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监制执行题材电视剧:以员额法官为核心打造执行团队

“执行工作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表示,“‘执行难’问题,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018年7月3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执行利剑》电视剧开播新闻发布会上,孟祥介绍了拍摄执行题材电视剧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意义,提出执行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能就法院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及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作出说明。

张能指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执行团队化建设,改变传统的一名执行员配一名书记员的模式,在执行机构内部打造以执行员额法官为核心,配以法官助理、法警、书记员所形成的若干执行团队,将执行团队作为执行机构内部的最小单元,由执行团队负责具体执行案件的办理。

张能介绍,在现实的执行实践中,一些法院也创建了类似于电视剧中“特别执行处”的专门负责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执行团队。由员额法官全权负责案件的办理,对执行团队人员和工作进行分工与安排,这是司法改革的一个核心举措,即实行“法官责任制”,要求法官对自己所承办的案件负责,其目的是实现“权责统一”,保障司法的公正。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推动执行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张能说,全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实现通过网络查询被执行人财产,查控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可通过网络进行司法拍卖,实现被处置财产的全国竞价;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改委等共60家单位协作,用数据交互的方式制定信用惩戒措施11类37大项150项。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搭建起四级法院“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张能介绍,通过该平台,可远程办理事项委托、执行协作、远程会商、网拍监管、舆情监控、款物管理、申诉信访、执行质效管理等近20项具体功能。

张能指出,电视剧中展示的各种信息化手段是基于执行工作信息化水平实际,“通过艺术加工进行了适当的拔高”,但也整体上体现了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水平,表现了今后人民法院执行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方向。

据悉,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此后为营造“基本解决执行难”舆论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7月制定了《基本解决执行宣传工作方案(2016-2018)》,其中要求拍摄一部反映执行工作的电视连续剧。该连续剧《执行利剑》将于8月3日开播。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