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6年后,印象笔记中国团队独立了

印象笔记重组,可以看作是外企在国内运营的“3.0”版本。

印象笔记在中国独立运营近6年,一直声称“想被看作一家独立中国互联网企业”,今天终于如愿了。

6月6日,印象笔记宣布完成重组,成为由中方控股的中美合资独立运营实体,美国Evernote公司、中方投资者、中方管理团队三方将持有均等的持股结构,共享全部源代码及其它知识产权。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为重组后的印象笔记提供首轮投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原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唐毅将同时出任CEO一职。

Evernote曾经是硅谷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它创立于 2007 年,2012 年底加入“独角兽俱乐部”,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同年,Evernote在中国推出“印象笔记”服务,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在中国运营的“印象笔记”,是基于VIE架构的 Evernote 全球子公司,没有研发,只有运营团队,在中国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先例。六年间,印象笔记与全球产品完全一致,只是将部分中国应用设计特点融入全球版本之中。

“有人问我们,这次印象笔记独立,是压力下的变化,还是前瞻性的变化?我认为,更多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变化。” 印象笔记CEO唐毅表示。他提到,目前印象笔记在国内的用户数据仍然是“鼓舞人心”的,而在用户数量上,中国已成为Evernote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2016年起,印象笔记就开始为做一个更独立的品牌做准备,招聘研发人员,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研发团队。唐毅表示,6年的积累让他们现在有了更清晰化的目标,在运营上要变得比以前更独立。

此次交易的战略投资方——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投资合伙人徐全利则认为,印象笔记重组,可以看作是外企在国内运营的“3.0”版本。

“微软和IBM可以视为外企进入中国的1.0版本,将中国当作一个销售市场;Evernote、领英是2.0,具有VIE架构,管理团队向海外总部报告;而3.0版本则要求企业首先一定是本地企业,绝对独立,从而实现迅速决策。”

徐全利透露,印象笔记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团队以及管理层的激励计划。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格局随之改变,中国已经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互联网创新中心。中国庞大的市场容置、不同文化习惯的用户群体、全球罕见的增长速度,决定了中国用户具有更为丰富多样、甚至与国外用户完全不同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在知识管理与协作领域,中国市场也发展出了与美国差异巨大的生态环境。

一个例子是,印象笔记中国团队想增加一个微信入口登陆功能,都需要美国排队,“中国部门功能需求的优先级也不会太高”。

更独立的本土团队,将有助于印象笔记拥有更强的灵活性。唐毅透露,新版印象笔记APP将于6月末正式发布,更多针对中国用户研发的功能将在未来产品迭代中逐渐面世。

唐毅表示,“印象笔记会保留全球产品的基因和优秀的功能,会进一步拥抱科技、中国的使用场景和用户。”

Evernote 全球 CEO 聂坤瑞(Chris O'Neill)表示,Evernote意识到,全球一致的产品思路难以灵活服务中国用户的需求。独立的股权结构、新注入的资本,将使重组后的印象笔记在战略、技术、产品、运营层面拥有完整的自主权,同时Evernote将为印象笔记开放底层源代码,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印象笔记与腾讯社交网络集团(SNG)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基础架构、消费者服务、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不久前,印象笔记全部数据已经于从本地数据中心整体迁移至腾讯云。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