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金融监管:银保会主席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郭树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而在数天前,郭树清刚刚接掌改组后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会”)党委书记、主席一职。

2018年3月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奇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郭树清引用鲁迅的格言为博士论文《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开篇。

3月26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人群走出了央行北门,有参会人员在路边探讨着未来金融监管可能的改变,他们刚刚参加的一场会议,对未来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影响深远。

会上宣布,郭树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而在数天前,郭树清刚刚接掌改组后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会”)党委书记、主席一职。

其实早在3月19日,易纲出任新一届行长时,市场便开始关注央行党委书记人选,此前惯例是行长兼任党委书记。有分析称,若打破行长兼任的惯例,则新任党委书记也将在央行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一位央行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现行体制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加强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根本赢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才是王道,这可能是今天人事任命的逻辑,即用人事安排来完善体制,也可以是部分人理解的实现事实上的“双峰”。

不论如何,这一任命让目前的监管架构变得颇具探索性。

郭树清任央行党委书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央行司局级领导周日(25日)下午接到26日开会的通知。3月26日两点半左右,大波人员从北门走进央行,临近三点时,个别司局级干部跑步进入。

下午三点左右,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人民银行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并就人民银行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提出了要求。郭树清被任命为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负责人事、党务和改革等;易纲除了央行行长职务,还为党委副书记,负责央行具体业务。

易纲称,全面担负和履行行长职责,和郭树清书记与党委成员精诚团结,凝聚全行合力,共同开创央行工作新局面。郭树清表示,全力支持易纲履行行长职责,紧密团结、相互信任,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和全行同志一起共同应对挑战,做好人民银行各项工作。周小川祝愿央行今后在宏观调控上更加坚定有效,金融体系更加健康稳定,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先进、可靠,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服务。

一年之前,郭树清再度回归金融系统,他从山东北上进京,接替已年满65周岁的尚福林,担任银监会主席一职。履新银监会主席一职3天后,郭树清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他表示,(金融乱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牛栏里关猫”。

他说,“(要)尽快填补法规空白,及时更新已经滞后于业务和风险发展的监管规制,废除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制度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更加重要。即使筑好了‘篱笆’,守护人员的巡逻和值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紧接着,银监会开展了“三三四十”、信用风险专项排查、“两会一层”风控责任落实等专项治理工作。“郭式监管旋风”席卷银行业,一名银监系统人士坦言:“别说主席忙得没空露脸,就是我们普通职员这一年来也是非常忙,经常加班加点连轴转。”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其中一项就是整合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组建了新的国务院直属部门——银保会。3月21日,郭树清被任命为首任银保会主席。这意味着,到目前郭树清同时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和银保会党委书记、主席。这一任职框架颇具探索性,也让原有的金融监管架构多了新的意味。

有接近央行人士分析称,人事任命有多方面考虑,从业务角度来说,更利于监管协调,未来央行与银保会将协调得更好,从而有利于金融稳定。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也认为,这一人事任命有利于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相互结合。“新的人事安排可能令协调更加通畅,有助于金融防风险。”

在担任山东省省长之前,郭树清于1998年7月出任贵州省副省长,此后先后担任央行副行长,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其间兼任信达资产党委书记),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任职经历颇为丰富。

一位银行人士评价称,郭树清是一名强有力的行动者。“他是坚定的改革者,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勇于尝试啃各种‘硬骨头’。上任伊始说的那些话,制定的计划,一年的时间不动声色地全部完成了,而且还非常平稳,并未给银行业带来大的波动。”

郭树清此番来央行搭档易纲,两人的互补效应显著。刚刚接替周小川出任新一届行长的易纲是名“老央行”,在央行工作已21年。有央行系统官员评价称,(易纲)正直、善良、内敛,经济金融理论功底深厚,熟悉央行业务且具国际视野。早在两三年前,易纲已开始负责央行内部各项工作,位列央行副行长之首。2016年两会期间,周小川介绍易纲,“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

需要说明,2004年时郭树清和易纲曾在央行有过共事。彼时吴晓灵、郭树清、苏宁、李若谷等人任副行长,刘士余、易纲、胡晓炼任行长助理,行长为周小川。

中国式监管架构

伴随着机构改革、人事任命逐步落地,中国式的金融监管架构渐渐显现。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银保会,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同时,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一位金融机构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以银保监管合并,是因为银行业、保险业都是间接融资,以资本约束为监管核心,合并能增强监管效率。证监会是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基因有差别,如果合到一块可能会“打架”。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调整后,“一委一行两会”的新监管体系正式形成,此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表示,金稳委应该在一行三会之上。周小川称,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紧接着,一系列人事任命落地。3月19日,易纲成为新一任央行行长;21日,郭树清成为银保会第一任党委书记、主席;26日郭树清再出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同时任职银保会与央行,被认为有利于加强央行与银保会的协调。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郭树清的新任职是对此前预期的英国“双峰”监管模式中大央行角色的变通体现。“不论东西监管,改革迫在眉睫,(当前的任命)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作战。”另有央行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两会期间,英国“双峰”监管模式颇受关注,央行研究局牛慕鸿等人撰文称,本轮金融危机后,英国将英格兰银行改造成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并构建起审慎监管局作为央行内设部门与行为监管局分别负责微观审慎与行为监管的“双峰”监管模式。中央银行既直接承担“双峰”中的微观审慎,又以宏观审慎统筹“双峰”。

周小川3月9日称,机构改革主要还是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但是,我们目前觉得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不是说就要采用“双峰”监管的尺度。

“我觉得总体上没有照搬西方任何一种架构,而是结合了中国国情,是一种比较中国特色的平衡设计。”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