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没有烂片很多影视公司会直接倒闭

在严峻的市场面前,妥协和逐利会成为很多公司非常无奈的选择。

文|一起拍电影 吕世明

贺岁档不温不火的开局让所有影城略感忧虑,虽然今年内地票房600亿的达成比去年大幅度提前,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大部分影城可能都无法完成既定计划。

和影迷不同,一些影城经理其实对于烂片并没有那么强的抵触情绪,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卖座的影片才是王道。

“往年还有一些烂片能忽悠忽悠观众,但现在的观众变得异常聪明,口碑有一点点争议大家就不看了,观众更喜欢看全面好评的电影,这在眼下对于影城算不上好事。”

同样对于行业而言,烂片的存在可能也远非“良币驱逐劣币”那么的简单。

头部稀缺、腰部难遇,市场需要更多类别的影片

为什么今年内地单块银幕票房的产出持续下降,这可能和进口片票房产出比例大幅度下降和缺少了几部中等量级的爆款不无关系。

观众不再盲目迷信进口片当然是好事,这也说明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准在逐步攀升,好莱坞大片想再通过以往的模式在中国内地止损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这并不妨碍很多“烂片”项目可以持续亮绿灯。

从今年的票房表现来看,大家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头部项目的绝对吸引力,2019年全年上映的影片数量将接近600部,换句话说,占上映数量1%的影片其票房却要占到3成以上,大部分的影片其实都处于陪太子读书的状态,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中美两国电影产出大国。

这两年,受到经济下行和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国电影产业似乎遭遇到了一个较严重的瓶颈问题,很多公司甚至连上手项目的机会都极难获得。

“的确开工的项目照比三四年前有影响,但真要说完全不行了,还不至于,只不过很多公司的确谨慎了,毕竟金主的无脑投入越来越少,国家这几年其实也在鼓励个人投资电影,但渠道、方式方法都不那么理想。”

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聊到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情况,他表示出更坦然态度,毕竟再困难的局面他也经历过,其也表示就目前中外电影产业的局面而言,拍烂片是所有公司都无法避免的,很多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说的算。

依照目前中国电影的情况来看,头部和腰部项目是非常稀缺的,可能只占到每年影片数量的三十分之一,几十部影片之中可能才有一两部具备市场机会的影片,大部分影片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多是在维系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发行公司靠好片立品牌,靠烂片糊口

谁都想做《流浪地球》、谁都想做《哪吒》,但必须承认,好的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制作&发行公司能抓到大项目的几率甚至会更低,毕竟大公司对优质项目的垄断和掌控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在中国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发行电影,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脉关系和圈子文化的事情,无论是早些年电影未进入市场化期间,那时由行政命令调拨资源、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主导,非电影行业想进入极为困难。

发行公司更是如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演员和导演的片子往往会优先给一些公司去发行,这对于很多小公司而言是非常致命的,一些小公司几乎不存在那种拿到黑马片子的几率,即便有品质不错的片子,但自身却是缺乏能力发行。

说一个故事,在电影市场好的时期,曾经发行过多部卖座影片的x团队,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导致公司陷入低谷,辉煌不再之后,该司更名为xx时代,因为各种缘由极难在拿到大项目,他们只能更多去协助发行一些独立影片,虽然成功的发行了一部小成本电影,但这部影片却没有发行的酬劳。

对于很多发行公司而言,特别是近几年,大家更多时候是需要依靠”佳片“来再次树立公司的形象,但迫于压力和公司的运行,又不得不去发行一些影片来维系生存。

很多年前韩寒在个人博客上曾经撰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抨击了电影行业金主一掷千金捧女明星,文章叫《爱的代价》,不过韩寒自己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多年之后,他也进入到电影产业这个是非之地。

大部分的中国式烂片并不是态度问题,能够获得拍摄制作电影项目而言,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人士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没有一个人不会珍惜和看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有效合理的掌控这些资源。

不过对于影视公司,他们获得开工的机会同样是难得的,他们对于项目的目的往往要比很多编导演更直接,盈利才是第一位是非常硬性的要求,但限制和影响他们的不仅仅是资源的调配,也包括了政策方面、人际关系和一些难以言状的“技术问题”。

没有一个观众愿意看烂片,不管是花钱还是免费的,也没有一个公司愿意去拍烂片,无论其资金来源和渠道是否便捷,但毕竟在严峻的市场面前,妥协和逐利会成为很多公司非常无奈的选择。

未来的日子里,好片烂片赚钱都不容易

今年小爆款的消失,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明星和流量的反噬效益,但极难判断的是,在替换演员之后,一些项目的回报是否有变化,同样这些演员如果加盟其他影片又是否会有如此惨淡的票房表现。

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毕竟对于行业顶层的大佬而言,他们所要考虑和衡量的问题会更多,毕竟他们才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去投资和承担风险,这可不是一些影评人、分析师和影迷所能预料和猜想到的。

目前无论是烂片和好片都会遭遇到市场的不认可和瓶颈问题。仅以今年来看,在猫眼APP评分排名前十的影片之中,也出现了像《绝杀慕尼黑》《海蒂和爷爷》《古田军号》《尺八·一声一世》四部票房未能破亿的作品,这几部作品在其他平台的分数也不低,也是获得业内外认可的影片。

在很多影迷眼中,一些满足大众娱乐的片子,多少会被划入到烂片的范畴,但也必须要看到,很多公司更多会依赖这样的项目而获得额外的红利,这种红利通常是会超乎行业预期和判断,这是电影市场较独特的魅力之一。

这里拍sir不仅要掏心窝子并语重心长的和朋友们分享心得,现在大部分观众赚钱的确是不容易的,同样影视公司现在如果真能拿出钱拍电影同样是很困难的,我们肯定是不支持、不鼓励拍烂片和看烂片,但又必须承认以目前中国电影的电影的产业能力,能够保持不断的贡献佳片和好作品是较困难的。

试想一下,作为普通消费者,特别是这两年逐步开始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大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高水平自主观影选择权,在面对目前大量的影片之时,大家选择权可能会被媒体影响和左右,因此带来的观影体验上的落差是可以理解的。

或者说,大部分的烂片在某种程度上,多多少少是背负上他本身并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多所谓的烂片更多是影视公司罗列项目时,所必须要承担的一些责任、或是在吸纳新鲜血液时,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很多公司其实仍然会抱着“我永远不怕烂片”的心理,但事实会告诉大家,不会存在所有影片、所有项目都是头部,都是精品,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公司而言,如果想在有所作为,肯定不能再挑三拣四,能力不足我们可以去锻炼,但如果态度有问题,很容易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不过讲实话,中国观众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接受一些烂片的熏陶,又如何去珍惜好片的珍贵呢?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