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ICO火爆背后:是技术革命还是圈钱游戏?

区块链技术是一次颠覆性革命,但它衍生出的ICO却问题重重。

2017年,区块链狂潮席卷全球,比特币价格在年底暴涨至近2万美元。而除了比特币买卖和挖矿,ICO发币成了资本最火热的战场。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少部分人已经在这个市场里实现财务自由了。不过,ICO发币究竟是颠覆性的革命还是资本圈钱的工具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虚拟加密货币去年的涨幅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除了比特币,市场上流行的例如莱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也都应声上扬。以太币从2017年7.94美元的价格到年内高点377.4美元翻了47倍,莱特币从年初的4.32美元到年内高点42.33美元,只用了七个月的时间,瑞波币更是在年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翻了15倍。整个虚拟加密货币市场在2017年因为大量资本的流入而变得高度繁荣。

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当年产生430个ICO项目,共募集46亿美元。而在2013年,ICO项目仅有2个。

暴涨的数字货币价格刺激了许多投资者的肾上腺,随着财富效应的吸引,币圈成为投资新宠。2017年国内币圈最火热的时候,每个玩家通常都加入了几十上百个微信群,一有新项目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梭哈“All in”的玩法放在ICO项目上更显刺激,玩家们见到或听到如“95后一年赚了1个亿”、“92年小姑娘赚了1800万后晒辞职信”或“5000块赚到1000万”这样的消息后,便更加底气十足。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完全不同于王者荣耀的游戏中,“90后”成了拨动所有人神经的词语。同样的90后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轻而易举地实现财务自由,90前心有不平自己没赶上好时候,但所有人都想缩小差距。在全球ICO融资额第14、中国第二的波场币(Tron)的一个官方微信群里,群成员的年龄构成中,80后和90后独挑大梁。虽然这个样本太过渺小,信息也不一定全部真实,但也可以从侧面窥测到80后和90后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渴望。

在这个浮躁的氛围下,时间不等人,大家生怕再错过一个能让自己翻身的项目。往往就是一有新项目,什么都不看,抢先机“All in”最重要。

或许这样才导致了“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敢发没有白皮书的币,项目方甚至直白地表示“不提供那个,即使提供了也没多少人看得懂,甚至没几个人看的东西”。

李笑来创立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了五天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2017年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交易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被称为“价值50亿美元的空气”。随后大佬们频频为ICO站台,没有人在意项目本身是做什么,看团队和站台的人大致靠谱,就跑步进场了。

不仅如此,ICO的低门槛也催化了这场狂欢。网上随处可以找到ICO发币教程,不需要懂英文,不需要懂代码,只要复制黏贴模版,任何人都可以用几分钟在以太坊上发一个ICO。当然,如果想要进阶,将项目包装得更好,淘宝上也多的是此类服务。

然而市场上充斥这些劣质币注定导致ICO市场的风险激增。安永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称,由于ICO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很多ICO项目不仅低质量,有的还存在基本的编码错误。未向投资者披露的隐含条款,直接导致代币市值被稀释。

这些漏洞也更易于黑客的侵入,报告显示,2015-2017年发起的372个ICO项目总募集资金达37亿美元,相当于同期风险投资的两倍,但其中约4亿美元的资金不翼而飞。

除了黑客的盗取,更有一些本身目的是圈钱的团队,在筹得巨额资金后连夜消失,而最后为风险买单的还是投资者。

各国监管因此变得谨慎起来,去年9月开始,中国、韩国明确禁止ICO发行,1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警告公开支持ICO的投资人,并要求知名投资人要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其在ICO项目的投资收益。

然而,监管并没有阻止投机者的脚步,ICO的盛宴反而更加疯狂地向没有监管的地方转移。从比特币2017年底的暴涨就可以看出一二。

比特币从2017年初不到1000美元的价格,到年底逼近2万美元的高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加密货币,比特币一年20倍的涨幅并不意味着ICO发的币也可以这么值钱。

如果从货币学的角度看虚拟加密货币,比特币就相当于虚拟加密货币世界里的黄金。黄金在众多元素中可以作为货币或者价值体现,源于人们对黄金拥有的普遍信任,而比特币也是这样,在一定的范围里有足够多的人对它有普遍信任,因而在这个范围中具备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条件。二者不同之处之一在于黄金有实物而比特币没有。而ICO相当于其他国家货币,不同币种之间存在汇率,但都与黄金挂钩。不同的是,虚拟加密货币的发行量一般都是固定的,可以无限分割。

正是因为人们对比特币特有的共同信任和总额度不变这两个因素,使比特币的价值充满想象。相反,其他ICO发币的种类是可以无限多的,不具备稀缺性就使得没有真正用途的币种最终变成垃圾币。

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时,旨在“去中心化”,比特币的交易因此是“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的点对点系统。

然而,将银行、央行、政府都被排除在系统之外后,整个体系是否真的可以“去中心化”?且不说各国政府对虚拟加密货币的监管,即使系统本身,似乎也很难完全“去中心”。

以PressOne为例,据报道,PressOne将发售220亿枚币,而李笑来自己持有120亿枚。坐庄在ICO中十分普遍,几乎每一个发ICO的创始人或团队都会自持30%-50%的币。根据被广泛接受的阿根廷研究员塞尔吉奥-德米安-勒纳(Sergio Demian Lerner)的估计,中本聪拥有98万枚比特币,相当于比特币数量上限2100万枚的近4.7%。

如果将虚拟加密货币看作各国主权货币,那庄家在这个体系中就行使了部分央行的职责——结果便是,“中心”仍然存在。

毋庸置疑的是,区块链技术是一次颠覆性革命,但它衍生出的ICO却问题重重:ICO发币门槛过低,没有良好的机制去伪存真,对项目种类和数量毫无约束,对庄家没有“去中心化”的机制,还有黑客带来的风险。在这场零和博弈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赚钱,但最终获利的只有少数。而如今沦为资本游戏的ICO市场,是否与中本聪当初设计的点对点交易系统这个颠覆性的技术相去甚远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