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医养结合举措,实现老有所医

国务院常务会提出深化医养结合的五项措施,包括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等机构合作,落实支持医养结合的税费、用地等政策,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

2019年7月11日,安徽亳州,在谯城区魏岗中心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失能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9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从“放管服”的角度入手,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同时在税费以及保险领域给予更多支持,以更好满足养老需求。

会议确定了五项措施,包括简化审批,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通过完善价格机制、实行审批“一窗办理”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等机构合作,支持上门服务;落实支持医养结合的税费、用地等政策,符合基本医保范围的医疗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发展医养保险,增加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整合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托老中心,为老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另据国家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预测,到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将增至2.68亿,比重升至18.5%;到2036年,老龄人口进一步增加至4.23亿,比重升至29.1%;到2053年,老龄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34.8%。

老龄化加重的同时,健康养老需求也日益加大。7月末,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主题为“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提到了两组数据: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我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在此情况下,医养结合或能更好地同时解诀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重点提出了医养融合的意见。随后,2015年11月,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部署了医养结合的详细举措,包括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50%以上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

根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6.8万个,其中93%的养老机构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此外,国家卫健委在7月的发布会上提出,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发挥家庭医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全面推进老年健康管理工作,包括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健康体检;研究制定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持续提高基层慢性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开展失能老人的评估和综合服务试点等。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