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夸女生漂亮的男人,都是没脑子

女性的价值衡量指标为何要靠稍纵即逝的青春和美丽的外表来衡量?

文|蝉创意

最近网友呼喊萧亚轩出“撩汉”指南书,陈洁仪和邓萃雯否认出柜的各大八卦新闻再一次垄断了热搜榜。

再前一段时间的热搜榜,也是被各大女神嫁人的,分手的消息轮流霸占。

当时蝉主刷微博时发现其中还夹杂着董明珠?

但不是又和雷军打赌了,而是靠“化妆”上的热搜。

董明珠就不过多介绍了,你家里的格力空调可能知道的都比蝉主多。

迷惑的是,明明是个大企业家,为何会靠“化妆”上了热搜?

以为点开是妆容精致我董姐,没想到是#董明珠每天打扮不超过5分钟#。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对企业家的关注也都挪到了“化妆”上?

还是仅仅于“女企业家”?

女人就只属于化妆品高跟鞋广场舞?

最近董明珠在接受节目采访时说,自己每天化妆打扮不超过5分钟,没有什么化妆品,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几乎从来不休假。

节目播出后,网上炸开了锅。

网友们有服气的:“董姐自带光环,不用什么化妆品,她就是那颗最耀眼的星““她的身价就是最贵的化妆品”。

但也有不满和质疑:“妇女就只属于化妆品广场舞的?”“能问一点有水平的问题吗?人家好歹是个那么成功的女企业家”“问些废话,耽误董小姐挣多少钱”“采访男企业家时没有人会提这些问题吧?”

化不化妆、花多少时间打扮已经不重要了,而背后男女性别歧视的端倪才是网友辩论的主题。

虽然评论底下有人辩解,“前面问了格力未来五年计划之类的问题,这只是一小部分活跃气氛用的,作为公众人物,节目满足大部分的人的好奇心和窥探心理很正常,和男女没关系”。

截取的部分没有错,但问题出在用了这段截取视频来博眼球。

如果视频内容是“董明珠大谈格力未来五年发展计划”,有多少人会关心?

女人嘛,还是聊点八卦化妆穿着身材家长里短大家才比较感兴趣,甭管是家庭主妇还是成功的企业家。

经营理念、思想刻度哪有你在家化不化妆,护肤品化妆品用什么牌子有意思。

虽然节目看似以树立“成功女性企业家形象”为己任,但抛出的问题除了带有明显的引导性外,似乎还在暗喻:“你成不了董明珠,就是因为你化妆花了太多时间。”

打着宣扬”成功女性“的旗号,背地里反而在用刻板成见来苛责女性?

先捧一个,再杀一片,不道德啊。

对女性的关注几时才能从肤浅的表面挪开?

难道花5分钟时间化妆,就能变成第二个董明珠?

夸我漂亮?我觉得你在侮辱我

上周还有个让人咋舌的新闻。

俄罗斯一家公司推出新规:如果女员工穿裙子化妆上班,将每天奖励约人民币10.3元。

但想要拿到钱,还有两个硬性要求:

裙子的下摆长度不可超过膝盖以下5cm和每天必须要拍照发给老板认证。

老板称这样会让公司男员工心情愉快,提升工作积极度。

蝉主看到这个新闻第一个想法就是:

???合着女性是物品?

从工作中喘息的方式就是看女人的腿?

这项听起来就让人不舒服的规定,当然惹怒了各位暴躁网友。

说好的男女平等,凭什么要求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给你看,你们却邋里邋遢胡子不刮?

有的直接敲起了算盘,称奖金太少,老板太抠,化妆品多贵你们不知道?

甚至还有优秀的网友,直接霸气叫价:“我出15,男的化妆穿黑丝短裙上班”。

有评论说这项规定并非强制性,可做可不做,不能以一概全统一划为“物化女性”,不要动不动就拿女权说事。

可这条规定,很难不让人理解为“穿裙子去公司等于自愿被男同事欣赏”。

视频里除了解释“女生化妆穿裙子上班”这条规定外,还有“不建议女性剪短头发穿裤子,在公司里给女职员开家务课,让她们以后回归家庭”等内容。

规定出台后,外国的网站上也不乏各种骂声,为什么一到国内就“女权警告”?

今年2月,日本女星石川优实在网上发起了“拒穿高跟鞋运动”——KuToo,呼吁政府禁止公司把高跟鞋纳入职员的着装规范。

石川发起活动的原因是她之前的工作经历,当时她的公司规定女员工“必须穿着鞋跟高度5至7厘米、无带的黑色有跟皮鞋”上班。

工作一段时间后,她的两脚小指等部位非常痛,右脚小指甚至还流血。

男同事则穿着质轻无跟的皮鞋,她便开始反思为什么女性就必须被要求穿高跟鞋。

“我希望这个运动可以改变社会规则,女性像男性一样穿平底鞋不会被视为无礼。”

这是石川和众多被“绑架”女性的宿愿。

但面对女性们的呼吁,目前日本政府方面尚无正式回应。

对女性的关注何时才能从表面进入到深刻?

科学家颜宁在上中央卫视《开讲啦》演讲时,刚开场,主持人撒贝宁就用很常见的调侃方式夸奖了她的外貌。

颜宁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了撒贝宁对自己样貌的恭维,并机智回击:“那“宁”送你了!”。

同时也直言对于撒称呼自己“女科学家”是一种不尊重。

对于颜宁的“抗议”,网友们又纷纷自动分派辩论。

一派站颜宁:

——科学前不加女。

另一边则是“警告女权”派:

——现在一提到和性别搭边的东西,有些人就迫不及待的跳脚按头田园女权,从来都不思考到底有没有歧视女性,物化女性,不管怎么样,先骂女权就完事了。

任何事情都允许存在不同声音,但要学会辨别哪些从本质上是真声音。

当然同一职业,男女的价值在物理上的确是不平等,比如女教练在体能训练上比男教练弱不可置否。

但在舆论上,男女应该是平等的。

撒贝宁在调侃夸赞颜宁的颜值时,也许他是站在平级的角度,但细究,很难说隐含的心理没有“长得这么好看的女科学家,外表必定为成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助力吧”。

更别说职场上,女性“靠脸上位”“长得好看比工作能力有用”等歧视、偏见,从未缺席。

喊着“男女平等”,却为了男性眼中的心情愉悦而让女性穿上短裙高跟鞋,眼光还停留在肤浅表层的固化思维,几时才能看到女性内在也在迸发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女性的价值衡量指标为何要靠稍纵即逝的青春和美丽的外表来衡量?

只看得见女人的漂亮,才是男人的悲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