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级的喜剧?

判断喜剧高级与否,主要在两点:一是它的故事形式、人物设计是否高明巧妙又有趣;二是能否击中人性弱点,比如贪婪、虚荣、妒忌、势利等等。

文丨刘开建

责编 | Nellie

什么是高级的喜剧?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能够做到笑中有泪的喜剧就是高级的,这个说法被很多人认可。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我们如何来定义一部喜剧是否高级?高级的喜剧应该“高”在哪里?

什么是低级的喜剧?

谈论喜剧的高级之前,我们先来谈论喜剧的低级。

相声圈里曾经有过反“三俗”的倡议,即反对庸俗、低俗、媚俗。喜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有的作品要在国家级媒体播出,有的放在网络平台播放,收视率和点击率非常高,影响着数百万、数千万的观众,尤其是思想还没有成熟的年轻观众。它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反“三俗”哪里不对?喜剧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如果为了达到娱乐效果,为了吸引观众,不惜一而再的迎合低级趣味,靠低俗内容来博取笑声,这样的喜剧难道不应该被反对吗?喜剧能不能做到高级是个人能力问题,把喜剧做到低级低俗,就是品味问题,甚至价值观的问题。

喜剧创作者不能把搞笑当成免死金牌。只要发现自己的作品逗乐了观众,即便是用低级的手段实现的,也表现出傲视群雄的优越感,这种心态本身也非常可笑。因为这不过是在游戏规则之内玩不转,而不得不踩在灰色地带的一种投机取巧,只是一种创作上的狡猾。

喜剧的第一功能当然是搞笑,不搞笑还叫喜剧干什么。那么喜剧要不要具备思想性,要不要温暖人心?可以,但不是必须,视创作者的个人能力而定。前面的作者把搞笑当成免死金牌,连低俗也被赦免;另外一部分作者把感人当成免死金牌,认为作品最后能把观众感动了就高级了,所以使劲地去感人。实际上,摆在创作者的面前有两个问题,首先要想着怎么让观众笑,其次才是你怎么在笑的同时做到感动人心。实现不了基本的搞笑功能,或者自认为搞笑的设计实际非常生硬,但是最后卖弄下情怀或者硬煽一下情,一下子就觉得作品高级了,这是在自欺欺人。

让人又哭又笑,就是高级的喜剧吗?

喜剧首先得“喜”,其次才能谈其他。那如果实现了喜剧的搞笑功能,最后又把观众感动哭了,这样就称得上高级的喜剧了吗?我个人并不赞同。

通常来说,那些让你看了觉得很好笑,但是又把你感动哭了的作品,是把“喜”作为一种手法来使用。《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优秀的喜剧,既让人笑又让人哭;《美丽人生》是优秀的喜剧,让人笑完又哭;《寻梦环游记》是优秀的喜剧,看上去很欢乐,最后却能击中人心的柔软之处。严格来讲,这几部作品都是复合型喜剧,《三傻》是教育类喜剧,《美丽人生》是战争喜剧,《寻梦环游记》是家庭喜剧。作品中让人发笑的地方靠“喜剧”手法来实现,而让人感动的地方却是靠它的主类型的故事结构来实现。

你可以认为这样的喜剧是高级的喜剧,但是却不能给出这样的定义:既让人笑又让人哭的喜剧才是高级的喜剧。因为让人笑的部分是运用“喜剧手法”实现的,而让人哭的部分却不是。所以,只有单纯靠“喜剧手法”做到让人又哭又笑,这个说法才成立,但事实上“喜剧手法”完成不了这个功能,所以“让人又笑又哭的喜剧是高级的喜剧”这一观点不成立。

既然我们探讨的对象是喜剧的高级之处,也就是说,作为喜剧,它必须是靠喜剧的特有手法达到了某个高度,实现了某个功能。换句话说,喜剧必须要用它独有的东西来实现这个高级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非“喜剧手段”不能实现,不能靠喜剧之外的手段来实现。那么什么类型的喜剧作品可以满足此标准呢?我认为是讽刺喜剧。

讽刺喜剧通过高明巧妙的故事设计,通过对于人物的艺术化的塑造,来攻击人类固有的弱点,抨击社会弊病。它既能实现娱乐功能,又能鞭笞现实、警醒世人。因为讽刺喜剧的故事总会找到一种特殊的视角来呈现现实逻辑的荒诞性。因此,讽刺喜剧也表现出一定的智慧性。使用喜剧的手法,以及利用这个手法达成了这个结果,这是喜剧这个艺术形式所独有的。

什么是高级的喜剧?

判断喜剧高级与否,主要在两点:一是它的故事形式、人物设计是否高明巧妙又有趣;二是能否击中人性弱点,比如贪婪、虚荣、妒忌、势利等等。如果同时具备这两点,那么它就是高级的喜剧。通常来说,同时具备以上两点的,也就是讽刺喜剧。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最高级的喜剧是悲剧。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喜剧的目的是发现和再现现实逻辑的荒诞性,而在这种荒诞性之中,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其实很傻,很悲哀,于是就有了“近看是喜剧,远看是悲剧”的观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任何故事都是基于一定的困境发生的,也就是说在整个故事中主人公会一直处于某种困境之中。按照这个逻辑,那也可以说所有的故事都是悲剧,放在更宏观的角度来讲也是成立的。但是这样的表述没有任何意义,过于形而上。喜剧可以呈现一定的悲剧性,确实有的喜剧最后走向了悲剧的结尾,你可以说它是高级的喜剧,但是它高级不是因为它的“悲”,或者呈现出了“悲”的特质,它的高级在于运用喜剧的形式呈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悲或喜只是它的结果。之所以“悲”会让人觉得高级,是因为悲会刺痛人,往悲了写容易深刻,但“悲”不是衡量一个喜剧是否高级的标准。

很多喜剧作者容易陷入两个泥潭。一个是为了搞笑不惜低俗,甚至把用低俗手段获得的笑声当成高级的证明,以此鄙视那些真正高级的作品;另一个是认准了能把人弄哭就高级,于是使劲把喜剧往悲了写,不把人写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喜剧的,这样一来,“哭”是实现了,可是“喜”却被搞丢了。对于大部分喜剧作者来说,主要的工作还是考虑怎么逗人发笑,这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够把基础工作做好已经非常了不得了,至于能不能高级,这就看个人能力了。能力到了就去做高级点的喜剧;能力到不了千万别勉强,很容易为了实现高级把本来挺好玩的喜剧弄得很低级。这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运球、投篮的基本功都没练扎实,老是想着各种运球过人和花式上篮。

如果真想把喜剧往高级了做,我觉得有两个长期的功课值得研究:一、在真正的现实中发现生活的荒诞性;二、在真实的人物身上发现人自身的劣根性和自我矛盾处。最后,以巧妙的故事形式再现现实的荒诞性,同时去击中人自身的劣根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