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外部融资收紧 上市公司扎堆违约

金融强监管难放松,水位还将持续降落,未来或许还将有更多的“裸泳者”出现,重点关注表外杠杆高、融资渠道明显收窄的主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天风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团队 孙彬彬/高志刚/于瑶

截至5月11日,今年已有10家主体曝出债券违约,除去此前已经发生过违约事件的5家主体(春和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丹东港、川煤集团、中国城建),今年又新增了5家违约主体,分别是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

从新增违约主体的数量看,相较于去年前5个月仅新增江泉集团1家,今年信用债违约的节奏明显加快。再考虑到近期一度引发市场担忧但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的盾安集团、上海华信等信用事件,今年的信用债市场可谓风声鹤唳。

违约主体向民企上市公司扩散

从违约企业性质的路径演化来看,新增违约企业经历了从民营企业蔓延至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最终又集中到民营企业的过程。

仅从新增违约的民企发行人来看,在刚性兑付被打破的前几年,违约主体一直以非上市公司为主,而今年首次出现上市公司扎堆违约的情况,甚至在5月7日当天,凯迪生态和中安消同时曝出债券无法兑付。

违约原因向“再融资”靠拢

我们重点梳理了民企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以及民企非上市公司但是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债券违约的情况,共计26家民企发行人。

从梳理的违约原因来看,一般而言,债券违约主要源于行业整体景气度低迷,导致公司持续亏损。例如,光伏行业景气度低迷,企业持续亏损侵蚀净资产和现金流,最终导致了11超日债和10英利MTN1的违约;又例如,在产能过剩行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江泉集团成为中小规模非先进产能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引发债券违约的典型案例。

此外,引发民企债违约的另一重要原因来自实际控制人风险,相较于国企,民企的实际控制人往往对企业经营和再融资能力影响较大。例如,亚邦集团、南京雨润都是由于实际控制人出现意外,从而加剧了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与以往常见的“由于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盈利恶化”或是“实际控制人风险”导致的民企债违约不同,本轮违约的民企债普遍带有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再融资渠道几近枯竭,导致流动性危机的特征。

例如,中安消自“16中安消”之后,再无新债发行,股权融资方面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16年财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去了《关于对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重大资产购买预案信息披露的问询函》。5月3日,中安消股票被列入退市预警名单,股权融资的渠道也基本枯竭。

又例如,在4月底被曝债务危机的盾安集团,由于4月23日的12亿元超短融未能成功发行,直接导致出现流动性危机,而单从盈利能力来看,盾安集团的净利润为正,并未出现巨额亏损。因此,相较于盈利情况,现金流往往更重要,现金流的健康稳定是企业偿还债务最根本的保障。

去杠杆、严监管的背景

整体而言,本轮违约潮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发生的,违约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普遍受到限制。

前几年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对低资质企业具有更高的“包容性”,这些企业的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是较为丰富的融资来源,并不一定会让企业经营的更好,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过度杠杆经营”。

而金融环境转向去杠杆、强监管时,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对风险的防范心理大幅提高,更加关注和思考“谁在裸泳”,债券市场融资通道明显收紧;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全面封堵各类表外和非标通道,非标转标过程中,非标债务滚续难度上升,企业需要依靠表内或者自身经营现金流对接到期债务。

深港变浅滩,谁在裸泳看得更加清晰。金融强监管难放松,水位还将持续降落,未来或许还将有更多的“裸泳者”出现,重点关注表外杠杆高、融资渠道明显收窄的主体。

来源:天风研究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