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今日起实施

新规要求,将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将对新能源汽车和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开始实施溯源管理。

8月1日起,工信部等七部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两项新规开始实施。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使用及报废的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则要求,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7月31日,工信部还在北京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启动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启动会上表示,实施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此次国家平台的启动运行是实施溯源管理走出的关键一步。

动力电池容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当衰减到初始容量的 70%-80%就需进行更换。电动乘用车电池的使用周期一般为 4-6 年,商用车电池的使用周期则为3-5 年。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废旧电池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近年来动力电池产量,华创证券预测,今年动力电池新增报废装机量将达 11.14GWh,同比大幅增长 278.9%,对应重量约 9.22 万吨,同比增长 273.3%,对应回收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另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

广发证券认为,到2020年中国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可达107亿元,其中梯次利用市场90亿元,拆解利用17亿元;到2024年,这一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升至245亿元。

拆解利用和梯次利用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两种主要形式。一般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更倾向于梯次利用,即将电动汽车淘汰下来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及储能;三元电池则倾向于拆解利用,对钴、锂等金属进行循环再利用。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需求的增长,7月底,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确定包括京津冀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在内的17个省和地区以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塔)为试点地区,进行废旧动力蓄电池的集中回收和规范化综合利用。

通知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建设第三方商业化服务平台和技术评估体系,探索线上线下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新兴商业模式。此外,通要求适度控制拆解和梯次利用企业规模,严格控制再生利用(特别是湿法冶炼)企业数量。

除原有回收厂商外,包括车企、电池厂商、设备商在内的产业链企业,也纷纷通过合作、并购、自检生产线等方式参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目前,工信部公示的首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包括华友钴业(603799.SH)、豪鹏科技、格林美(002340.SZ)、广东邦普和光华科技(002741.SZ)在内的五家企业。

上述五家企业中,格林美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废旧电池与报废电池材料处理线,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3GWh(约2万吨/年),并与比亚迪等车企签署合作协议,构建原材料-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电池回收的循环产业链。

作为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企业,广东邦普的动力电池年回收处理能力也超过2万吨,其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梯度储能利用业务占据国内市场份额40%。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