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置之死地而后生

四年前的梅长苏不是终点,现在的周泽农也不是,属于“胡歌”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文|一起拍电影 嘉栖

“如果不开那一枪,周泽农也可以陪你喝瓶啤酒唠唠家常。”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的第一天,主演胡歌发了条微博,同时配了四张照片:白T、黑裤、人字拖,头发凌乱,手里拎着啤酒瓶,妥妥一副“流浪汉”造型。伴随着胡椒们(胡歌粉丝昵称)“你谁啊”“哥,你上头了”等评论,不出意外的,“流浪汉胡歌”又被推上了热搜。

事实上,这并不是胡歌第一次放飞自我。自拍翻车几乎成了他的日常画风,最广为流传的是那张歪着头咧着嘴迎着狂风啃冰激凌的照片。当然,后来他在某次采访中也承认,“长成这样也挺不容易的,那次是稍微夸张了点。”

帅而自知。世人梦寐以求的色相皮囊于他,更像是随时可放弃的游戏装备,尤其是在他寻求职业生涯的某种转型和突破之时。这点,和他相交多年的好友、同时也是摄影师的李奇看在眼里,“他的外表是一个大偶像,内心是一个糙老爷们儿。其实他内心真正有更多狠的东西是大家没有看到的。”

于是,李奇试图通过镜头展现他不那么偶像的甚至带点狠的那一面。而这一份了解,被定格在杂志封面上,后来被刁亦男一眼看中,于是就有了现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周泽农。

出道十五年,胡歌终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当上了电影男主角。而在这之前,他是电视剧领域妥妥的男一号。他有他的幸运,能够遇到李逍遥和梅长苏;他也有他的不幸,历经生死,所以他会说,“捡回来的命,不能只是再红一次。”

四年前的梅长苏不是终点,现在的周泽农也不是,属于“胡歌”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一夜爆红和一夜谷底

阳光帅气、内敛克制,是角色中的胡歌;善良谦逊、极具情商,是大众眼中的胡歌,爱搞怪不正经、却也爱发呆不说话,是好友眼中的胡歌。一直以来,外界给胡歌定义了太多标签,但似乎都逃脱不了角色的影子,觉得他幽默、觉得他外向。

但其实,小时候的胡歌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除了家人之外不敢跟外人交流。父母担心这样近似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其成长,于是把他送进了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小荧星艺术团。似乎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他不可逃脱的需要面对外界的命运。

胡歌看似外向了,其实并不。但他自称在小荧星学会了表演性格,表演开朗、表演阳光。即便到如今,他也承认,“骨子里面还是内向的,可能到现在都是。”

不过,没关系。表演人格,恰恰是作为演员所需要的。从艺术团的腼腆少儿成长为校文艺骨干,再到电视台中学生主持人,胡歌冥冥之中和演艺圈越来越近,直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这意味着他一只脚踏进了影视圈。而其实,他当年考了两个专业,另外一个是中戏导演系,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最终权衡之下,他选择留在上海。

那是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微博没有诞生,国内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不到10亿元,相对而言,电视剧倒是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2003年底,还在念大三的胡歌,被选中出演《仙剑奇侠传》,和他搭档的是16岁的刘亦菲,而当时剧组里年纪最小的是还不到16岁的刘品言。一群稚嫩的年轻人就这么“稀里糊涂”演了一部如今被称为古装玄幻鼻祖的《仙剑奇侠传》。尽管此前胡歌已经在《蒲公英》等电视剧中有过一些表演经验,但第一次主演古装戏的他,还是会在片场被导演骂得狗血淋头。

架不住逍遥哥哥太有魅力。2005年,《仙剑奇侠传》一经播出变成现象。这部改编自PC游戏的电视剧,就连游戏迷们都不吝赞美之词。“无胡歌,不仙剑”,李逍遥和胡歌,互为镜像。当时若有微博,那每一个关于“仙剑”和“胡歌”的话题后面必然会是一个深红加粗的“爆”。那时候,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里循环播放的除了周杰伦的《七里香》,还有胡歌的《六月的雨》。

无法否认这部戏带给胡歌的改变,他成为了当时小鲜肉的代名词,戏约不断。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毕业就获得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很容易迷失自己,变得膨胀,胡歌也不例外。不过,仅仅在一年之后的8月份,胡歌就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场大劫难。车祸带走了他的助理,也带走了他的容颜,甚至一度带走他对生活的信心。

那段时间,关于“胡歌是否还能当演员”的报道不绝于耳。毕竟,作为一个年轻的偶像演员,脸是吃饭的家伙。而这修养期间的所思所需,他后来汇集成了一本书叫《幸福的拾荒者》,书中写道,“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后李逍遥时代的光环和迷茫

如果说因李逍遥而起的声名贯穿胡歌一生,那么,因车祸而历经的伤痛也必将影响胡歌一生。如同他去年在《朗读者》现场所说的,“可能一直都没有办法释怀”。但无论如何,生活总要继续。

对于当时的胡歌来说,活下去并且继续演戏,是他被命运推着走的不自觉行为,也是为了回馈家人、朋友以及粉丝的支持。无法揣测表演人格在那段期间在他身体里占了几分,唯一的破绽大概是久久不愿意露的额头。

2007年之后,胡歌除了继续完成《射雕英雄传》的拍摄,还接连出演了《仙剑奇侠传3》《神话》等电视剧。加上受伤之前拍摄的的《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等,胡歌算是坐稳了古装偶像剧的头把交椅。

那段时期的他,在小荧屏上的形象大多扮相相似,除了可以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等词形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刘海不是一般的长。事实上,那是他无意中的刻意而为之,只为遮挡因车祸在眼上留下的疤痕。据说在剧组享受着“拍广告的待遇(打光要求高),一般只拍左脸”。那几年,即便是在生活中和朋友聊天,他都是用左脸示人。

这种情况大概一直持续到《神话》的时候,到2012年《轩辕剑之天之痕》播出之时,他才算是真正无惧地完全露出了额头。2014年,胡歌作客李静主持的《非常静距离》,回看四年之前的录像,笑言“这孩子多久没剪头发了,我这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发型。”后来胡歌也坦言,当时的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病态。”

当然,他同样在反思的还有自己的演艺事业。他把从2004年到2013年,这十年时间称之为“后李逍遥时代”。他所有饰演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有李逍遥的影子,就连曾经被他认为可能有所突破的易小川,也没能跳脱那个框架。用通俗的话来说,再没有一个角色能达到李逍遥的高度。

可能是从小经受的“挫折教育”,也可能是处女座的特性,或许也是因车祸而比旁人更多了份通透,他能保持理性和清醒地看待自己所获得的鲜花和掌声。“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我可能是偶像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我不做出改变,艺术生命力会原来越短,路也会越来越窄。”

于是,寻求转型的他开始转变戏路,接演了几部现代剧。奈何比起早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古装形象,他的现代戏水花要小得多。可以说,他第一次默默地尝试转型,其实是不太成功的。

梅长苏的重生和困惑

胡歌的幸运就在于,在摇移不定的时期,依然能够努力物色、并且不错过适合自己的角色。

在遇到梅长苏之前,胡歌已经开始尝试在话剧舞台表演。对他而言,电视剧领域转型效果暂未见效,那么磨炼演技是当务之急。而演话剧,无疑是最锻炼人的。于是,他去演了《永远的尹雪艳》和《如梦之梦》。

其中,《如梦之梦》从2013年首演到如今,胡歌已经连续演了六年,并且今年还将继续。胡歌曾形容这种感觉像是“上瘾了”,同时也是一次放松,比起在片场拍戏,他在舞台上能更多享受作为演员的快乐。

而《琅琊榜》的制片人侯洪亮也正是通过这部话剧认识了胡歌。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初传出这部小说即将要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就已经有胡椒呼吁胡歌出演。但不太想重回古装领域的胡歌一开始是持观望态度,直到后来默默读了胡椒送的《琅琊榜》小说之后,才改变了想法。与此同时,胡椒们也坚持不懈去侯洪亮微博下留言刷存在感。

若结合剧中梅长苏的命运,和胡歌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要说这个角色是“量身定做”也不为过。而彼时,已经年过三十的胡歌,显然也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积淀,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角色。如同胡歌所说的,“演员这个职业,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成长是同步的。”

梅长苏的内敛克制,更多的是从心的表演,而胡歌正是拿捏好了这个表演尺度。之后的《伪装者》《大好时光》《猎场》等剧,再次将胡歌推上了事业的高峰,确切地说是又红了。戏约、商业、代言、活动,种种不断,胡歌进入了名利场的中心。但是他坦言,其实过得不快乐。

自觉、自知的胡歌,似乎再一次陷入了困惑之中。“经历了人生当中的挫折,可以说这条命是捡回来的。不能仅仅只是再红一次。如果要继续做演员,至少我不能重复。”在前不久的采访中,胡歌透露了他前两年的心境。

周泽农以及未知的未来

“知道他要调整,没想到不见一段时间,他已经偷偷演了几部电影。”拍sir前几天和某位因为忙于生活琐事并不能时常关注胡歌的胡椒聊天时,她感慨道。

其实,胡歌在此之前并非没有接触过大银幕。早在他演电视剧的那些年,就参演过几部电影,只不过戏份不重,也没什么关注度。胡歌曾坦言,自己出道之后就一直在演男一号(电视剧),不介意在电影中演配角。

所以,当刁亦男找到他想让他出演男主周泽农的时候,胡歌是有些犹豫的。看完剧本,消化了一天,既是消化角色,也是在做心理挣扎。对他来说,这样的机会难得,但又害怕演砸了。

事实证明,要想做出改变,就得不放过任何机会,且勇于冒险。胡歌开始的这份忐忑和不自信,恰恰和影片中逃亡的周泽农状态相接近。而绝命亡途,也足够把胡歌性格中的那股狠劲激发出来。

先不论演技是否能够达到“影帝”级别,单从胡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颤颤巍巍的出场,到吞咽牛肉面的悲情,他也在大银幕上展示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另一面。

而其实,不管是几年前因为想要转型而去演了话剧,还是如今逐渐在大银幕上寻求突破,对于胡歌来说,他的某些对于演戏的标准一直没有变,变的可能是别人看他的眼光。演员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们大多都是被挑选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来说,触及不同领域,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从而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作为演员这个身份,胡歌无疑是幸运的。能在二十来岁的青春时期,演了同样青春灵动的李逍遥,能在三十多岁的年纪,遇到背负七万冤魂的梅长苏,现在又通过周泽农,敲开电影的大门。

胡歌曾说过,“我过往所有的经历也包含了我所有塑造的角色,所以说每演完一个角色,他都能成为我的一部分,我和我的角色之间是相互成就的过程。”因而,从李逍遥、董永、杨六郎、郭靖、易小川,到梅长苏、明台、郑秋冬,再到周泽农,以及“第五号病人”,是这些角色汇聚而成了我们大众眼中的胡歌。

蹊跷的是,他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个角色,都触及到了生死课题。如梅长苏和胡歌类似的重生之路,确切的说,在胡歌眼里,梅长苏甚至没有“生”,他只是一个符号,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然,“胡歌”是有生的,就如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拍完周泽农最后一场赴死的戏份之时,正是现实中胡歌的生日。

所谓戏剧人生,大概最多的就是奇妙的联结,而人们也往往愿意相信一些奇妙的缘分。尤其是对于胡歌,这个在搭档桂纶镁眼中“对神学和神秘学很感兴趣,像一头天真的鹿”一样的人,或许更会去期待和相信一些东西。如同他自己所说,“我能够留下来应该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有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

至于到底是什么,可能他自己也未必清楚。但至少他这一路没有放弃过行走,也没放弃过改变,那么,在各类角色中颠沛流离,寻找自我,终将会到达彼岸。

资料参考 :

1、《幸福的拾荒者》,胡歌

2、《我们的故事》,胡歌

3、还原最真实的胡歌,古月生日独家专访

4、胡歌:记住角色,忘记我,大咖有话

5、《顺流逆流》,《如梦之梦》后台纪录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