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盛赞的《黑豹》,为何在国内却成漫威近年口碑最差?

从口碑来看,《黑豹》也创下了漫威近年来国内上映影片的最低记录,与漫威其他系列差距不小。

作者丨郭雅琼

漫威史上票房最出乎预料、但口碑也最具争议的一部电影即将面临中国观众审视。

“漫威电影宇宙”的最新作品《黑豹》今日(3月9日)在国内上映,依然维持了其在北美以及国际上强势的票房表现,截至晚间10点首日票房达到1.5亿。

这部漫威大力筹拍的首部黑人超级英雄电影,在过去显得不可思议,但眼下却来得正好——在文化多元化和性别议题热度渐涨的好莱坞,以往主流思维下不可能大卖的女性和黑人元素,如今已经成为大片顺应时势的卖点。去年《神奇女侠》就已为其做了相当好的示范。

截至目前,《黑豹》北美票房已超过5亿美元,在“漫威电影宇宙”中仅次于《复仇者联盟2》,暂列北美影史第九,全球票房也接近10亿美元,展现出顶级大片的卖相。

虽然美国权威媒体普通给出了极高评价,但国内外的普通观众对这部黑人扮演超级英雄的影片却似乎没那么买账。数娱梦工厂(微信公众号:D-entertainment)注意到,豆瓣评分已从9日上午的6.9分跌落至晚间的6.8分,低于去年上映的《神奇女侠》,创下漫威近年来国内上映影片的最低口碑纪录。

豆瓣上对《黑豹》的批评中,普遍提及的不满之初包括政治正确、格局太小、无聊俗套的剧情。在中国,《黑豹》预计将很难得到其在北美所受到的政治加成,在中国的最终票房落点预计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全球票房近10亿美元

《黑豹》在美国成为社会现象

当其他超级英雄早已在大银幕上主导这个时代的大片,黑豹到2016年才开始现身于《美国队长3:内战》。

两年后,这个当初在电影中身着黑衣的刺客,也终于成为影片主角,并且改写了电影史,成为史上第一个担当主角的黑人超级英雄。

《黑豹》在北美有多火爆?这部黑人超级英雄大片,从预售阶段便有着浩大声势——在美国在线售票网站Fandango 上,《黑豹》成为史上预售成绩第四的电影,前三名都是“星际大战”系列,创下非续集类影片预售票房纪录。

而在2月16日正式上映后,《黑豹》首周末在全美斩获2.02亿美元,该成绩仅次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侏罗纪世界》和《复仇者联盟》,一跃成为漫威电影首周成绩第二,全球首周总票房高达3.61亿美元。

此后,《黑豹》连续三周摘得票房榜冠军,截至目前其北美累计票房超过5亿美元,全球票房更是逼近10亿美元,并且已经杀入北美史上票房前十,暂列第九,超越了《美女与野兽》。如果中国票房够给力,可能这一排名还会继续向前。

与《神奇女侠》一样,《黑豹》同样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也历史性地拿下超高票房,成为近期电影工业发展中不得不谈的现象级电影。

而这部影片注定要受到高度注目,不仅因为这是第一部从导演到主演都是黑人的超级英雄电影,更因为这是一部够“黑”的电影:在《黑豹》中,黑人不仅是勇猛善战的战士,更是政治王国的统治者,是先进科技的发明者,完全颠覆了既有种族意识中关于黑人的刻板印象。

影片中虚构的非洲国家瓦干达(Wakanda),政治自主、文化传承良好、有着远高于世界各国的科技能力以及丰富的独特资源,但他们担心外人掠夺,所以长久以来都隐匿起来。

这当然是一种现实的折射,这种折射背后自然也牵引出深层次的民族问题:如果非洲没有受到外来殖民,会不会发展得更好?正因这样的现实指涉,在美国的黑人观众群体中,观看《黑豹》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而在非洲,迪士尼此前也透露,《黑豹》已经在非洲西部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周末票房纪录,在非洲南部也近乎创下历史纪录。

媒体观众观感差距大

美媒“政治正确”陷争议

在黑人文化、种族议题热度高涨的北美,这样的政治时势也使得媒体的“一致好评”集体陷入政治正确的争议。

在烂番茄上,350多位影评人给该片打出了97%的新鲜度高分,而68000多位观众给出的爆米花指数为79%,比影评人的评价低了不少。

在评分更加严格和权威的Metacritic网站,55家媒体的影评人打出了88分(百分制),而普通观众的评分只有6.8分(10分制),同样不在一个档次。

包括《华盛顿邮报》《芝加哥太阳报》《今日美国》等多家美媒给《黑豹》打了满分,而一些重要的权威影视媒体《综艺》、《好莱坞报道》等也给出了80分的不错评分。

《综艺》的影评人Peter Debruge认为,抛开历史意义,超级英雄粉丝想知道的是《黑豹》与其他漫威电影的不同。简单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并不只是简单对漫威前作进行复制,而是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在几个关键方面都实现了提升。

美媒的一致好评自然有原因,毕竟谁都不想贸然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

美国社会关于种族主义的争论愈演愈烈,好莱坞的黑白种族议题尤其鲜明。2016年,因为连续两年奥斯卡演员类奖项所有被提名者都是白人,2016年# OscarSoWhite#(奥斯卡太白)一时成为了热点话题。

这让2017年的奥斯卡终于有所改变,大幅增加黑人演员和从业者被提名的比例明显增加,以黑人同志认同为主题的《月光男孩》更是获得了最佳影片。

在#OscarSoWhite#前后开始正式倾力投入制作的《黑豹》,便是在这样一个政治和文化背景中出现。这一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关键时期的漫画形象,蛰伏至今,终于等来了属于它自身的时代舞台。

没了政治加成

《黑豹》国内口碑创漫威近年最差

虽然这部影片正好迎合了北美多元化的舆论氛围,但对于文化背景不同的中国来说,《黑豹》的具体表现还有待观察。

毕竟,一部“全黑”的影片向来被认为缺乏足够的商业价值,即使片方为求稳妥也会在国际宣传中刻意弱化影片中的黑人元素。

比如《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年在中国上映时,中国版定档海报在原版海报的基础上,把影片的黑人男主角约翰·波耶加的头像缩小了。

而在此次《黑豹》的宣传中,中美两国正式海报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黑豹》中美海报对比:左为美国正式海报 右为中国大陆正式海报

与美国正式海报将黑人主演集体呈现出来不同,中国大陆主打的正式海报只有男主角一人,且身穿黑衣之下也难以辨别主角的肤色。这样的海报设计与安排,自然隐含了国内观众对黑人主演影片接受度的顾虑。

截至3月9日晚10点,《黑豹》在中国大陆的首日票房达到了1.5亿,这一成绩是去年《神奇女侠》首日票房的近两倍,但与2015年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首日1.86亿)以及2016年的《美国队长3》(首日1.81亿)还是有一定差距,最终国内票房或难突破10亿。

从口碑来看,《黑豹》也创下了漫威近年来国内上映影片的最低记录,与漫威其他系列差距不小。

单从今日来看,影片的豆瓣评分已经稍有下降,从白天的6.9分滑落到6.8分,与美国普通观众的评价基本保持一致,而围绕“政治正确”的争论也相当激烈。

看好该片的影迷认为不应该以“政治正确”来否认影片气质独特、特效酷炫等优点,另外一些观众的差评则给得毫不客气,格局小、剧情俗套、设定违和等成为不少观众吐槽的主要因素。

不论这部影片的口碑有着多大的争议,其上映以来取得的票房奇迹已经相当难得,也为漫威即将推出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进行了充足预热。但另一方面,《复联3》的票房表现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来源:数娱梦工厂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