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人民币反而升值 需要担忧吗?

无论是从人民币汇率周期、中国内部经济形势、国家经济金融战略还是外部国际环境来说,人民币在稳定基础上的小幅升值是我国市场的自然选择,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既给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机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王有鑫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近期外汇市场走势有点出人意料,在美联储加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人民币不跌反升,美元不升反降。

3月22日美联储再次启动加息,由于利率和汇率的同一性,按理美元指数应随着美元利率的上升而上涨,但美元指数却不升反降,收盘价从22日的89.8276跌至27日的89.3451,下跌超过0.5%。与此同时,23日特朗普将贸易战由口头警告上升到实操层面,声称将对进口自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作为贸易冲突直接利益受损国货币的人民币在此后竟不跌反升,表现亮眼,在23日和26日的连续两个交易日中累计上涨约1%,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报6.2816,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377个基点,28日继续调升至6.2785,创2015年811汇改以来新高。

这一波人民币汇率升值究竟是经济因素驱动下的市场行为,还是外部压力下的被迫举动呢?我们知道,美国非常擅长使用汇率政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市场担忧此次人民币汇率升值陷入美国圈套,损害我国利益。美国汇率政策主要有两种实施路径,分别是弱势美元战略和强势美元战略,前者主要针对贸易领域,后者主要针对金融领域。

有两次比较经典和有代表性的案例,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采取的是弱势美元战略,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竞争力和贸易逆差问题。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维持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1985年9月22日,美国施压日本等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后各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有秩序地贬值。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的时间,美元对日元贬值50%。广场协议虽未明显改善美国贸易逆差,但却严重伤害了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自此陷入“失落的三十年”。

另一次是2010年发生的欧债危机,美国采取强势美元战略,拖垮欧元,主要针对的是国际金融实力和货币霸权之争。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美元的国际信用,给欧洲和欧元提供了挑战美国金融霸权、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良好机会。不过,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给了美国反击的绝佳机会。美国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推波助澜,“及时”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希腊危机被无限放大,并蔓延至整个欧元区。与此同时,美元自2011年下半年起进入新一轮牛市周期,使欧元丧失了挑战美元的绝佳机会。

可见,美国非常擅长使用汇率政策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那么,本次中美经贸冲突升级背景下的人民币升值,背后究竟是为了缓和美国指责,缩减中美贸易顺差的不得已做法,还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市场主动选择,在此敏感的时间窗口,确实让市场和普通民众看不出所以然,又增加了市场对重蹈日本广场协议覆辙的担忧。

实际上,无论是从人民币汇率周期、中国内部经济形势、国家经济金融战略还是外部国际环境来说,人民币在稳定基础上的小幅升值是我国市场的自然选择,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既给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本币国际化理论看,弱势人民币政策有利于促进出口,而强势人民币政策有利于推广本币国际化。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汇率政策也应相应调整,应由过去以促进出口为主的弱势人民币政策,调整为现在以促进本币国际化为主的强势人民币政策。

一方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贸易顺差,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矛盾,避免突发的意想不到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出口企业由过去的价格竞争策略转型为质量和品质竞争策略,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汇率的稳定升值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广和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

“811汇改”之后,由于人民币进入贬值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和倒退,在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点心债发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国际支付份额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回调和反复,给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推广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人民币汇率再次切换到牛市周期,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将再度驶入快车道。从长期看,这有利于我国在贸易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中打破过度依赖美元的怪圈,有利于重塑有利于我国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和主动性问题。人民币可以升值,但升值的幅度不应过快,避免对出口部门和贸易竞争力带来较大损害,而且是否升值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手里。

中美此次经贸摩擦的关键就在于贸易部门。汇率价格的变化是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手段。作为贸易顺差国,人民币汇率上涨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我国出口部门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但这应在符合我国制造业部门利益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而不能受制于人。

从2017年贸易数据看,全年人民币升值6.7%,与此同时,贸易顺差规模下降872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可见,我们一直在为缩减贸易顺差做努力。但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将不可避免的重创议价能力低、竞争力弱、产品创新不足的出口企业,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就业和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冲击。

此外,强势人民币政策也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在任何时期一定要升值,而是要基于经济形势,在保证本币信用的同时,更多的相机抉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总的来说,我们要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主动权,遵循市场规律,实现长期稳定升值,而不是在外部压力下的短期被动快速升值。

从年内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持续改善,市场预期好转,金融去杠杆持续,外汇管理和金融监管依然保持相对严格态势,美元指数继续处于调整周期,会支撑人民币汇率在年内实现小幅升值。

长期看,美元指数将继续波动回调,美联储持续加息不会逆转美元处于熊市周期的趋势,只会确保美元指数不会下行的太快。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已进入后半程,美联储持续加息将伤害美国投资和消费,在达到一定临界值后,将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拖累,经济可能短升长降。

短期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举措,不仅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集体反对和报复措施,也激起了美国国内反贸易保护团体和在华有大量业务的跨国公司和商会的反对,市场对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担忧情绪升温,导致资金不断流出美国外汇市场,预计美元指数将继续窄幅区间波动。

来源:央行观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