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盈利生物公司获准赴港上市 会掀起新的赴港上市潮么?

港股改革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了本土上市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将优秀的企业留在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4月30日起,港交所按照新规接受上市申请,针对医药企业,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以研发为主专注开发和新产品等条件,仍可根据第十八A章而被视为适合上市。简言之,即还没有产品上市,尚未盈利的生物公司也可以有条件地视同为适合上市。

路透社的消息称,已经有两家公司信达生物制药和亚盛制药放弃在美上市,转而计划下半年在港交所上市。

杏泽资本合伙人强静认为,此举将吸引更多创新药企前往香港上市,将会推动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行业在前期是严重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对研发的投入需求非常高。根据德勤测算,单个创新药研发成本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飙升到2017年的19.92亿美元。

与此同时,生物制药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测试、销售三个阶段,生物药品的研发周期一般长达10年。前期资金投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去受限于大陆及香港资本市场的限制,尚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只能选择美股市场。2015年,和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百济神州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2017年,再鼎医药也赴美上市。这三家公司都是在尚无产品问世的前提下上市。而现在看来也有不错表现,目前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股价已经翻倍;百济神州有限公司股价涨了6倍。

美国资本市场对于生物技术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7年上半年,美国已完成的IPO达到69宗,以生物技术企业为主的医疗健康板块就有14宗IPO,位居各行业之首。

此次,港股改革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了本土上市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将优秀的企业留在中国市场。

杏泽资本强静透露,港股新政对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路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有企业转变原有的上市计划(包括将上市时间提前,和改变上市地点),借路香港登陆资本市场。包括杏泽资本投资的公司中已有数家生物科技企业准备申请,例如中国抗体、Ambrx、方恩医药。杏泽资本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在生物制药领域已经布局了近20家公司,

港股改革显示了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看好。生物技术领域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被认为是下一个“十万亿”产业,亿欧智库的报告显示,从全球医药市场的总体销量看,生物药2012~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7%,高于化学药4%的增速。

光大证券观点认为,港交所对于生物科技公司的大力扶持值得让投资者对于今年优质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以期待。结合医药板块当前基本面正处于回暖过程中:医保调整、招标落地等因素刺激下,医药行业整体受到需求拉动显著,医药可能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值得重视。

当然,并非随便就能获得资本青睐。

医药界投资风险较大,尚未盈利的生物制药公司产品多处于在研阶段,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临床试验的进展对公司未来前景影响很大。

企业需要考虑上市成本,以及上市成功或者失败是否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风险。强静强调,从投资角度来看,具有领先研发能力和产品,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具有先进性,有强大和经验丰富的团队,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资源的大陆生物科技企业会更受青睐。

附:未能通过现行上市规则任何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如具备以下特点,仍可根据第十八A章而被视为适合上市:

  1. 生物科技公司必须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根据核心产品是否已达到相关产品类别的发展进度目标,来厘定该产品是否已通过概念阶段(具体分析见下段);

  2. 必须以研发为主,专注开发核心产品;

  3. 上市前最少十二个月一直从事核心产品的研发;

  4. 上市集资主要作研发用途,以将核心产品推出市面;

  5. 必须拥有与其核心产品有关的长期专利、已注册专利、专利申请及/或知识产权;

  6. 如申请人从事医药(小分子药物)产品或生物产品研发,证明其拥多只潜在产品;

  7. 在建议上市日期的至少六个月前已得到至少一名资深投资者提供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不只是象征式投资),且至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仍未撤回投资。倘申请人是由母公司分拆出来,又能以其他方式向港交所证明其研发和生物科技产品有相当程度的市场认可(例如与其他发展成熟的研发公司合作),则港交所未必会要求申请人遵守这项规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