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需要这样的爆款

《误杀》的精神内核设置颇为深刻,创作者的用意相当难得。

文|一起拍电影 1647

贺岁档起风云,《误杀》毫无疑问成为当中的领军代表。

自上周四(12月5日)开启大规模点映以来,《误杀》一路人气高涨、口碑亮眼,开画即拿到淘票票9.2、猫眼9.6的高分,并获得微博大V 100%推荐度,随着影片口碑的扩散,如今淘票票评分还上升到了9.3;在高口碑加持下,目前影片点映及预售票房已经突破2000万,灯塔平台显示影片的想看人数也位居同档期新片第一。

在观众口碑评价当中,“年度大片”、“燃爆巨爽”、“扣人心弦”、“有温度”、“扎心”等核心词出现频率最高,甚至许多观众评价这部影片是“今年最打动人心的反杀爽片”,这句评价很是耐人寻味,一部犯罪电影何来打动人心之说?还未正式上映的《误杀》又凭什么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误杀》。

这是一部年度最动人爽片

从大规模点映期间释放的口碑可以看出,《误杀》的品质已经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借用网友的一句评价——“《误杀》是今年最让我看得过瘾看得最‘爽’的国产犯罪片”,甚至许多人已经把影片列入自己的年度十佳片单,预示着影片的贺岁档爆款之姿已经初显,而在影片引发的此般热潮背后,归根结蒂还是来自好内容的力量。

先来看剧情,影片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反杀案,面对强势警察局长为追查真凶的不择手段,弱势父亲为保护家人精心设置了一场时空迷局,整个过程逻辑缜密、节奏干净利落、反转桥段又令人惊喜,随着案件的推进,观众也深入其中获得了逐步递进的智斗爽感。同时在这场高智商犯罪案件中,原本弱小方凭借强大逻辑计算和对于人性的洞察完成了惊人的逆袭和反杀,让强权在公平和正义面前失语,让观众看到“没有人生来就低人一等,弱势者不再无辜被践踏”,这也让观众在对于故事感到惊喜之外更增添了一层情感慰藉,因而形成故事体验和心理认同感双层的“爽”感。

与此同时,《误杀》也通过一支实力强大的创作团队完成了故事讲述和精神表达,监制陈思诚早在2015年就凭借《唐人街探案》开创“喜剧+推理”的类型片新模式,而在已经上映的两部“唐探”作品中,创作者已经展现出极为成熟的案件构建能力和故事节奏把控能力,此次《误杀》背后,则是陈思诚与新锐导演柯汶利的一次合作,柯汶利同时也是《唐人街探案》网剧的导演之一。

在演员方面,实力演员齐聚,这部影片不仅被许多人称为是肖央的一次炸裂式表演,谭卓和陈冲在片中塑造的两个不同的母亲形象也同样令人震撼。其中,肖央在片中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同时其出于保护和爱而形成的强大心理也在沉默寡言的外表之下得以显露;谭卓和陈冲的两个母亲角色也在案件推进中完成了关键性转折,尤其是两人对峙的一场戏令许多人大呼过瘾,呈现了人物更丰满的多面性。

前文中说过,这部电影被许多观众称为是“今年最打动人心的反杀爽片”,其中的“打动人心”其实是来自于影片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表达。陈思诚在电影首映时曾解释了片名“误杀”的含义——“人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动物,我相信我们自己可能或多或少都会被人‘误杀’过,也可能或多或少地 ‘误杀’过别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电影能让更多人警醒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轻易地给别人下定论。我们只能说通过这样的电影反映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让一些有相同感受的人感受到,然后尽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所以整部影片当中的“误杀”绝不仅仅是指片中警察局长之子素察被误杀的举动,“误杀”其实泛指了片中那个微型世界当中公平与正义的失衡,原本代表法制的警察局长却滥用职权,朴素的平民不得不用自己的方法追求公平和正义。“误杀”之语境下,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显露出人性的复杂,而在这场权力情感交织博弈的背后,亦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映射。从这个方面上来说,《误杀》的精神内核设置颇为深刻,创作者的用意相当难得。

在引人反思的同时,《误杀》也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除了对于小人物的同情,片中家庭与亲情的呈现更成为影片“硬核”与“坚毅”背后柔软的催化剂,拍sir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追着父亲远去的囚车奔跑,身处于青春期与父亲渐生疏离感的女儿在这样的时刻与父亲重新亲近起来,情感高潮的爆发与遗憾时刻的相撞催人泪下,让观众在此情此景中联想自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剥开影片人物的情感面,也会发现电影讲述的仍旧是那个最质朴的道理——爱让人强大。

综上可以看到,《误杀》通过一个精妙的故事,进行了一场正义的审判,具备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在情感层面上引发大众共情,在酣畅淋漓的观感之后更能产生深入人心的精神与情感影响力,因而“最打动人心的反杀爽片”称号当之无愧。

这是一次国产犯罪电影的新突破

优质内容+深刻寓意,《误杀》的火爆不是偶然,是必然,而这部影片的火爆背后,其实也对国产电影创作和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从创作层面来看,众所周知《误杀》翻拍自2015年的印度高分佳作《误杀瞒天记》(同样翻拍自印度电影《较量》),近些年来华语电影翻拍热潮不断,也不乏有成功者出现,而这一次《误杀》无疑呈现了国产翻拍的正确方式,翻看网友影评,也许多人称赞影片“既保留了原版最扣人心弦的部分,也做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改编”、“精彩!甚至超出原版!”、“虽然改编自印度《误杀瞒天计》,却同时融入了很多日韩电影精气神,算是靠谱的改编方式。”

作为一部翻拍作品,其在创作层面上面临的难度其实更大,因为珠玉在前,既要做到超越和不同,又要将别国文化产品进行贴合本土特色的再创作,其实不容易做到。但令人欣慰地是《误杀》做出了国产翻拍的代表性示范,既消除了不同国别文化之间因陌生而引发的不接地气的问题,也将整个故事由宏观至微观地进行了立体重塑,形成了一个更容易与本土观众沟通、让本土观众产生共鸣的新产品,因而获得了高度认同感。

《误杀》的成功翻拍其实给创作者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编创作,而不是为了翻拍而翻拍。其实陈思诚也说过,自己深知翻拍作品难度大,一般也不会轻易触碰翻拍项目,但是这一次决定做《误杀》,“是因为我从这个剧本原来的稿子里(指原作剧本)看到了一些可能性,看到了我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误杀》背后的创作者正是看到了原作当中与本土市场相契合并且是本土观众需要的东西,所以才进行翻拍创作,也因此保证了翻拍出来的新作从文化心理根源上就是能够得到认同并产生意义影响的。

更进一步来看,《误杀》的成功关键正是在于基于故事和题材本身,让情感和法律处于尖锐矛盾的激化点上,即让法与情的对立贯穿影片始终,由此碰撞出巨大的感染力。同时影片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注重内核表达,与丰富的内容体量中在情法、人性、家庭、犯罪等多个视角上进行精神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爆发的积累,在结尾高潮当中将多层面的情感融为复杂的情感浪潮,直击人心,引发强共情和热烈议论。

这一点在国产犯罪题材电影创作中并不多见,但确实是这一类型电影成功之关键。近几年国产犯罪类电影发展迎来新热潮,几乎每年都会有口碑与市场成绩双优的作品出现,在这背后是市场的进步与观众的成熟,但同时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单一着眼于案件,而更需要注重影片内核的构建和影片与观众的交流,所以可以说《误杀》的创作成功具备极高的价值,对于之后国产犯罪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指导意义。

在电影市场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的当下,《误杀》以高品质所展现出的影响力令人惊喜,归根结蒂还是影片创作者肩负的责任与表达,面对市场和观众,他们做出了真诚而成功的示范,值得业内赞许和学习。

《误杀》将于本周五(12月13日)正式上映,从影片在点映期间的亮眼表现来看,其未来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同比档期内影片,《误杀》不仅类型差异化明显、品质优秀,先期口碑的铺垫也为影片上映后的市场表现奠定了扎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影片拥有深刻的社会性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对于观众来说这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部能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引发极大共鸣的电影,当属这个贺岁档不可错过的一部实力佳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