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年度最受欢迎观点

有价值的思考,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末之际,我们精选过去一年在华兴闭门会议中最受欢迎的三篇华兴朋友分享,献给各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华兴资本像过去的十三年一样,继续搭建最优秀的创业者与一线投资人的沟通平台。我们筹办了9场闭门会议,有1769位华兴的朋友们参与其中,其中201位华兴的朋友们来与我们分享了最新思考。这些思考围绕着宏观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技、长租公寓等热门话题展开,在会议现场与会后传播中都受到热烈欢迎。

有价值的思考,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末之际,我们精选过去一年在华兴闭门会议中最受欢迎的三篇华兴朋友分享,献给各位。

包凡对话王兴、张一鸣:怎么看待与BAT的关系?

这个对话发生在4月20日第三届“一π即合·华兴π对”上,现场还有来自滴滴的程维与我们分享了同样话题的不同思考。这是继2016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之后 TMD 三位CEO的首次公开聚首。这段对话内容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阅读量超过了23万,视频点击量超过12.5万。

在眼下日渐浮出水面的互联网巨头纵横捭阖战局间,这发生在8个月前的对话,王兴与张一鸣如何看待与BAT的关系,如何看待对方以及其对竞争的理解格外值得重温。

王兴/美团点评CEO

我们的出发点不是看同行,看竞争对手,在美团我们反复讲要以客户为中心,这不是一句空话。竞争这个词经常放在一起说,就变成思维定势了,但其实竞和争不一样,同向为竞,相向为争,所以我觉得我们是竞技。

张一鸣/今日头条CEO

当初各个公司都在围绕一些旧战场或过渡站场在竞争,没有往前看。现在看来,应用商店、PC、传统的搜索引擎业务等都是过渡战场,他们还是太迷恋旧的战场或者旧的事物。现在也是一样,他们倒回来跟头条竞争,是不是影响了注意力看新的事情?

俞德超: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

过去的一年,中国乃至全球医疗领域都取得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许多新的技术在行业中不断涌现,而医疗与生命科技是华兴资本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并深耕的领域。这篇内容是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博士在11月2日第五届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上的主题演讲全文。

俞博士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先行者,全球肿瘤病毒疗法的主要创始人之一,61项专利(包括38项美国专利)的拥有者;他是少数既有很强药物创新能力,又能将创新药物开发上市惠及广大患者的国内科学家之一。这篇主题演讲在峰会现场受到听众雷动掌声响应,会后仅三周阅读量就超过16万。华兴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立足中国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朋友,再次把这篇不可多得的精彩演讲分享给大家。

俞德超/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2016年卖得最好的十个药里面八个是生物药,到2025年生物药将在全球卖得最好的一百个药里面占据57个。中国到现在还是生理盐水、葡萄糖卖得最好。中国有没有生物药?有,有一百多个。有创新药没有?有,有四个。

为什么中国那么落后呢?首先自主创新不行,再就是中国人造的药质量不行,到现在为止中国造的生物药出口是零。第三个中国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小。这是中国整个生物医疗行业的现状。

在下一波创新生物药可能的发展趋势中,CAR-T、基因治疗、用 mRNA 做药、Gene Editing(基因编辑)、CAR-T+Gene Editing将会是5个主要方向,中国今天的生物技术药物虽然仍很落后,但前途光明,生物药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投资机会所在。

寻路人工智能:黑科技催化的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被视为“互联网下半场”的重要风口,近年越来越受各方关注,但巨大的蓝海背后,行业仍面临应用前景不明、估值过高等诸多痛点,一系列问题有待解答。人工智能演变到什么阶段?是否存在泡沫?小公司如何弯道超车?这篇分享来自4月20日“一π即合·华兴π对”的人工智能分论坛。现场对话从1个小时被台上台下的热烈互动延长至3个小时,整理出的文字内容阅读量也在两周之内达到10万。看到如下嘉宾名单,你就理解,在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不容错过的一场对话。

傅盛/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兼CEO

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我认为基础是技术,但技术不是唯一的决定力。第二是产品,你要思考在不完美的情况下怎么组合你的产品,包括重组你对产品的思路。第三是需求,产品和技术的结合是为了满足需求,哪个大的需求一定发生,它就一定能倒逼技术重构。

黄明明/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一种商业模式能否帮助原有行业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我们判断其是否有价值的关键点。小公司的机会,在于专注,把力量用到一点。要在垂直应用场景扎得足够深,自己可以产生数据,然后正向反馈,这是BAT没有的,小公司可以从这方面去寻找机会。

邝子平/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商用的阶段,现在人工智能就进入了棋盘的第二半,每一次的平方所产生的效率都是巨大的。最近确实存在很多伪AI,这确实造成了目前行业的一些虚火。从机会上讲,现在还是蛮令人兴奋的一个时间点,还能够找得到纯技术的平台公司,而不是应用+AI。

汪华/创新工场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AI 由两条腿驱动。一条腿是技术驱动,深度学习、GPU 等的出现成就了很多黑科技企业,但受制于科技、算法,产品大规模应用于生活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黑科技领域更容易产生独立的公司。另一条腿是需求驱动,庞大的数据处理需要由机器自动化处理,将效率大大提升。这个领域产生的公司很难是纯粹意义上的 AI 公司,大多是 AI+场景或者 AI+业务。

吴甘沙/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小公司可以做一些事情:首先,试错要做到更好,试错成本要低。其次,可以有一些创新的策略,第一,边缘创新,找主流市场边缘的垂直细分市场;第二,差异化创新,不一定比大公司做得更好,但做不同的东西;第三,协同创新,两个大公司之间合作往往很困难,但小公司放低身段非常容易进行合作。

徐立/商汤科技CEO

如果创业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形成壁垒,而且在某个行业里面具备关键要素,那就需要在这个领域垂直打通,形成需求、数据、行业的回路,打通闭环。如果核心要素不都具备,就要找准合作伙伴。技术公司做垂直应用,第一要把产品深扎进去,第二需要大量的基础投入和长期的行业沉淀。

余凯/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兼CEO

对小公司来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大公司的射程范围之外。两个因素:对数据资源的独占性,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资源;数据转换成价值的效率,这往往不是大公司的优势,因为一些核心的技术,从零开始投入到最后形成战斗力,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对投资人来说,做成比贵不贵更重要。对创业者来说,拿到足够资源比估值高低更重要。

2017年比往年更加波谲云诡,我们在2016年年终盘点时曾提出“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放弃对将来的短期预测,但这不代表我们随波逐流。恰恰在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我们每个人应该专注在自己看得清值得做的事情上。”我们幸运地看到华兴的朋友们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在过去的一年各有思考各有收获,并给市场和社会带来许多正向推动,华兴与有荣焉。

在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将为大家奉上华兴这一年的成绩单与思考,敬请期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