运用在股市,指过去表现一般,突然在某个时间内其股价疯涨一倍甚至数倍的股票。

而正如电影票房大盘,也对应着股市大盘。随着电影票房成绩近十年的迅速崛起,与股市的关系也愈发紧密。事实上,形容电影票房的诸多词语,也同样来自于股市,例如暴涨、暴跌、跳水、救市等,黑马也是如此。

而票房黑马,目前互联网上给出的解释,是指票房表现一开始并不被看重,但票房走势表现超出预期,最终实现逆袭的电影。

但其实,票房逆袭并不是评判票房黑马的唯一标准。例如《战狼2》与《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从首日开始,就牢牢着占据着单日票房的榜首,并不存在反超与逆袭之说,但也必须称得上是票房黑马。于是,如何定义黑马呢?

“逆袭型”黑马,胜在口碑

首先,逆袭是传统黑马的定义。

近几年,首日仅有27万票房,最终票房8600万,后劲系数314倍的《百鸟朝凤》便是其中的代表。而逆袭型黑马,也是票房黑马中最多的。每逢大档期,都是逆袭型黑马影片的集中诞生地,2015年贺岁档的《老炮儿》、2016年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2017-2019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功夫瑜伽》《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也都是此类行黑马影片的代表。

其实从更长远的影史来看,《阿凡达》《泰囧》都算得上是当年最大的票房黑马,但是因为距今年代较长,对现代票房研究的意义有限,因此不再列入讨论范围。我们重点列举了近五年影片的代表。

一般而言,逆袭型黑马的首日票房/排片成绩,都不算特别出色,一般都排在单日票房前三之外,但最终总能凭借不错的口碑成绩,逐渐完成逆袭,累计票房/首日票房的后劲系数也都在10以上。而口碑方面从表格中看,除了《功夫瑜伽》外,几部有代表性的“逆袭型”黑马影片,基本都具备豆瓣7.5+,猫淘9.0+的顶级口碑成绩。

从表格中我们也能看出,逆袭型黑马主要分为三类,大档期的口碑电影,好莱坞原创动画以及批片。

像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功夫瑜伽》都最终逆袭成为了单日冠军甚至档期票房冠军。而《夏洛特烦恼》《湄公河行动》《无双》等黑马影片则成功在国庆档实现突围。可以说在热门档期,多部影片同日扎堆公映,院线对于排片的调控以及观众对于影片的喜好选择,会根据影片口碑迅速作出反应与选择,也会加速黑马影片的逆袭速度。

而内地影市唯二的两部票房破10亿的好莱坞非续集动画,也都是属于逆袭型黑马。一般而言,好莱坞非续集动画在内地的号召力较弱,但是同样如果口碑表现出色,也会具有远比续集动画要高的票房体量。

与好莱坞分账大片一般具有较为稳定的开画与票房体量不同,小国别的买断批片也容易凭借高口碑实现逆袭,《摔跤吧!爸爸》便是其中的代表。与前面提到的三类影片不同,在冷档期上映的《无名之辈》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非热门档期票房实现超强劲逆袭的票房黑马,它的后劲系数也在一众国产黑马影片中拔得头筹。

可以说,口碑是逆袭型黑马影片最重要的法宝,如果本身在开局就陷入被动,如果没有同档期最高口碑用来撬动市场排片空间,也很难在后续的票房战中取胜,最终遗憾落马。

“白马型”黑马,也是黑马

另外一种黑马,在最初立项、开拍甚至定档时,也是市场预估票房体量并不高的影片。但是在后续的宣发过程中,影片热度、预售成绩逐渐走高,也带来了十足的业内关注度,这些也使得这匹仍在马厩里的黑马,在起跑之前,就成为了白马。

因此,“白马型”黑马也基本在首日就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虽然一开始就处于领跑位置,但是仍然也会凭借出色的口碑成绩,跑出长线,也时常会刷新各自类型的票房成绩。

可以说,好的宣发,也让越来越多的此类黑马影片成为可能。例如《后来的我们》在起初定档时并不被看重,业内预测普遍处于3-5亿体量,但随着陈奕迅、田馥甄等电影宣传曲以及其他营销动作的层层推进,影片热度逐渐走高。最终仅影片首日票房就逼近3亿,也刷新了当时的国产片工作日票房记录,成为去年五一档的票房黑马。

在发行上,不少具有高口碑的影片则是通过一整套的点映策略,逐渐扩散口碑,并且带给院线十足的信心,让黑马影片在正式公映当天,就能够具有较高的排片以及上座率成绩。例如《我不是药神》《哪吒》等片,都是提前一周以上开启大大小小十多天的长线点映,因此两部影片也都是从首日就表现出了超出预期的实力。尽管在宣发阶段,业内人士就认准了这些影片具有黑马变白马的实力,但是最终票房成绩仍然是大幅超出预期。

黑马的“黑”从何处来?

当然,什么词说多了都会引发一定的反感,“黑马”也一样。如果一部影片稍稍完成的某单日票房的逆跌,或者仅仅对档期内部分影片实现了反超,就被当成“票房黑马”来鼓吹,可能也会引发一定的口碑反噬。正像大档期的几部头号种子选手不愿意被称之为黑马一样,票房黑马不等于票房爆款,因为承认黑马便是承认在起跑阶段不具备优势,也会对被认为是影片在首日排片的争夺战中示弱。

票房黑马之所以能成为票房黑马,最重要的前提是最初的“黑”,也就是此前并不被市场或观众看好。因此黑马影片基本都会有薄弱的地方,例如《流浪地球》的“黑”,主要是源自普通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电影质量口碑的不信任;《哪吒》的“黑”,并不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口碑的不信任,而是因为此前国漫题材影片相对较低的票房天花板。但是最终几部影片也都纷纷打破固有的印象桎梏,跑赢了票房。

可以说,题材天花板论,是黑马影片被看“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和我的祖国》对于主旋律影片、《我不是药神》对于剧情片的票房体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

此外,拥有一个好的档期,也是黑马影片的必备要素。正如前文提到的,达到同档期最高口碑,是黑马影片超过其他白马、黄马的最重要原因。2017年春节档的《功夫瑜伽》以及2018年国庆档的《无双》,都是凭借同档期多部影片口碑不如预期的档期环境,最终实现了逆袭,跑赢了全场。

而去年11月的《毒液:致命守护者》,也正好赶上了内地影市长达20多天的“干涸期”,持续多个工作日不足5000万的工作日单日大盘成绩,让内地影市长期处于饥荒状态,一部口碑良好的好莱坞大片足以引爆这个档期,并取得远超于预期的票房成绩。

而去年《无名之辈》的票房成功,也让不少中小成本的电影,发现了在冷档期脱颖而出成为黑马并且跑赢好莱坞的又一条道路。事实上,去年1月《无问西东》逆袭跑赢同天上映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11月《无名之辈》逆袭跑赢同档期上映的《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超时空同居》则错峰地在《复联3》次周公映,仅用四天就对《复联3》完成了逆袭。越来越多的成功黑马案例,也让冷档期国产票房黑马这一类型在未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