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咨询?

未来咨询行业潜力巨大,只是需要做出改变。

文|慎思行 叶夏

编|Yibin.P

三年前,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与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咨询业前辈交流的机会。席间,我问了一个问题,大致的意思是说现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也在兴起,应该对咨询行业吸引人才构成一些挑战,而我的一个判断是咨询顾问的流失会加快,对此我想听听这位长者的观点。

当时,他的态度出乎我的意料,他只是云淡风轻地回复了一下,原话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大意便是他不认为这会对咨询业构成太大的威胁,就如同美国互联网泡沫发生之前也有很多顾问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但当泡沫破裂,这群人又再度回到了咨询一样。

我想,他举这个例子,应该是想告诉我,别看现在热闹,一旦大潮退去,尘归尘,土归土,顾问们仍然会觉得咨询才是他们的避风港,所以长期来看,应该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我自认没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但凭借着顾问的质疑天性,我心中总是默默觉得是否这样过于乐观了。因为,在蛮长一段时间里,我从一些离开咨询的前顾问那里得到的感觉都是,大家觉得咨询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越来越没有办法跟上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行业。虽然现实看起来似乎如此,但是从感性上来说,我真希望一切如那位长者所说。

所以,我一直在关注咨询顾问人才市场的动向。这也是为什么会此前《为什么咨询在你眼中不“高大上”了?》以及《咨询公司需要一个战略》等这样的文章发表出来。也因此收到了诸多顾问们的反馈,不仅验证了我们的想法,也因此更加忧虑。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我“过于敏感”的神经捕捉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讯息,这其中也包括我与另外一个中国咨询行业的早期开创者的深入交流,他在咨询行业从业多年,后来去了国际领先投资机构,而在去年又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咨询行业。

我很好奇地询问他,为什么会回来?他的回答也简单直接:他觉得未来咨询行业潜力巨大,只是需要做出改变。

的确,对比过去40年中国高歌猛进的发展,现在的市场环境正在日益趋冷,不过这也给了习惯于跑马圈地,一路狂奔的中国企业,一个冷静下来的机会,让他们开始思考: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面对这样的局势,让自己在当前的寒冬中生存下来,甚至变得更加强大。不过这样的氛围,却对咨询行业的发展颇为有利。

所以我最近脑海中总是浮现此前与那位咨询业长者和另一位行业前辈的话。在原先所熟识的前顾问朋友们之中,如果剔除去读商学院的部分,有不少陆陆续续又重新回到咨询行业,有些回到前雇主公司,有些则加入了其他的咨询公司。

这是我个人非常主观的感受,但是我想提出这样的观察,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咨询方,应该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为什么重返咨询?

我找到几位重新从甲方企业回到乙方咨询的朋友,他们大多是在大型的民营企业负责战略或投资并购等职务,我急于搞清楚的是,他们回到咨询行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把所听到的总结了一下,有六个方面是提及率最高的:

企业重金力邀咨询顾问加入,不少都会希望他们能够推动以及强化公司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对于顾问而言,也是带着在企业端能够踏实跟完战略从计划到执行的全部过程,创造实际影响的预期而来。

但面对当下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管理战略本身所带来的挑战,很多企业都得迅速调整姿态和策略,这时候其实是真正考虑企业战略智慧的时刻,什么应该调整,什么不应该调整,需要全局的透彻思考。

而问题就随之而来,不少企业家和公司的高管团队都是顺境中粗放发展起来的,在面对如此的环境,个人和组织都缺乏应对的经验,战略上出现朝令夕改自不用说,动辄大改战略逻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对战略高度敏感的顾问,在内外交加的窘境下,如坐针毡。制定的战略频频修正,有时甚至付之一炬,难免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心灰意冷。

咨询行业是一个挺讲究干事的行业,咨询公司更是崇尚效率至上的机构,大多数从这里走出来的人才也都是对做事是有干劲和冲劲的,对事不对人。

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如我第一点所说的,对于企业战略定力的失落,所产生的是对于自身价值认定的怀疑,似乎只是变成组织会议和撰写报告的文职人员。

另一方面,我遇到的这几位再次回到咨询的顾问,对于自己的想法或者主意有着强烈的实现愿望。与企业渡过蜜月期之后,他们往往发现自己与公司高层的真实想法有着南辕北辙的距离,原先脑海中的想法无法获得高层的全力支持,最终与公司渐行渐远。

很多人加入咨询行业,都是带着历练自己,多了解不同行业,然后投身甲方的想法。在我交流之中,这几位也提及原来在咨询公司的时候觉得公司存在诸多问题。但来到企业一段时间以后,似乎开始有些怀念咨询,还是更加愿意和原来的顾问同事们玩乐在一起。

究其原因,在经历过对比之后,他们也都开始更加了解自己,咨询是什么样,企业是什么样,眼中不再是简单地看到公司的问题和毛病,而是思考自己更加适合哪种职业。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顾问这一行,不论是他们个人的价值取向,还是咨询公司相对简单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这种经历过对比之后的选择让关系变得更加牢靠。

企业对于咨询服务的要求愈发提升,直接驱动了咨询公司开始从企业方吸纳实战人才加入,增强原本缺失的实操性经验知识。

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这个想法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有诸多挑战,譬如一些从企业来到咨询公司的人才也会存在诸多“水土不服”。所以,原本具备咨询行业背景的企业实战派就变成了这其中的香饽饽。

咨询公司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加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带来实战经验,并且还能快速上手。这些咨询公司的橄榄枝,特别是咨询公司内部也在推动很多求新求变的举措,再委以重任,对于犹豫不决的前顾问来说确实算得上是颇具吸引力的感召。再加上前面所分析的几个原因,欣然回归也是必然。

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开始放缓,结构性调整逐步深化,不少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需求低迷的市场之下,总有企业会被挤出去。成本自然成为了企业们最紧绷的那根神经,哪些成本不创造价值,前几年上马的新业务还是否要再烧钱等等都成为了精兵简将的重灾区。

不少原来空降的高管、咨询顾问都成为了被调整的对象,原有的承诺兑现不了,还面临边缘化和被裁员的风险。而咨询行业的那张入场券还握在手里,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重操旧业”至少是一个在经济降温期的明智选择。

如前所述,当前的市场环境显然对咨询行业比较有利,因为只有在市场前途一片迷茫,企业自身甚感不足之时,才会更愿意求助外脑,谋求咨询公司的帮助。目前看下来整体的市场形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的局面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这就是使得当前阶段成了企业苦练内功,自我完善的最好机会。

因此,不少咨询公司也看到了当前咨询行业的利好趋势,不但开足马力、推出诸多数字化、结果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实现以前难得双位数增长,并且更是开始加大力度招兵买马,试图一举收回近几年被互联网公司频繁挖角所造成的人才失地。

真的是这样吗?

以上总结的六个原因,仅依赖我对行业的理解以及与几位回到咨询行业的友人深入交流,当然还有不少未能尽数的原因。但今天,我也想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发有益的探讨。

慎思者,行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