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7日6跌停市值蒸发240亿,毛利率、高负债、高存货遭拷问

康美药业7个交易日内走出6个跌停,曾经的千亿市值白马股仅剩287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昌均

5月13日,依旧处于风口浪尖的康美药业(600518.SH)再度跌停。

当日康美药业以跌停开盘,随后则在盘中震荡,最终在收盘前一个小时彻底封上跌停板,收盘报5.78元/股,超过16万卖单封顶,全天成交额超19亿元。

自4月30日因财务差错更正爆出近300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等情况后,康美药业连续5日跌停,5月10日则被游资撬开跌停板。今日则是康美药业7个交易日内的第6个跌停,期内市值已蒸发近240亿元,曾经的白马股千亿市值仅剩287亿元。

康美药业近期成为监管机构重点“照顾”对象,继在此前受到有关会计差错更正及具体科目调整情况等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和问询函后,5月12日晚,该公司又收到上交所下发的2018年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要求公司从业务板块及毛利率、主要资产及负债项目、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等三方面做出补充披露。

根据4月30日发布的年报,康美药业去年实现收入193.56亿元,同比增长约10%;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下降达47%;扣非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下降近51%(同比数据均为2017年调整后),该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盈利持续增长的状态因公司所谓的会计差错调整而打破。

康美药业依靠中药发家,经过多年向上下游的拓展,目前已成为国内中医药产业领域业务链条比较完整的中医药龙头企业。但在经过调整后,康美药业去年医药板块业务毛利率出现大幅下降。

年报显示,去年康美药业医药业务收入165.04亿元,占比达85%,毛利率则同比下降10.37个百分点至28.77%。细分来看,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自制药品、药品贸易、医疗器械等主要板块去年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此前被质疑毛利率过高的药品贸易板块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2.69个百分点至31.94%,医疗器械也下降9.91个百分点至23.89%。

康美药业去年医药及细分板块毛利率出现下降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根据年报,康美药业的药品贸易和医疗器械流通业务的销售终端主要是医院和连锁药店,公司通过医药物流延伸和直接代理方式进行配送。但即便是去年药品贸易和医疗器械流通业务毛利率明显下降,仍远高于大多数同行不到10%的毛利率,康美药业将原因归结为对中医药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优势。

对于毛利率变动情况,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补充披露各板块毛利率调整情况及原因,分析去年药品贸易、医疗器械等毛利率变化较大的具体原因。同时还要求公司补充披露细分板块客户情况、关联交易等,并选取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分析毛利率水平及变动的合理性。

同时,随着康美药业财务调整公司2017年近300亿的货币资金“消失”,公司债务压力也陡然凸显。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62%,短期借款115.77亿元,长期借款6.90亿元,其他流动负债67.50亿元,应付债券167.73亿元,债务规模合计357.90亿元,占总资产的48%,而货币资金仅为18.39亿元。高额债务也导致公司去年利息费用达到18.38亿元,占净利润的164%。

上交所就此要求康美药业列举最近五年的举债情况,就债务规模与业绩增长的匹配性、未来一年的具体偿债安排、是否存在难以按期偿还的债务等情况进行说明,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此外,康美药业的存货问题在财务调整之后更加突出。康美药业此前发布的财务差错更正公告称,2017年公司存货少计195.46亿元,更正后增至近352.47亿元。通过年报对比数据,2017年存货少计的项目主要是库存商品,显然公司存在将库存商品提前确认为收入从而达到增加业绩的意图。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康美药业存货仍高达342.10亿元,占总资产的46%,其中库存商品266.05亿元,占比78%;消耗性生物资产37.91亿元,占比11%;开发成本及产品合计34.19亿元,占比10%,这三大块是主要的存货科目。

这些存货恐存在滞销风险。据Wind数据,2018年康美药业营业周期高达1028天(约为2.8年),其中存货周转天数为923天(约为2.5年),相较2017年增加125天,是2014年的5.4倍,显示公司存货变现能力越来越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此前的30天至40天左右迅猛增加至105天,可见公司为促进产品销售而大幅放宽了客户信用期限。

康美药业营运能力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今年一季度,康美药业存货周转天数为89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继续增加至116天,而期内营收基本停滞增长,净利润也出现接近15%的降幅,公司营运能力持续恶化。同时市场对康美药业调整后高企的存货的真实性存在疑问,存货的变现能力也引发投资者担忧。

对于高企的存货,上交所也要求康美药业说明大规模储备存货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并披露各项存货类别的主要构成、数量和金额等,并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分品类披露自产、外购的有关情况做出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前备受质疑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上交所也要求公司分品类披露管理主体、种植基地、种植年份、种植面积、种植数量、种植费用、生长周期、保苗率,以及预计或实际采收年份、采收数量、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等。此前康美药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对于外界来说相当神秘,这一系列发问可谓精准细致。

康美药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为林下参和种植园参,包括公司购买吉林林下参种植基地款及所发生的相关种植费用和子公司集安大地参业种植园下参所发生的相关种植费用。康美药业去年10月发布的澄清公告称,截至2017年底,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为32.54亿元,其中林下参28.48亿元,种植园参约为4.04亿元,且公司当时称不存在减值情况,但依旧并未打消市场疑虑。

截至去年底,康美药业消耗性生物资产进一步增加到约37.91亿元,且依旧未披露具体情况和涉及审计的实质性内容,但对其计提了297万元的跌价准备。上交所则进一步要求年审会计师结合各类存货特点,进一步说明为确保存货真实、准确、完整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取得的审计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还对库存商品计提3514万元,原材料计提1113万元,在产品计提159万元,合计计提约5083万元,占同期存货不足0.15%。对此上交所也要求公司结合各类存货的价格变化、用途及市场需求等,分析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另外,在康美药业对2017年和2016年主要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后,也暴露出公司现金流的捉襟见肘。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2亿元、21.50亿元和11.35亿元,去年同比近乎腰斩;调整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05亿元、-48.40亿元和-31.92亿元,持续三年大额支出。对此上交所也要求进一步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多年为负,且与同期净利润呈现大额差异的具体原因。

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在5月22日之前,就年报问询事项予以披露,同时对定期报告作相应修订。此前上交所还要求康美药业对5月5日下发的关于财务调整事项的问询回复在5月14日前作出披露,目前公司尚未回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