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去世 从这部纪录片开始走进他的人生

一个把动画当“手艺”的导演。

高畑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辉夜姬物语》剧照

据日媒报道,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因肺癌5日在东京一所医院去世,享年82岁。

和宫崎骏一样,高畑勋是日本动画界的大师级人物。从1985年创办吉卜力工作室开始,他创作了《萤火虫之墓》《百变狸猫》《岁月的童话》等经典之作,2013年的《辉夜姬物语》成为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作为动画导演的大师级人物,高畑勋注重对历史的尊重,对细节的把握,代表着一代日本人对于动画艺术的极致追求。

虽然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高畑勋的动画作品却有着更多的温馨和感伤,也更平实和生活化。目前在吉卜力工作室担任要职的著名动画制作人铃木敏夫发表声明,高畑勋是一个想做很多事情的人,这样离去令人感到惋惜。

在《辉夜姬物语》制作进行时,WOWOW拍摄的《高畑勋制作<辉夜姬物语>933天的传说》 一片终于为我们揭开了高畑勋神秘的面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部纪录片,一同回顾他的创作经历和经典作品,走进高畑勋的人生和高畑勋的动画世界。

文 | Sherlock3003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纪录片:高畑勋制作

早年岁月

高畑勋在家中七子女中排行老幺,于1935年生于三重县伊势市,与市川崑同乡,还是岩井俊二的姑父。

1943年因为其父工作的缘故,一家人搬到冈山市。亲历了1945年冈山大空袭的他,把那段经历称为“我人生中最可怕的噩梦”。这一亲身经历后来被用在了《萤火虫之墓》(1988)一片中。

1945年冈山市被盟军大空袭

这个幼年经历的历史事件被搬进了《萤火虫之墓》。

学生时代的高畑观看《邪眼暴君》(又译《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1952)一片后大受触动,决心从事动画事业。在东京大学法文科毕业后,高畑加入了东映动画。

《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1952

  

《国王与小鸟》,1979

插一句题外话,《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是法国最伟大的动画片导演保罗 古里莫和编剧雅克 普莱维尔于1948年根据安徒生完成的剧本,但制片人漠视它的价值,所以两人退出了,《通》于1953年上映。到了1967年他们拿回了版权,花了近十年时间重新制作成《国王与小鸟》。

《国王与小鸟》对高畑勋与宫崎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宫崎骏曾说过(这部动画)“好比我在动画电影圈里的亲生父母一般。”高畑勋也认为,该片是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作品,他说,“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我根本就不会想到要进入动画片的圈子。”

高畑勋与太田光对谈

 

2007年,《国王与小鸟》经过修复后重新在日本上映,由吉卜力发行,高畑勋亲自翻译了日文字幕,并和太田光进行了对谈。在修复版的海报上,有这么一句宣传语:“吉卜力的原点”。这部法国动画对于他们的意义,非同寻常。

 

1967年,高畑勋(上)与宫崎骏(下)在创作《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时的珍贵留影,一个30(高)、一个25(宫)

 

如今都步入老年的宫崎骏和高畑勋

在东映,高畑勋与宫崎骏相识,并在制作其处女长片《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1968)时提拔后者为场面设计和美术设计。以越战为背景、反应制作人员工会斗争诉求的《太阳王子》公映后饱受好评,高畑勋也因此一举成名。

在当时几乎全部作品都以儿童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界,如此现实而成人的一片显得异类。不过也是在此时,高畑勋的拖延“恶习”在业界传播开来;而他的拖延习惯,更是伴随了他一生。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1968

重度拖延症患者高畑勋

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太阳王子》被拖了三年才公映,虽然两人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但处女作都敢拍三年,这样的性子是任何大制片厂都招架不住的。

1971年,高、宫两人离开了东映。接下来,两人或合作、或独立创作,各自都大放光芒。高畑勋制作了平均收视率高达20%的TV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又译《海蒂》《飘零燕》,1974),而宫崎骏也在1979年制作出了受到好评的长篇处女作《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

但高畑的问题是,“没有哪个制片人能连着帮高畑做两部作品”(其实宫崎骏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可谓是做一部高畑跨一个公司。

这种情况直到高畑制片、宫崎导演的《风之谷》(1984)再次瓦解其制作公司,由铃木敏夫专门为高畑勋和宫崎骏建立起了吉卜力工作室之后才得到改善。从此高畑总算找到了愿意迁就他的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地点。

但高畑的拖延症,并没有随着吉卜力的建立而有所收敛。

《萤火虫之墓》制作期间,高畑因为进度问题和制片人彻底闹僵。最终,《萤火虫之墓》以“未完成状态”赶上公映,画面有两处出现空白(即便观众以为那是设计好的)。到了一个半月后的第二轮公映,完整的全片才制作完成。

《萤火虫之墓》和《龙猫》(1988)打包同日上映,两片的票房收入合计不到6亿日元,惨淡的数字让铃木苦笑道:“真是史上最差票房纪录。”

不过影片一经上映倒是好评不断。即使是动画的形式,却仿佛再现了神户轰炸,“真实”的战争场面和残酷的求生故事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罗杰 伊伯特称之为“最伟大的战争电影之一”。

高畑勋的才华再次被肯定,他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动画的见解,证明了动画也可以成为讨论严肃话题的载体。不过高畑唯一郁闷的一点是:怎么观众们只知道同情清太(片中男主),却没有对他性格的批评呢?

 

《萤》DVD收录的花絮

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1989)完成后,当时的吉卜力除了高畑勋的《岁月的童话》(1991)没有其他的企划案,而这企划还是宫崎骏提出来的。

高畑因为“未完成电影上映事件”成了一个“有污点的导演”,颇具头脑(心机?)的宫崎骏指望高畑能借此机会为己正名。不过同时,宫崎也认为,《岁月的童话》的原作要电影化,非高畑来完成不可。

在吉卜力员工转正、工资翻倍之际,这个企划,正如铃木敏夫之后所说,“实在是太勉强了”。制作期间,熟悉的问题再次上演。

眼看夏季公映要赶不上了,企划兼制片的宫崎骏禁不住怒吼道:“我不会让这部电影击溃吉卜力!所以,我希望高畑先生能彻底改变作画方式!”

《岁月的童话》的人物设计与常规动画不同的一点便是面部肌肉的塑造。因为高畑想要追求“爽朗大笑”的效果,于是面部的线条不得不细微处理,少一条显硬,多一条又显老。自然,这是费时的。

妙子脸

以及,后来在谈及《岁月的童话》的背景制作时,来自美术监督男鹿和雄的肺腑之言:

美术监督男鹿和雄

可没想到之后高畑跟画师们一个一个打招呼说:“没事,就像之前那样画就行。”在宫崎发怒之后竟纹丝不动,日程拖延也毫不畏惧,画师们着实被高畑的强硬给吓住了。

《岁月的童话》,1991

可喜的是,在宫崎骏凶猛的演讲之后,在目睹了高畑勋的“可怖”之后,工作人员们反而加快了进度,最终《岁月的童话》成功在1991年7月公映。

更可喜的是,铃木敏夫从《魔女宅急便》开始注重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在更系统、正规的模式下,《岁月的童话》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最终票房达31.8亿日元。

高畑见此成绩对铃木大加赞赏,可观众并不晓得铃木、宫崎乃至制作人员一众人等,当初是为他一人如何操碎了心。

之后高畑的《百变狸猫》(1994)、《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同样也是一拖再拖,他就从来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到了《辉夜姬物语》(2013),这份拖延更是变本加厉。

拖延8年的《辉夜姬物语》

《辉夜姬物语》

《辉夜姬物语》的企划早在2005年就提出来了。但当时的高畑坚持己见,倔强地说“我不打算再制作电影”。自2006年起西村义明担任责任人后,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

西村义明最初的工作,只是劝说。之前几位劝说者,在高畑面前全都无功而返。而勤奋的西村,则是亲自拜访高畑家,几乎每天干着12小时的劝说工作,希望高畑能“回心转意”。

高畑最后点头说“做”,是在西村上任的一年半之后。

劝说成功后的三四年里,高畑开始慢吞吞地创作剧本。好不容易等他终于完成了,却万万想不到其原稿竟长达三个半小时。在铃木明确指出“这样的时长是没法画出来的”,又经过长时间的劝说(又是劝说)后,高畑最终才妥协到两个半小时。

此时已经是2012年12月

《辉夜姬物语》的分镜创作一直非常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分镜必须经过高畑勋草图设计、田边修(本片人物造型与作画设计)加以绘制两道工序,一方面则源于一段时间内高畑对高潮部分分镜的一筹莫展。

原计划与《起风了》(2013)同日公映的《辉夜姬》,到2012年12月才完成约200个镜头(总镜头数约1400)。早于《起风了》三年就开始创作的《辉夜姬》,却最终比《起风了》晚四个月才上映。

制作成本为50亿日元的《辉夜姬物语》,最终票房为24.7亿。这是高畑自《我的邻居山田君》之后的又一次票房失利——看来拖延症也有玩脱的时候。

《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

不过《辉夜姬物语》的口碑却一路走高:提名日本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位居第四(《起风了》第七);提名安妮奖最佳动画、导演、音乐;还提名了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高畑勋与《辉夜姬》制片人西村义明在第87届奥斯卡现场

《辉夜姬物语》实现了吉卜力自《千与千寻》(2001)后的又一个艺术巅峰(可惜也是最后一次了);而高畑勋可谓再次刷新了动画的定义。

一部避开所有商业元素、采用非常规作画方式、讲述古代物语的长达137分钟(为吉卜力最长)的颇具中国水墨画神韵的动画长片,与当今商业导向的主流动画界是如此格格不入,仿佛莲之出污泥,显得格外精致而纯净。

《辉夜姬物语》是一位七旬老人八年磨砺的心血之作,它注定是不属于热闹的电影院的。但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它势必会成为动画史乃至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它已经成为了)。

从最初《太阳王子》的政治诉求,到《萤火虫之墓》的战争展现,再到《辉夜姬物语》的独一无二,高畑勋能屡屡突破动画的界限,与他的拖延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多亏了他的拖延,因为这背后,是他超凡的严谨与细心。

高畑之细

“高畑先生是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铃木敏夫如是说。

不同于宫崎骏的天马行空,高畑勋向往的,是“日常生活”,并且力求在电影中做到百分百的准确——自然,这是耗时的;而且,是易得罪人的。

《萤火虫之墓》里神户遭受空袭的场景,高畑为了确定“从主人公清太的家向上看的话飞机从哪个方向飞过来”查遍了能找到的所有的那个年代的资料,最后成功使飞机的方位和飞行的方向与历史的真实情况保持了一致。

 

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空袭就是这个样子

在《萤火虫之墓》DVD收录的高畑采访中,高畑表示,因为电影故事很简单,所以他必须专注于各种细节。电影准确地表现出了汽油弹“烧得通亮,却不像要蔓延”的轰炸情况,还原了最真实的神户轰炸场景,就此,高畑认为自己“拓宽了动画的界限”。

“拓宽了动画的界限”

《岁月的童话》有女主角下乡采集红花的情节,高畑则在创作开始前就决定亲自去乡下采风,调查红花的制作方法。

高畑在山形县(故事发生的地点)采访了三户农家,咨询了一连串问题,还做了录像记录。同时,他吩咐其在东京的助手把所有有关红花的书籍都收集起来。

回到东京后,高畑把这些书全部研读了一遍,做了一大本笔记,详细记载了红花制作流程,甚至还写了本叫《红花是这样加工制作的》的研究手册。

下乡采风的高畑

然而事情这还不算完。

待电影开始制作,高畑听说似乎还另有三户农家采用着不同的红花作业方法,又听说在米泽有位红花制作的能人,于是又想去拜访。铃木为了维护电影进度拼命阻止,之后换成了高畑的助手前往。据说那位能人看了高畑的笔记后说:“这确实是制作红花的最正确的方法。”

绘制的红花受到农民的大加赞赏

同样是《岁月的童话》,高畑还能做出更甚的事来。

《岁月的童话》中出现的木偶剧

上图木偶剧的制作可谓是千辛万苦。事情源于高畑恰巧看到的杂志《葫芦岛特辑》上刊登的木偶剧《突然出现的葫芦岛》的两句歌词。高畑被其歌词深深吸引,说道:“真想听听这两首歌。”就这一句话,让铃木敏夫从此踏上了漫漫寻歌路。

该木偶剧曾在电视上播出,但播出时高畑没能看到。

铃木先是找到制作方NHK,借回不完整的四集录像带。高畑看后倒是颇受启发,但没有听到想听的歌。

铃木又找到录制磁带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却得知原剧插曲根本就没有制成磁带。高畑建议直接去找作曲人,于是铃木登门拜访了作曲者宇野诚一。

然而曲子却并没在其家中找到,甚至因为年代久远,连宇野本人也不太记得曲子的旋律了。

四处都找不到歌曲,焦头烂额的铃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铃木想起一位被他称为“狂热分子”(想必是个御宅)的朋友,于是向其求助。

这位友人通过全日本档节目的“粉丝”探寻,总算找到了两首曲子的磁带。

提供磁带的人是剧中的一位演员,在该剧播出时还是个孩子;而每到唱歌的时候,她的母亲总会用卡带录下节目内容。

NHK、哥伦比亚公司、作曲者本人都没有的歌曲,最终还是靠粉丝强大的力量,传到了高畑的耳中。

高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转眼就自己写下了谱子(高畑还擅长音律)。正当铃木以为松了口气的时候,高畑问道:“但是……这首歌播放的时候,木偶有什么样的动作呢?” (囧)

此时的铃木可谓已经心力交瘁。但导演要求了,制片就必须得去找。

于是铃木又不得不去找负责表演的剧团、木偶剧的相关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最终找到了当年表演木偶的人——并且所幸,他还记得最初的动作。

在清楚了木偶剧的动作后,高畑终于顺利完成了木偶剧画面的创作。短短一个场景,却着实花了铃木十足的心血。

《岁月的童话》中的木偶剧,短短几个镜头,可知耗尽了多少人的心血

《岁月的童话》是一部平成年代回溯昭和童年的电影,正是这些堆砌的小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昭和时期。包括铃木在内的工作人员看后都禁不住感慨:“那真是令人怀念呀。”

吃菠萝、唱摇滚、穿迷你裙、搞有机农业、看木偶剧,高畑细心地把一切时代印记小心地串在一起,那扑面而来的怀旧感,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局外人,仿佛也在瞬间有了“昭和情结”,仿佛我们的童年也跟片中的妙子一样朦胧又美好。

这通杀的怀旧,正是《岁月的童话》打动全世界观众的原因。

而《辉夜姬物语》,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辉夜姬》与《起风了》职员表

观察两者的职员表会发现,与常规动画不同,《辉夜姬》并没有“原画”(负责关键帧的作画)这一职位,而直接代之以“作画”。并且,还比常规动画多出了两个职位:

 

两个新职位:“塗 模样作画”和“塗线作画”

与常规动画的角色与背景分开绘制的方法不同,高畑在《辉夜姬物语》里所尝试的,是将两者化为一体的做法。此画法相当耗时,而这一重任,高畑认为非田边修莫属。

田边修是《辉夜姬物语》除导演外最关键的两位人物之一,另一位则是负责背景的男鹿和雄。被制片人西村义明成为“天才”的田边,是高畑“唯一想要一起创作电影的特殊的人”。

田边修的职位

观察上图能够发现,田边担任了两个重要职务,但“作画设计”一职笔者倒是第一次看到,连谷歌都只能搜到《辉夜姬》一个例子,其具体职能没有明确定义。不过可以推测的是,在角色和背景一体化的作画方式下,画面元素增多,细节把握更难,并且田边还负责电影的角色设计,以及绘制高畑制作的分镜草图,所以田边要对画面的整体效果负责,做出全局的把控。时不时地,田边还要和男鹿以及高畑本人探讨线条的细节:

左起男鹿、田边、高畑

而田边这位天才所设计的线条,简直是为画师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粗略一看...”

“但仔细看后…”

这位小哥不禁感叹道:

另一位作画也如是说:

不仅仅要求画工过硬,《辉夜姬物语》的画,更要求人的“SENSE”。

田边修为《辉夜姬物语》设计的,是“不经誊清的有气势的线条”,不仅仅只作为僵硬的分割线,而是实实在在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线的轻重缓急、弯曲程度,以及停顿、连接的方式通通都会影响成品效果,这几乎是所有画师从未有过的尝试,需要格外的小心。

 

迷之线条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反复地检查和修改。自然,这拖累了制作的进度。

 

 

 

面对如此龟速的进度,高畑的反应是:

“在未完成之前总之继续画着。”(当然了,你可是以延期闻名的导演)

经过数年的精雕细琢,《辉夜姬物语》的最终画面效果已经是无懈可击:

该段落被选进预告片,成为点睛之笔

另外,按照高畑的要求,男鹿并没有以常规的广告颜料作画,而是用透明水彩,这导致无法在画上反复涂抹来修改,对男鹿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然,这也是耗时的。

水彩作画的男鹿

不过最终的效果令高畑十分满意,他认为男鹿画出了“杂草丛生”的感觉,而不是广告颜料式的“人工的华丽的世界”。

就是这个感觉!

高畑的两位“key person”,田边修和男鹿和雄,是实现《辉夜姬物语》历史性的画面的直接功臣。日复一日、精益求精,是他们,使得高畑笔下的神话故事,有了完美的艺术载体。

 

高畑之静

此处的“静”,指的是高畑的“冷静”、客观。这就该谈谈高畑勋有别于宫崎骏的创作理念了。

高畑指出:“有不少导演总能利用观众对主人公化险为夷的期待,以此种结果来取悦他们,让他们沉醉其中。宫崎骏也是如此。”(同时高畑对宫崎的视觉冲击及人文关怀大加赞赏)

与宫崎骏“代入式情感投射”不同,高畑勋更倾向于“体谅式情感投射”的创作方式。“应该拍摄给观众客观性视点、让观众保持判断力和理性的作品。留下客观性的侧面,虽然有些冷淡,但冷淡是必要的。”高畑勋如是说。

回顾高畑的作品,很容易发现其中罕有大喜大悲的时刻,也鲜见催人泪下的场景。高畑追求的,并不是观众对角色的代入感,而是要观众清楚地明白自己与角色的不同,让观众能“体谅”角色的情感。在“心跳加快”之余,还应该让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影片人物”。

知道了这点,结合《萤火虫之墓》的幕后花絮,我们长期以来对《萤火虫之墓》一片的误解就可以消除了。

高畑自己从来不认为《萤火虫之墓》是一部反战片,他只是想讲述兄妹俩求生的简单故事。

并且,高畑本人对清太的行为是持批判态度的:“他不够耐心”“他以为钱能解决所有困难”“我很惊讶日本观众只是同情清太”“我甚至希望听到对清太的批评,可是我没能收到之类的反馈”。

高畑的本意,恰恰是想告诫当时的年轻人,像清太那样任性“有可能意味着死亡”。

高畑的“体谅式情感投射”在此处不能更明显了:即使是设定在如此容易煽情的战争期间,高畑的切入点却始终不是对兄妹俩苦难的同情,而是力图从整个过程中得出启示和反思。

被《萤火虫之墓》感动是正常的,这源于我们共有的悲悯之心;但感动之余不加思考则是把这部片子看得过于简单了。中国观众所反感的,恰恰也是高畑所批判的,我们不必去苛求一部本不意在反战的电影去表达反战的内涵。其实最该反省的是日本观众,在他们仅仅忙着感动的时候,早就失掉了高畑所期待的“进入电影院时应该保持”的“清醒的头脑”。

高畑勋本人和宫崎骏一样,其反战思维是毋庸置疑的。高畑有一部因中国政治动荡而终止的电影企划《国境》,内容是讲述二战期间满洲国和朝鲜半岛的日本侨民生活,但因为1989年中国的政治事件,这个企划最终搁浅了。

《国境》原作是日本儿童文学家しかたしん于1986~1989年发表的同名历史小说

这部片若是得以完成,想必会是日本电影界罕见的一部真正的“冷静”的反战电影吧。

《百变狸猫》又译《平成狸合战》

最具批判意识的一部作品

高畑最具批判意识的作品,非《百变狸猫》莫属。

本片的企划又是宫崎骏智慧(任性?)的体现。宫崎对铃木说:“既然我才画了猪(《红猪》,1992),那这次就让高畑先生做狸吧。”

所幸,高畑本人对狸这一动物有着深深的迷恋,所以这次他倒没有推脱,二话不说答应下来了(当然在制作时,该拖的还是会拖的)。

这部片子有一个非常直白的主题:环保。若是由宫崎骏来拍的话(不过环保却从来不是宫崎骏作品的重点,他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共融),势必会有更同仇敌忾的狸猫联盟、更轰轰烈烈的战斗场景、更多催人泪下的生离死别,以及更多诸如“妖怪大游行”的魔幻段落。

高畑笔下的故事就平淡得多了。

狸猫的家园被破坏殆尽,也只有激进如权太者主张将人类赶尽杀绝,大多数狸猫却总是担心人类灭绝之后再没有好吃的天普罗炸虾,在讨论作战时总会不知不觉转移到吃的话题。

这源于中国的妖怪故事,本有着狸猫变身杀人的更恐怖的情节,经高畑一改,狸猫们也主要是想变身吓唬吓唬人类罢了。

最有趣的则是电影结尾,狸猫的“妖怪大作战”以失败告终,人类的开发计划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荒原变青山成了狸猫们的幻想,最后,他们的大多数过的是不太光彩又压力山大的变身为人类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妥协可谓是最现实的结果了。高畑没有表露太多对人类的仇恨,也没有为狸猫设置一个过于凄惨的结局,反而是人类开始有了环保意识、狸猫依然坚强而乐观。

高畑只想传达一条简单的信息:

他希望在知道这个事情后的人类,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至于前景如何,恐怕是任重而道远,但至少不是毫无希望,人类也并非无可救药。

就像片中狸猫的妥协一样,人类也许也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如今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建造未来共同的家园,在愿望实现之前我们必须正视令人遗憾的现实,却更应该学习狸猫的坚强和乐观。

高畑的乐观主义,总是藏在琐碎的日常之中。

这样一部不算太激动人心的环保主义电影,当年打败了大气磅礴的《狮子王》,成为1994年的日本票房冠军,总票房为44.7亿日元。

值得一提的是,经铃木透露,片中的狸猫代表的其实是东映时代的高畑、宫崎和他们昔日的伙伴们。影片中冷静的正吉就是高畑勋,而激进的权太则是宫崎骏。

 

正吉和权太

不过影片结尾正吉变身为人类过着白领的生活,而权太则在自己的“特攻计划”中英勇牺牲了。(笑)

同样的,在《辉夜姬》的纪录片中,我们也能看到高畑一贯的“冷静”的立场。

高畑在与二阶堂和美商量创作主题曲的相关事宜时,要求二阶堂不要创作一首让观众同情辉夜姬处境的歌曲,他希望主题曲听完让人得到“慰藉”、变得“沉着而冷静”。

以及,在与制片人西村义明讨论剧情高潮时,高畑明确表示:

高畑之冷静,侧面解释了为何人们容易把吉卜力工作室等同于宫崎骏的工作室,以及为何他的作品的名气总是不温不火(尤其与宫崎骏的相比)。

的确,高畑的作品不能让人“心跳加快”,不能让人为片中角色痛哭流涕,他带给观众的,只是感慨、怀念以及反思。

回溯一下他的作品,从《萤火虫之墓》,到《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我的邻居山田君》,直到《辉夜姬物语》,我们的感受不正是如此吗?

在高畑眼中,宫崎骏召开的隐退发布会都是很奇怪的事情:“你不用特地告诉大家,自己不写了就不写了呗。”(想来也是?)正如铃木敏夫所说,“宫崎先生更像是表演家,而高畑先生更像是艺术家”。(当然,这其中没有优劣之分)

甚至,高畑勋连吉卜力的正式员工都不是,一直都是挂名“顾问”。

在聚光灯下的总是敢爱敢言的宫崎骏,而优哉游哉的高畑勋,自然就没那么大的关注度了。

高畑之新

正如前文已经提到了的,高畑勋是一位屡屡突破动画常规的导演,每次创作都总想搞些新花样(也因此每次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

高畑的个性从《太阳王子》就初见端倪,全片都能让人感受高畑、宫崎及其伙伴当年搞劳工斗争时的意气风发。

早年的高畑担任工会的副主席

《萤火虫之墓》则是把人人都不看好的战争题材做成了一件艺术精品。该片在今日仍是最为西方社会熟知的高畑作品。(不过跟中国观众不一样,人家记住的是高畑勋而非宫崎骏的名字)

《岁月的童话》亦如是,以27岁的职业女性为主人公在动画界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后的——回想一下你看过的所有动画长片,有几部有着这样的人物设定呢?

《百变狸猫》亦如是,高畑“用动画的方式拍成了一部伪纪录片”,讲述了一座城市的建成。

《我的邻居山田君》就更有趣了,它是吉卜力工作室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为此,吉卜力工作室还经历了一次体制崩坏。

从纪录片中能够得知,高畑勋是一直讨厌赛璐璐动画的,但赛璐璐模式(传统的手绘制作模式)却是吉卜力的根基。

高畑也数次批评道:包括吉卜力工作人员在内的当今画师,因为对自己的熟练的手艺过于自信,而没有了尝试新事物的兴趣和勇气。这与崇尚百分百手绘制作的宫崎骏可谓是截然相反。

吉卜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全数字动画制作,自然是高畑一意孤行的结果。

虽然《山田君》无愧为一部杰出的作品,但高畑的大刀阔斧一度让吉卜力变得“支离破碎”,宫崎骏对此非常愤怒。再加上发行不当导致的票房失败,《山田君》一片成了吉卜力最没存在感的作品,高畑本人也从此销声匿迹了。(这也许是高畑勋的又一个污点吧)

不过总算,时间证明了(又得靠时间证明)《山田君》的价值,它虽然算不上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是所有人看了都会为之一笑的作品,是一部“慰藉人心”的轻松小品,也是高畑一贯的创作和人生态度的体现。《山田君》的价值,正如铃木敏夫所说:

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真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当事人来说,每一种感受又是那么真实,作为一个人来说这其实是最根本的,我觉得应该把这些感受当作阳光一般好好珍惜。”

《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

在《山田君》一片中,高畑首次采用了简笔勾线加淡彩着色的作画风格,画面大量留白;而这一风格,在十四年之后的《辉夜姬物语》里得到了延续。

神奇的是,观察《山田君》的职员表,会发现它发明了一个新职位:

“内线作画”,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为《山田君》所独有的一个职位,其具体职能无从知晓。而这位斋藤昌哉,还担任《辉夜姬》一片的“塗 模样作画”一职;就此猜想的话,兴许两者是相似的工作。

而“作画设计”“塗 模样作画”“塗线作画”则又是为《辉夜姬》所独有的几个职位,高畑此片一举发明了三个新名词,还取代了“原画”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这其中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多大。

不安于现状,敢打破常规,不排斥新技术,又始终坚持本心,高畑勋就是靠着如此可贵的品质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杰作,一次又一次地让世人对“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刮目相看。

如果说宫崎骏是恪守传统、将手绘发挥到极致的话,那么高畑勋则是心向远方、把动画的本质一点点地修改。两位天才的齐头并进,造就了吉卜力工作室的一时无两。

在宫崎骏那里,连电脑技术都被认为是邪恶的;但在高畑勋这里,打破常规却早已成了常规:

 

结语:只有完美主义者才能创造完美作品

高畑勋慢,是因为他过分细心;他容易得罪人,是因为他总想有所突破;你不知道他,只是因为他不愿过于抛头露面。

高畑勋是一位傲娇又可爱的创作者,他的强迫症让铃木君赴汤蹈火,他的顽固病让宫崎骏又爱又恨,但他的作品,每次都能说服每一个人:所有工作,一切都值。

正如《辉夜姬》制片人西村义明所说,“没有高畑勋就没有后来的宫崎骏,更不会有吉卜力工作室”。

长期遭受“冷遇”的高畑勋,实际上是吉卜力不可或缺的存在(建立工作室的提案都是由高畑提出,虽然之后他又傲娇地没有入社),更是动画界乃至电影界一位真正的大师。

在《高畑勋制作<辉夜姬物语>933天的传说》一片的中字完成之际,笔者希望通过还原一位立体而真实的高畑勋,唤起大家对他和他作品的重视。

在纪录片中,还有更多有趣的细节,比如高畑与声优们的工作情况,高畑与久石让的第一次合作(《风之谷》时是以制片人身份),以及高畑勋与宫崎骏之间的“爱”……

这一次,让我们彻底了解高畑勋。

“当你快速作画时,满是激情;让你小心翼翼完成作品之时,也是激情殆尽之时。”——高畑勋

“When you’re drawing fast there’s passion; with a carefully finished product, that passion gets lost.”——Isao Takahata

 

 

来源:奇遇电影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