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米花之味》导演鹏飞:主题相对沉重 但我选择用明亮轻盈的方式表现

“故意拍中国人负面形象而压题式的给海外电影节的事我很厌恶。”

导演鹏飞

四月已有多位青年导演的作品进入院线,20号上映的《米花之味》也是其中之一,尽管导演鹏飞还马不停蹄在全国奔波路演,但这部聚焦云南乡村留守儿童的电影,上映多天日均排片占比均未突破1%,目前票房正在百万上下挣扎。

《米花之味》海报

不过作为个人第二部导演作品,或许能够进入院线被观众看到就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相对于不少青年导演更多是从国内本土的电影节或影展展露头角,导演鹏飞的处女作《地下香》便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而去年这部《米花之味》也再次入围了“威尼斯日”单元,并获得“特别提及奖”。就像他八年的法国学习经历、实习期间就跟随蔡明亮、洪尚秀等名导学习一样,鹏飞的经历与作品都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

采访中谈到跟随这些知名导演学习最大的收获,鹏飞认为最重要的是如果是真的喜欢这一行,或者是想长期做的话,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不要抱怨,不要推卸责任,埋头苦干就好。

鹏飞导演

尽管《米花之味》只是个人的第二部作品,但鹏飞的制作班底却相当大牌,或许正是当年跟随蔡明亮导演学习的经历,让他能够请到摄影师廖本榕与声音指导杜笃之参与该片,前者曾获得过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和年度最佳电影专家,后者更是曾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同时多次获得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最佳音效奖,这两位过去也曾多次与蔡明亮导演合作。

而在配乐方面,电影的作曲请到了日本配乐大师铃木庆一,他也曾多次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和北野武有过合作。上述这些人物的加盟无疑使得电影的各个技术环节都没有了短板,不过也同时也让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从鹏飞导演的作品中人们往往容易看到蔡明亮的影子,个人风格始终不够强烈。

电影的摄影与音乐都让人印象深刻

鹏飞2015年的导演处女作《地下香》讲述了生活在大城市地下室的外来打工青年的故事。第二部作品他就直接跨越到了边境乡村,《米花之味》展示了在遥远中缅边境的云南沧源,返乡单亲妈妈和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冲突。

当然整部电影的真实也来自于鹏飞导演的实地体验,为了深入体会角色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导演鹏飞在拍摄《米花之味》前,专门去到片中的拍摄地云南省沧源县待了一年,来观察当地的留守儿童。同时电影的主演兼编剧之一的英泽,也有四个月多深入当地生活体验的经历,最终这些体验都最终被融入了电影,最终也促成了《米花之味》生活气息十足的呈现。

整部电影充满生活气息

不同于部分青年导演在讲述中国乡村或者底层生活时所展现的苦大仇深,鹏飞并没有用一种悲悯的视角去展现这个故事,反而是巧妙的用轻松幽默的状态呈现了乡村在时代变迁中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信仰的虔诚以及传统乡土社会的保守,又在这个过程中精准的反映了乡村迷信愚昧的无奈现状。

谈到对于当下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思考,鹏飞说:“电影反应生活中的无奈与艰辛没问题,但是故意拍中国人负面形象而压题式的给海外电影节的事我很厌恶。如何从作者的内心出来, 从生活的点滴出发。然后我就一头扎入了云南边陲,《米花之味》就是我这一年的真实感受。”

电影以母女的一段舞蹈迎来了结尾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曾说过“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米花之味》作为一部主题深刻却调性轻松的电影,不论是整部电影松散的结构与随性的气质,还是电影尾声以母女两人一出充满神性的舞蹈作为开放式结局,从各个层面这部电影都能给观众留下十足的回味。

以下是界面娱乐对话导演鹏飞:

界面娱乐:在巴黎八年学习电影的具体经历是怎样的?

鹏飞:我当时在国内高考之后,没有直接去上大学,我想出国看一看,但英国、美国的费用太高了,我又想学艺术,后来就选择了法国。在法国电影学院中,我一开始是剪辑系的。最后选择学导演,纯属因为一个很小的事。

每个假期我都会找实习,大二的时候,我在网上将一百多家香港的电影制作、后期公司,出品公司的地址抄下来,印了一百多份自己的简历和拍的学生作业,刻成DVD带到香港去一家一家送,因为当时大家跟我说邮件过去就好了,但我觉得email过去没有太多的诚意,亲自把简历送过去,可能机会多一些,虽然我知道绝大部分简历会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界面娱乐:所以是什么样的小事让你想成为一名导演?

鹏飞:之后我就到了一家后期公司,开始擦威亚。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港片叫做《黑白道》,是黄秋生跟张家辉演的片子,我去那里做简单特效,把画面里一些变成黑白的。

公司里有一个咖啡台,然后里边有一个小冰柜,放着很漂亮的汽水,我特别想喝。有次我终于鼓起勇气拿了一瓶,还没打开,然后主管过来,用广东话说:你不能喝这个。我说为什么不能喝?他说这个是给客人喝的,给导演喝的,我就拿回去了。过了一会儿,黄精甫来现场看他片子的特效,就是得金像奖最佳新晋的导演,正好就坐在我身后那台电脑看,后来那主管过来说,“导演,你喝汽水,不够再喝。”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拍电影,我也想喝汽水,第二年我就转到导演系了。

界面娱乐:最早你是怎么与蔡明亮和洪尚秀联系上的,并且能够在他们的剧组实习?

鹏飞:我大三的时候在洪尚秀的剧组实习。大四的时候,正好蔡明亮导演在巴黎筹备《脸》,剧组正在招人,我就去了,非常幸运面试后就进组了。

界面娱乐:从这些大导演身上你获得了哪些经验?

鹏飞:对电影的态度非常认真,创作的非常的严谨,蔡明亮导演在写剧本的时候,一个字有时候就要斟酌好几天。因为一个字的变化,可能改变一个场戏的情绪。

大三的实习,就是洪尚秀的《夜与日》,但我也做的最基本的东西,我在制片组,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创作,然后就是毕业,也很偶然的机会跟蔡导去拍戏。

因为我这个人其实在剧组或者其他地方,都不惜余力去干活,不管这个电影是我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比如说在拍《脸》的时候,我一个人兼职很多,副导演、司机、翻译、摄影组助理我也负责照顾台北来的几个同事,其中就有现在《米花之味》的摄影师廖本榕先生,在片场我总是跑来跑去,从来就不停,不管是声音组、摄影组,还有制片组,有时候道具找不到,法国道具组有时不理解蔡导要的东方的东西,我就会跑好几条街去买。

我觉得如果是真的喜欢这一行,或者是想长期做的话,就是不要抱怨,不要推卸责任,埋头苦干就好。

界面娱乐:你之前拍《地下香》,属于一个城市故事,《米花之味》跳跃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跨度?剧本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鹏飞:也是缘分,把我带到了云南,不能说是体验生活,就是生活在云南了一年,去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在这中间会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些成了剧本的灵感。第一部作品《地下香》说的是北漂的故事,那么《米花之味》就想说一个返乡的故事。一个返乡的妈妈回来以后碰到一系列的事情。

界面娱乐:你是怎么请到廖本榕与铃木庆一这两位加盟的,是在剧本构思阶段你就已经对画面和配乐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

鹏飞:和廖老师认识的时间比较长了,之前在蔡导那边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廖老师了,而且我们关系很好,可以说是忘年交。我有很多问题可能不是很成熟我都会去问廖老师,他会很耐心的回答,并且他也很希望和年轻的导演一起合作,希望擦出新的火花。

铃木庆一老师,我之前在云南生活的时候,经常会开着车在山里转,在车上的时候我会放一些音乐,放北野武的《座头市》的配乐,那种锄头、种地的声音组成音乐的元素,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铃木庆一老师请过来。于是我就给他写邮件,也附上了剧本,铃木庆一老师很喜欢剧本,就加入了,后来也来了沧源体验生活。

界面娱乐:这部电影讲述了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多是通过幽默来展现,这是你一开始就希望呈现的风格吗?

鹏飞:是的,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到把相对沉重的话题,用明亮轻盈的方式表现,这除了和我在云南边陲的真实感受相关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当我还没有去云南的时候,一个游走于海外电影节的制片联系给我,说有一个很好的题材找我拍,肯定会进什么什么电影节,我问什么题材?回答“东北大妈在欧洲站街的故事”。我问他我为什么要拍这样的题材?

电影反应生活中的无奈与艰辛没问题,但是故意拍中国人负面形象而压题式的给海外电影节的事我很厌恶。好像能入围海外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就要拍中国的黑暗,有意思吗?这也使我思考用何种方式来拍现实主义题材,如何从作者的内心出来, 从生活的点滴出发。然后我就一头扎入了云南边陲,《米花之味》就是我这一年的真实感受。

界面娱乐:对于乡村迷信的执着或是熟人社会所产生压力,这部分的呈现是完全根据你们的体验形成的吗?

鹏飞:是的,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故事都是真实的,都是源自于生活,我是希望不带任何批判的眼光去看这些事情。比如说片子中所谓的迷信,以及对迷信的执着,其实我更希望把它称作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我觉得这算是他们当地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当地凝聚力的体现。在这个精神层面的东西上面,它是有凝聚力的。虽然在我看来它是不真实的,但是当地人对它非常相信。

导演鹏飞与主演兼编剧英泽

界面娱乐:批判视角或是客观呈现,作为导演和编剧之一,你怎么去把握这个度?

鹏飞:我也不想以一个城里人由上而下的视角,去看这些事情,只是想把这一面展示出来。其实不光是他们,我们也是有我们的思想上具有凝聚力的东西,虽然我们不信这些,但有时也会说阿弥陀佛、上帝保佑这些话,其实也是同样一个概念。

我最终还是想通过这些种种的不管是风俗也好、迷信也好、矛盾也好,最终展现完以后再去除掉,来看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是什么。

界面娱乐:对于母女的关系展现,其实最终你并没有给出是否和解的答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一个开放的结局?

鹏飞:我觉得最终在溶洞里跳舞,算是这一刻的和解吧,我更希望管它叫做陪伴,母亲和女儿相互陪伴着去完成一个事情。在溶洞里,抛去世间一切、所有的纷扰,甚至连精神上的这种凝聚力的东西,宗教和信仰这些都去掉,纯属就是在宏伟的大自然中,冷冰冰的自然中,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

这一刻我觉得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不用再说之后会怎么样了,如果再去说两个人回到现实以后的事情,我觉得会往下掉,这种高度会往下掉。而且我觉得如果给出她俩最后和解,是什么结果,我觉得也会影响观众的想法。在那一刻已经体会到了一个更深奥的东西。

界面娱乐:小女孩的朋友死了以后,母女两人却都说自己没有感受到悲伤,通过这一个段落你想表达的是?

鹏飞:首先这个小女孩的好朋友去世了以后,她的妈妈感觉不到悲伤,感觉到更多的是村寨里人的冷漠,在金钱面前,好像这些人已经变了味道。

小女儿可能不了解死亡是什么,她知道死亡这回事,但是不知道离她这么近。在她最好的朋友去世了,离开了这个世界以后,她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了,悲伤其实是滞后的,也会因为这件事情,小女孩会在一夜之间长大。

界面娱乐:相较威尼斯放映的版本,公映版删减了大概7分钟,这里面有过审的因素还是说你自己后来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鹏飞:威尼斯版本是102分钟,现在的版本是95分钟,而且我在去威尼斯之前,就已经拿到龙标了,可以去参展了,我就觉得有一些镜头拖的比较长,或者剧情不够紧凑,会比较影响观感,我在参加威尼斯的时候非常赶,赶出了一个当时觉得还可以的版本,后来看了很多遍之后,还是会觉得拖沓。我就缩短了一些镜头,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改动的。而且我不一定觉得说长版本就好看,反而拖沓的地方影响观影。现在该长的地方长,情绪留足够,但是该快的地方快。 我觉得现在这个版本是最好的版本。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