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市值逊于美团:金融业务风雨飘摇 科技转型步履维艰

最近一年来,京东股价持续下跌,今年3月以来,遭其第一大股东腾讯大幅减持;刘强东深陷性侵漩涡,无法脱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王浠源

9月20日,京东集团市值被一个上市新兵——美团点评超越。

最近一年来,京东股价持续下跌,今年3月以来,遭其第一大股东腾讯大幅减持;刘强东深陷性侵漩涡,无法脱身……

无奈改名

最近又一件大事再次把京东推向舆论的焦点。

9月17日晚,京东金融将官方微博、头条号、抖音号等媒体平台上的名字都更换成了“京东数科”。

京东金融称改名“京东数科”是为了更符合公司定位。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业务就是应该放到金融机构,放到牌照里去做的,科技应该去做科技的事,而不是说科技公司去做过多金融业务,这实际上对整个系统性风险也是不利的。”

显然,陈生强将京东定义为一家科技公司,但是根据目前京东在科技方面的持续低投入来看,陈生强的此番言论更像是为京东金融改名甚至去金融化找一番说辞。

可京东金融到底还是一家金融公司。

《中信证券—京东金融1号京东白条信托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提到,2017年京东金融中消费金融营收占比为55%,财富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收入占比为14%。

在营业收入构成图中,金融科技并未作为单独板块出现,而是和农村金融、海外、证券一起被并入了合计占比为1%的“其他”。

可以说,京东金融并没有事先做好转型数字科技的准备。

再看京东金融的金融业务也是不太好做。

目前正值国内对金融的强监管期,之前就有相关部门发布对于网贷、互金等一系列的监管文件。在强监管下,京东金融选择避开风头或许更加安全合规。

另一方面,京东金融在谋求金融牌照方面一直不算顺利。

目前京东金融已经有保理、小贷、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牌照,但缺失重要的银行、证券、个人征信和消费金融等牌照。

有业内人士称,并非由于京东在申请牌照方面不积极,而是由于监管部门对其实际能力存疑,所以在这些大牌照上一直没有放行。

在强监管下,京东金融的改名可谓是无奈之举。

前景堪忧

美团点评上市首日收盘价涨幅逾7%,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超越京东(3012亿港元)和小米(3734亿港元),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之后,中国市值排名第四的互联网企业。

今年京东可谓流年不利。

京东半年报显示,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1%,部分收益没有达到分析师预期。

京东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但从实际的财务投入金额看,京东在二季度的科技投入27.81亿,占实际净收入的比例仅为2.27%,去年同期更低,仅为1.66%。

京东一直声称要转型做技术公司,但其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实际投入占净收入的比值常年徘徊在1%-2.5%。

另一方面是业绩增长乏力,让一众股东对京东失去了信心,开始抛售京东股票。财联社记者发现,京东第二大股东腾讯旗下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 已经退出股东行列,截至6月30日,京东排名前十的股东中已经有4家基金减持京东。京东股价也在今年9月份创下历史新低。

股东减持京东本身不无道理,京东的GMV(电商成交总金额)同比增幅从2014年的107%逐年下降到2017年的38%,到2018年第二季度只有32.8%。刘强东一直扬言要做的新零售也迟迟未见发力。

京东旗下的7 fresh于2018年1月开业,比阿里的盒马鲜生首家门店营业晚了两年,也落后于类似形态的永辉超级物种和苏宁苏鲜生。

目前,盒马App门店列表显示,其在全国的11个城市已开业和即将开业门店数超过了100家,京东7 fresh只有两家店,且都在北京。

再看京东曾经花重力打造的O2O业务京东到家。京东想靠建设散点分布的实体店来缓解线上电商物流压力,并且要解决最后三公里物流搭建基础设施,但是最后也没有成功。但是美团在即时物流方面却有优势。

京东无论在科技转型还是新零售方面都让人觉得步履艰难,对于未来,就目前而言,前景不甚美妙。

来源:财联社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