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巨头WeWork,最近在干啥?

扩扩扩,买买买。

图片来源:@福布斯

6个字可以总结WeWork最近的行程:扩扩扩,买买买。

自从2014年把联合办公这把火带到中国烧起来之后,WeWork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部分扮演2个角色:1、被对标致敬,我们是WeWork的中国版;2、被diss,我们和WeWork不一样。

后来国内兴起的联合办公头目们大家都很清楚了,从混战到联盟,再到产品层面的PK、进化,但这位鼻祖最近在干嘛,关注度似乎不太够。WeWork最近到底在干啥呢?走,圈圈带你去八一八。

自从去年8月获得软银集团和软银愿景基金总计44亿美元投资后,WeWork后面做的事基本可以用6个字总结:扩扩扩,买买买。

刚给完钱,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就对WeWork的创始人亚当-纽曼说:“你应该把WeWork的规模发展到比你原来计划的大10倍。”于是,WeWork马上切换到了狂飙模式。

这个节奏完全符合WeWork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规模取胜,薄利多销。

1、WeWork中国:扩张+大客户

WeWork中国最近主要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扩张。

WeWork大中华区的总经理叫艾铁成,2017年9月加入WeWork的,之前他在迪士尼任职。

(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

WeWork在中国扩张的野心很大,艾铁成说:“如果中国(扩张)不比全球速度快几倍,就是我的工作没做好。”

那么WeWork入华近2年时间速度怎么样呢?

WeWork目前已经进入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厦门、成都、苏州、杭州等几座城市。

目前WeWork中国官网上显示可以参观预定是空间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香港3座城市。上海开业徐家汇、金融中心、威海路、延平路、云南路、延安东路、淮海中路这7家,北京开业慈云寺、望京、光华路、三里屯这四家;以及香港湾仔、Tower 535、LKF Tower这3处。

2016年7月,WeWork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站是上海。截至目前,WeWork在大中华区只进入了上海、北京、香港三座城市,开店数量是11家。

但从规模上来看,好像本土崛起的联合办公空间扩张速度更快,优客工场已经进驻30多个城市,SOHO3Q也将近20个城市。

除了扩张的节奏,WeWork还调整了入驻企业的规模。“WeWork未来除了实施大会员策略,将在中国致力于促进空间、人群以及科技手段直接的互动。”WeWork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李恺先曾公开表示,“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大企业会员选择加入WeWork,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家大企业会员。”

大客户策略其实本土联合办公早就盯上了。(查看相关文章了解更多详情)【「工位上的战争」】【闭店、整合、价格战,联合办公能挺到明天的有几家?】

2、运营新玩法:免押金了

不过在空间运营玩法上,WeWork有创新今年3月份,WeWork联手蚂蚁金服开始免押金了。

3月12日,联合办公企业WeWork与蚂蚁金服旗下的信用服务机构芝麻信用宣布,将在国内所有WeWork空间推行押金减免政策,部分企业租用办公空间的押金可减为零。这是继共享单车、租房、酒店入住之后,芝麻信用免押金战略的又一落地场景。

WeWork表示,此次合作适用于所有准备入驻和已经入驻WeWork的会员企业,只要它们的芝麻信用分数超过1350分,便可提出申请。芝麻信用将给符合条件的企业给出额度,而WeWork将根据芝麻信用给出的额度,为每家企业提供不超过10万元的押金减免。

除了免押金,WeWork在运营层面还搞了一次大赛。由WeWork全球首创的创造者大赛正式在中国启动,对WeWork会员及所有公众开放申请,国赛区报名截止至2018年3月13日,决赛将于2018年4月12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行。

随着入驻企业数量增加,办公空间规模增大,国内的一些玩家开始尝试租金贷的金融服务,不知道WeWork接下来会否试水。

3、又多了一个赚钱手段:买买买

入华之后,WeWork中国区负责人艾铁成对外谈过WeWork赚钱的三种方式:

一是营收分成,例如WeWork和远洋达成了地产战略合作,(WeWork提供品牌、设计、数据信息、全球会员网络资源以及运营支持,而远洋提供地产物业、本地化运营以及资金支持,营业收入五五分成)。

第二是“Powered by We”。(WeWork从提供空间转变成提供服务,输出品牌)。

第三是租赁场地,把它改造成为WeWork的社区,再去招募会员。

其实这几种营收方式,国内大部分空间运营商业都在做。只不过除了这3种赚钱手段,WeWork有多了一个赚钱通路,就是投资收购。

据腾讯科技转载外媒消息,众创空间WeWork在最近的3月份收购了数字营销公司Conductor,这是WeWork过去7个月来收购的第5家公司。

WeWork平均一个多月就要收购一家公司,有的是教育技术,有的是给建筑工人开发的应用程序,WeWork没有披露这些收购交易的金额。

我们来看看WeWork都买了点啥:

Conductor:2018年3月收购,它是一家数字营销公司,主要帮助企业根据用户数据将广告投放到客户手中。WeWork称,它计划将Conductor作为一些独立的业务来经营,为WeWork会员和非会员服务。

Meetup:2017年11月收购,该网站的CEO斯科特-海夫曼(Scott Heiferman)创立该公司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让人们远离互联网”以及帮助有类似兴趣的人比如素食攀岩者或养柯基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见面,一起做事情。据Axios称,WeWork收购这家公司花了2亿美元。纽曼说,WeWork计划用Meetup“把人们聚集在最重要的事物周围。”

Flatiron School:2017年10月收购,该公司是曼哈顿的一家私营编码学院,专注于提供15周的软件工程项目。收购完成后WeWork扩大了该学院的规模,在布鲁克林新开设了一所学校,学生们无需预付学费,而且WeWork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项还款计划。

Unomy:2017年8月收购,这是以色列的一家销售与营销平台技术公司。根据该公司网站称,它不再提供服务,并于2017年9月关闭。

Spacemob:2017年8月收购,它是新加坡的一家协作公司。收购完成后不久,WeWork就拨出5亿美元来扩张该公司业务,向东南亚和韩国进军。

Fieldlens:2017年6月7日收购,它是一款专为建筑工人开发的移动应用,目的是帮助工人们更快地沟通。

Welkio:2016年3月18日收购,这是一个专为办公室来宾定制的数字签到系统。

Case:2015年8月5日收购,这是一家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技术的公司。从那时起,WeWork已经将Case公司的应用程序开源了。

除了这些买卖之外,WeWork在过去的一年里还收购了造浪池制造商Wavegarden的大量股份,收购了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罗德与泰勒旗舰店并将此处作为公司新总部,领衔投资了女性协作/会员制俱乐部The Wing的一项价值3200万美元的融资。

这种买买买的节奏,恐怕也是因为拿了软银那44亿,财大气粗。其实仔细看WeWork收购的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为它日后起规模,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服务的。看起来,这是未雨绸缪,只不过需要资金底气。

不过话说,国内对标或diss它的联合办公boss们,投资收购这条路你们会跟着走吗?

值班编辑:李晓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