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7.5亿的中粮名庄荟启动增资,进口酒将迎“大洗牌”?

“原生代”大商退潮,产业链竞争将决定未来命运。

文|云酒团队

刚刚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的中粮名庄荟或许有更长远的打算。

7月25日,云酒头条获悉中粮名庄荟已经在北京产权交易会启动增资项目,拟向1个投资方募集不低于2.23亿资金。中粮名庄荟表示,此次增资金额拟由中粮名庄荟用于提升后续中粮名庄荟的营业收入,实现更大规模的收入增长,同时用于缓解营运资金压力,降低负债率水平。

项目说明同时披露了中粮名庄荟的“成绩单”:2017年实现营收7.496亿,净利润1795.91万,同期资产总额6.85亿。2018年上半年,中粮名庄荟实现营收4.36亿,净利润414.74万,同期资产总额7.99亿。

决心要引入“小伙伴”,中粮名庄荟又设“门槛”又不放“控股权”

中粮名庄荟此次增资“决心很大”。根据增资项目介绍,如未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或者意向投资方为满足有关要求,增资项目将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公告直至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

虽然一定要引入“小伙伴”,但中粮名庄荟并不准备放弃“控股权”。据了解,增资仅对应25%-29%股权,且原股东有同步增资的权利:若原股东参与则外部投资方仅可认购3228万元,否则可认购全部3600万资金,增资完成后,原股东合计持有不低于71%,不高于75%,外部投资者合计持有不低于25%,不高于29%。

据了解,目前中粮名庄荟持股比例为,中粮酒业投资占60%,本富酒业占20%,酒英汇企业管理占股20%。以此类推,增资完成之后,即使外部投资者全部认筹,中粮酒业和管理层持股平台酒英汇合计持股比例仍将保持在60%。

虽然对“小伙伴”翘首以盼,但中粮名庄荟还是设置了一系列条件。例如,增资要求投资方需为2家投资方构成的联合体,总资产不低于1亿元,且未来只能拥有融资方一个董事席位及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对于“小伙伴”的遴选,中粮名庄荟除了考察是否与认同公司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之外,将考核综合实力、企业背景、投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中粮名庄荟对于此次增资更希望对方“财务投资”。

中粮酒业混改在路上,名庄荟有何资本诱惑力?

中粮名庄荟推出“增资”项目,或与中粮集团正在进行的混改有关。据了解,中粮集团已有14家专业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实现股权多元化,其中包括酒业在内的多个板块将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

中粮酒业混改的主要思路正是引入外部资本,据传长城葡萄酒的“混改”之路已进入实施办法讨论阶段,更“灵活”的中粮名庄荟显然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倾力打造的中国首席进口酒产业链整合平台,定位高端化、精品化发展的中粮名庄荟在上游的优势极为明显,实现了跨品类、跨国家的经营,聚焦进口葡萄酒、进口啤酒和进口烈性酒三大核心品类,品覆盖全球13个主产国,138个品牌,1000多个单品,其中不乏世界级名酒。数据显示,从2014到2017年,中粮名庄荟每年都保持了三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在新零售的风口下,中粮名庄荟在连锁业态的布局也更能吸引投资者,其提出了新零售“3+”生意模型:线上+线下、店内+店外、零售+服务,重构酒水零售的“人、货、场”关系逻辑。今年初,中粮名庄荟发布了“千店计划”,目前已经以城市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家的连锁门店网络,未来仍有600家门店在路上,而启动增资项目不仅仅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更意味着流动资金的补充。

除了自身的表现,投资者怎么看中粮名庄荟?这一点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渠道商对于中粮名庄荟的看法可见一斑。

就在10多天以前,陕西华鼎酒业与中粮名庄荟达成战略合作。对于在国内市场并不缺进口酒供应方的大背景下之所以选择中粮名庄荟,陕西华鼎酒业董事长杨波表示,中粮名庄荟强大的品牌打造能力、连锁管理能力、供应商整合能力、全渠道运营能力、全酒品专业能力和全程质量控制能力,能为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支持,中粮名庄荟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符合华鼎酒业拓展进口酒业务的需求。

因此,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处于平稳增长期的共识之下,中粮名庄荟有理由、有实力笃定引入并为外部投资者设置一揽子条件。

中粮名庄荟现象背后,进口酒“大洗牌”前奏?

仅仅一个多月来,中粮名庄荟动作频频,先是与富邑葡萄酒集团就洛神山庄系列达成战略合作,刚刚又与意大利官方机构对外贸易委员会就推广意大利葡萄酒达成战略合作。相比之下,传统的进口葡萄酒大商则明显“低调”很多。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74.94万千升,同比增长17.44%;进口总额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6%。在进口量、进口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葡萄酒成为“红海”早已是行业不争的事实,而竞争的加深直接导致了进口葡萄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进口葡萄酒“红海”时代,无论是渠道商还是消费者都可以很容易的从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获得进口葡萄酒,这大大降低了竞争的门槛,催生了低价竞争,使得产品毛利率下降,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加之进口葡萄酒流通已经从过去的渠道为王向终端为王、消费者为王转变,传统竞争手段“失灵”,无论是大商还是中商、小商,都面临着“淘汰赛”的考验。

与此同时,海外葡萄酒庄、出口商虽然看中中国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但在遴选代理商时愈发“灵活”,更加关注能够与酒庄共同打造品牌、健康可持续开发市场的企业,这一点从2017年发生的多起知名进口葡萄酒“代理权”更迭的事件可见一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葡萄酒“红海时代”的一大标志就是产业链竞争,从上游酒庄到进口环节、销售环节,再到品牌打造环节,能够实现产业链竞争只是少数。与此同时,随着过去只会代理或者分销的“原生代”大商退潮,这为中粮名庄荟这类具有产业链优势的进口商创造了“洗牌”中脱颖而出的机遇。

巨大的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然是一个遍地黄金时代,但能够在淘汰赛中活下来,甚至能够拿到一手好牌的只能是少数。

中粮名庄荟吸引投资者增资,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