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买来买去都是一样的衣服 着装风格怎么就固化了

打开衣柜仔细看看,你很可能会发现,“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题图来源:eem

实习记者丨李子慧

编辑丨楼婍沁

《凤凰周刊》最近刊载的一篇名为《程序员的穿着为啥这么丑?》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程序员”又一次以一种固有印象出现在了大家视野中。仔细想想,这个职业称谓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可以用以形容总是穿着帽衫、T恤、牛仔裤、运动鞋的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是最典型的“打扮得像程序员”的人。而在最近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恋爱先生》中,其中一位身份设定为程序员起家的CEO的配角,也刻意采用了标准的“程序员”穿搭。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左)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从我是谁到我穿啥

职业身份往往会禁锢一个人的穿衣风格。除了程序员,其实身边很多人都会因为职业和职位的关系有一套“标配”。比如办公室的女白领,大多都会买高跟鞋,但跟往往不会太高、太细;健身教练则喜欢穿着凸显身材的紧身衣,买来买去都是那个款式,只在颜色和图样上做改变;而设计师群体,像山本耀司那样老穿宽大黑色衣衫的大有人在。

只穿黑色的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

这样反复购买、穿着同一类服装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基于自我认知。职业是一方面,年龄、身材、个性亦都是需要被纳入考量的因素。

“我的衣服更多会偏向职业装,”做了几十年公务员的李晴总是穿着深色、简洁的连衣裙,外加罩衫,“我会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像我性格内敛、年龄偏大,自然会避开花俏,绚丽的服装,不考虑有蕾丝和飘带元素的,即使是红色,也只选酒红、枣红。”

这种自我认知往往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形成,特别是在以审美这种抽象的因素为基础的时候。

“这都是要在反复试错中确认的,”正在攻读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的陈依婷说,“一开始对自己穿衣风格没有明确界定的时候,属于一个摸索时期,那时候应该是无意识地去选购服装。事后,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所处环境,慢慢在不停的试错中才会阶段性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风格,然后按照这个认知去进行选购。”

不过,所谓自我认知,也并非完全源于自我。人身处社会,周遭的目光、评论,以及周围人的自我认知,都会影响自我定位。

这也是为什么,很有可能你和身边的一群人穿得都挺像。就和动物会根据纹身识别自己的同类一样,人类亦会通过衣着装扮找寻同伴。

《中国有嘻哈》中的选手孙八一之所以在节目一开播就迅速获得认知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评委热狗评论他“穿得不嘻哈”,显得很另类。这才成就了之后“商务说唱”的梗。而《穿Prada的女魔头》中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饰演的菜鸟助理Andy,为了更好地被工作伙伴及相关的社交圈接受,索性完全转换了自己的穿衣风格。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见证了她一路变美,也看到了伴随而来的一路高升。

穿得像鸟叔的“商务说唱”孙八一
《穿Prada的女魔头》安妮·海瑟薇做时装助理时的扮相

固化的风格不是不能变

要提到的是,穿衣风格一旦形成,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努力下,很难被改变,却也不是不能变。

就像之前提到的Andy会从一个新闻专业的学霸学生变身为时尚杂志的主编助理,就经历了一次穿衣风格的改变。随后当她决心做回严肃新闻记者,她的穿衣风格随之再次变化。

换句话说,生活状态变了,买衣服的路子也很可能会跟着变。

刚刚减肥成功的大学生齐昭深以为然。

“我以前不注重外表,衣服穿着舒服就行,更别提衣品了,所以那时候只买运动衣。买同一件衣服不同颜色的情况也过一次,因为两个颜色无法取舍,但是现在不会了,”齐昭说得挺开心和骄傲,“现在体型发生了变化,以前塞不进去的衣服也能穿了。所以有时候在微博或者电视剧里看到有些男生穿得好看,会有一种想模仿的感觉,有时候逛商场逛到眼前一亮的衣服就会萌生想尝试的想法。”

作为女生,姚一倒是一直都注重打扮,不过,她也在这一两年风格大变。现在的她是日式“性冷淡风”的追捧者,尤其钟爱剪裁简洁的阔腿裤和针织衫,到了夏天也要坚持穿七分袖的T恤。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给人的印象还是“小碎花”少女风的重度迷妹。

“我觉得我主要是受到去日本交换学习时周围人风格的影响,加上我现在喜欢看日剧和综艺,所以自己审美也发生了改变,我现在会比较关注日本方面的流行趋势。”姚一将自己的变化归因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不过她也提到,有些审美偏好很难变化。她现在还是喜欢碎花,虽然不会再把它们大面积地穿在身上,但是在发带及装饰品上可能还是会选择带有这个曾经最爱元素的产品。

我买衣服我做主?

可是买衣服这件事真的只和自己的审美、选择有关?

《穿Prada的女魔头》中还有一个经典桥段是,刚入职的菜鸟助理Andy对于“女魔头”和同事纠结一套拍片服饰如何搭配的过程嗤之以鼻,却被怒怼一番:“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所有的选择,其实都是在别人提供的选择的基础上选择的。”

这段话道出了时尚产业之于个体消费者的影响。

纵观整个时尚产业链条,高级时装品牌的设计师们每一季的新设计会在媒体的推动下形成所谓的“流行趋势”。这随即会影响大众时尚品牌领域的产品开发选择。在快时尚品牌逐渐逼得时尚界日程表做出加速改变时,这样的链条也仍未发生本质变化。

而再往下梳理,不说以选品品味形成市场差异化的买手店,哪怕综合性百货公司在选品品类上也会有一定的固有偏好。这多半基于销售平台的自身定位及目标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所以,当消费者有几家忠实消费的买手店、百货公司,那么不管流行的风怎么吹,商家总会上架几件他们偏爱的款式。更何况,这两年各种网购平台还都在致力于利用大数据,越来越精准地“猜你喜欢”。这多少也能解释为什么顾客总会不知不觉买入同一种风格属性的东西。在营销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归为商业控制消费者时尚意识的范畴。

《穿Prada的女魔头》中,Andy身上的蓝毛衣被举例说明品牌、媒体、商业平台是如何联手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最后,一起来看几个“时尚易逝,风格永存”的真实案例

  • 修修,21岁,理工专业大学在校生

  • 姚一,22岁,学生(曾赴日本交换学习半年)

  • 李晴,47岁,公务员

  • 齐昭,22岁,学生

  • 陈依婷,23岁,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姚一,李晴,齐昭均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