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货有多“自由”?从不把大牌美妆放在黄金位置说起

“做零售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只有当达到一定层次后,才能拥有自由。”

导读:

 

对于竞争,慢慢来,反而会比较快;运营百货应是卖货而不是卖房;百货要驾驭品牌,品牌应为百货的整体服务…对日本百货化妆品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和学习后,《化妆品财经在线》执行总编刘李军感受颇多。在中国化妆品百货商超大会甘青宁峰会上,他发表了主题演讲《日本百货考察一周,我们的几点“震撼”发现》,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下为演讲实录。

CBO见习记者 雷陈鸿 整理报道

今年5月底,“《化妆品财经评论》日本考察团”开启了日本百货考察之旅。期间总共考察了东急百货东横店、涩谷109大厦、伊势丹百货新宿店、GSIX(原松板屋银座店)等12家日本百货。

讲起在日本时如何“看”百货店时,刘李军仿佛回到了那些日子。从拿楼书,仔细研究后划重点,随后到逐层“扣”百货的每个细节,之后进行分析、解读,将自己沉浸在化妆品区去感受与交流,最后重新回头补缺。这构成了他在日本看店的模式,他称此为“魔鬼流程”。

他表示,这个过程的重点是沉浸在化妆品区,把每一层楼的品牌记下来,整理出一份结构图,对每个品牌的位置以及动线等进行解析。“我们会花一段时间来观察,记录这段时间内柜台的客流数,然后分ABCD将其流量图画出来。紧接着,大家会一起碰个头,与范会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范君)和丁老师(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丁昀)进行沟通交流,发现不懂的地方就问、就查,最后再进到柜台将这些‘知识点’过一遍。”

《化妆品财经在线》执行总编刘李军

在日本的七天里,刘李军一行每天基本上都是早上9点进入百货,直到晚上11点百货关门后才出店。在每天走20000步的“逛店”中,他收获了哪些真切感受?

日本百货有啥了不起?足够“牛逼”与“前沿”

首先,刘李军以一组数据,对比了中日百货的“差距”。

日本伊势丹的新宿本店位于新宿地区,其2017年的营业额是274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9亿元,根据汇率波动,最高时接近170亿元),单店业绩排日本第一。另一家阪急百货的梅田店,2017年营业额是240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同比增长约9%,大概是近几年日本百货中增长最快的一家店。

而在中国市场,2017年,中国销售额第一的百货店是北京SKP,营业额约是125亿元。“SKP增长得很快,去年的同比增幅是30%。但就算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要赶上日本这两个百货,也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刘李军表示。

具体到化妆品上,中日百货的“差距”就更大了。

阪急百货梅田店2017年化妆品品类销售额超过17亿元,伊势丹新宿本店接近16亿元。用它们来对标国内百货标杆,2017年,中国百货店化妆品排名前2的是北京SKP和北京汉光,销售额在8亿元到10亿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团购。“这样看来,首先从数字上,中日百货的化妆品业绩就差了一倍,这让我们很震惊。但是,这也说明我们的国内百货化妆品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刘李军感叹到。

除了在化妆品销售业绩上足够“牛”之外,日本百货还足够“前沿”。

会上,刘李军分享了其心中“存量改造的典范,艺术与商业的绝妙融合——GSIX”。这是一家拥有88年历史的老牌百货,前身是松板屋,由于物业老化、品牌结构也不占优势, 2013年关门停业开始改造, 2017年4月再次开业。升级后的GSIX集中了241个店铺,其中122个是旗舰店,4个是该品牌在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另外还有81个品牌是首次在银座商圈开店。开业仅4个月,营业额就做到了220亿日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

GSIX的白天和夜晚外观风格迥异,灵感来自意大利文化宫。其建筑设计由日本著名的建筑师谷口吉生完成,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由Fendi的御用设计师格温内尔.尼古拉斯担纲,另外还有原研哉负责平面视觉设计。店内一步一景,十几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融合在商场的各个区域。

日本零售人的心,为什么可以那么静?

走访中,刘李军不禁思索“为什么日本零售人的心可以那样静?”他分析到,Gsix 闭店改造是从2013年到2017年,用了4年时间;阪急百货梅田店半闭店改造是从2005年到2012年,用了7年时间。“我们算了一下,这大概就相当于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利润,来进行改造。”他表示。

“日本人可以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对百货进行改造,本质是因为竞争。”刘李军举例,阪急百货梅田店在改造时,提出的要求是整个店的设计要80年不过时。“慢慢来,反而比较快。这是我领悟到竞争中的终极生存哲学。”他说。

“国内有的公司或者公司内的一些部门,总是在不停地谈规划和战略,但却又不停地在变,最后就导致所走过的路都是在兜圈子。”刘李军强调,谈战略需要一个很大很长远的目标,而不是永远围绕几个数字来转,“时间的打磨很重要,也就是要有耐心”。

化妆品为什么不在一楼卖?细分消费人群才“自由”

在日本,刘李军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化妆品为什么也可以不在一楼集中地卖?

据其观察,东急百货东横店1楼是彩妆,5楼卖护肤;Gsix的化妆品区则在负一楼;新宿伊势丹的负二楼是精油、身体护理、洗护,1楼则是化妆品和彩妆;新宿小田急的化妆品区在2楼;阪急百货梅田店的化妆品则分布在2、3、6等6个不同的楼层。

没有化妆品,也没有黄金珠宝,日本人把一楼拿来干嘛了?

“日本百货的一楼绝大多数都是时尚潮流用品。”刘李军解析到,日本人解决消费者进店问题有两个比较厉害的“武器”,一是他们把所有的百货都开在地铁线上面,百货底下基本上都是地铁站,而地铁线很多都被百货公司买下来了,所以日本很多百货的人流量都堪称“变态”,地铁把消费者运到了百货门口;二是尽管有地铁的帮助,消费者最终进不进店仍然是个问题,因此,日本百货的一楼就理所当然被用来解决顾客进店问题。

而吸引顾客进店方面,日本百货的许多“小细节”都做得非常细致。

刘李军举例,比如,日本百货店门口的台阶往往是一个斜坡设计。“这么做的目的在于消费者从地铁一出来就可以俯瞰整个百货的一楼。而我们国内百货的一楼则是被关在了玻璃门内,里面是什么,消费者看不见。”他表示。

再比如,阪急百货的梅田店一楼格局一目了然,主要是一些时尚大牌的周边产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爱马仕的丝巾,爱马仕可能很贵,但丝巾还是比较便宜的,许多人都消费得起。另外就是一些潮牌的服装,还有非常多的临时性活动。尤其是在最黄金的位置,基本上全部拿来做这类活动。这些就是直接被用来解决消费者的进店问题。”刘李军表示。

具体到化妆品上,刘李军表示,由于在日本人的理解中,护肤品是目的性消费,而彩妆是随机性或者说机会性消费,所以日本百货的护肤和彩妆是分开的。

他拿东横百货举例,其一楼是彩妆,而护肤则在五楼。“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被某个口红的色号吸引就进行购买,或者因某个活动、某个大牌的化妆师而进店,都是随机性的。这是由于彩妆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而对于护肤品类,百货需要配合一些手法,比如说一些专业的咨询或者辅导之类的,因此就放在高一些的楼层。此外,在一楼到五楼之间,他们还会在电梯上设置很多小东西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连带销售。”

“想通了这些之后,就能明白为什么日本百货可以这样‘自由’。”刘李军分析,因为日本百货将化妆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细分,消费者可能会被分成外国游客、代购、年轻时尚群体、贵妇等不同类型,百货再针对这些群体不同的诉求进行布局设置。

“招商”与“运营”——中日百货的不同逻辑

“逻辑上的不同,是中日百货之间更为本质的不同。”刘李军强调,中国百货是招商逻辑,本质上是卖“房子”;而日本百货是客流运营逻辑,本质上是“卖货”。

“卖房子逻辑实际上就是对楼层的区域进行划分,门口这块区域的客流量大,后面的客流量小。因此就是门口的区域最贵,而后面的区域则相对便宜些。百货基于这个进行招商、谈判,把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卖掉,将牌子填进去。”刘李军说到。

“而日本百货的运营,则与中国百货不同,我们称之为运营逻辑或者说卖货逻辑,也就是基于客流量的一种经营思维。”他表示,对日本百货来说,动线、客流量以及客流的走向是这个逻辑中非常重要的几个点;因此,日本的百货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大牌全部都在楼里面或者边上,并不像中国的百货一样位于门口这样的黄金位置。

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和效果呢?

刘李军进一步分析到,对于中国的百货而言,将“四大”放在最好的位置,那么消费者可能就被限制在了这一小块区域,后面就不去了。“如果是一个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者,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就很大,那么后面2/3的区域对她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而相反,日本百货‘自由’的属性则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他表示,日本百货可以把CPB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很多目的性消费者进店之后就是直接朝那儿去的,那么,这一条动线上所有的品牌都是机会型的商品,对于这条动线上所有的品牌而言,就无形中增加了人流量,也就是“购买机会”。

“本土品牌当门神,一线大牌靠边站”——日本百货的化妆品“编辑”能力

“这是两个逻辑之间最本质的区别,而两个不同的逻辑,也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品牌的方式。”刘李军表示,许多的日本百货,其最黄金的位置都是被日本的本土品牌所占据,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品牌的利润高,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百货的“商品编辑”能力。

“日本零售的‘编辑’一词用得特别好,因为在百货在运营者的心中,这一层楼就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必须是有主题,有价值观输出,章节、段落之间也必然是有逻辑联系的。”他表示。

刘李军强调,一家百货一定要有统一的形象、思路、风格。“对于日本的GSIX而言,其一到五楼可以一眼洞悉的购物中心业态、六楼和星巴克结合的全球唯一的茑屋书店书店咖啡馆、顶楼的屋顶花园以及其独特的斜线条世纪无不显示潮流的气息。“

“同样,品牌也是为百货的整体服务的,好的商场一定是可以驾驭品牌的。”他表示,这也是日本百货中,大牌愿意将黄金位置让出,为动线上其他品牌引流的原因。因此,日本百货才有了“本土品牌当门神,一线大牌靠边站”的怪相。

为了整体风格可以统一,日本百货需要与品牌进行艰辛的谈判,保证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与商场风格统一的形象。“反观国内百货,则是被品牌所驾驭的。虽然也卖各种大牌,但却缺乏一个整体的形象和主题,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将其传递出去。国内大多数百货,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一堆最流行的品牌和一堆最流行的单品。”刘李军说道。

最后,刘李军向百货同仁分享了一句话,“做零售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只有当达到一定层次后,才能拥有自由。为了自由,请过好你们的日子。” 

Editor 编辑:彭适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