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首届“中国音乐产业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音乐产业和美国音乐产业有什么不同之处?唱片公司在中国是如何运营的?新媒体在中国音乐产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打入中国音乐市场,音乐人应如何做准备?这些问题代表了北美市场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好奇心。

△30余位学生团队

作者 | 安西西

校对 | 李雪娇

编辑 | 赵星雨

这是一个刮风的晚上,也是进入12月圣诞倒计时的第一天。在波士顿街口,灯光华丽,圣诞扮相的男男女女们互相取笑,簇拥着彼此走进一个个派对现场,开启刺寒冬夜的第一场狂欢。

一批来自中国音乐行业的客人从位于波士顿街921号的David Friend Recital Hall出发,在学院负责职业发展的老师Stefanie Henning女士的带领下,走过四个街口,来到了媒体中心参观。这栋建筑物里既装备了供学生们使用的各种顶级录音混音间设备间,也有正在与MIT、哈佛、Facebook、YouTube等合作的科技项目,更有关于虚拟现实研发的“沉浸式未来”。

与同在波士顿的大多数大学一样,伯克利音乐学院没有封闭式校园,教学楼散落在波士顿市中心各个街道,这一批中国客人是为参加2017年12月2-5日在伯克利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音乐产业节而来。

1、论坛

12月2日早9:20,伯克利音乐学院院长Roger Brown出现在RED ROOM演艺厅,在与嘉宾们寒暄合影后,他上台致辞揭开此次“2017伯克利中国音乐学院产业节”的序幕。在发言中,院长表示自己很喜欢活动文案设计中带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楽”字。

接下来的两天下午里,由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产业管理系创始人兼系主任的Don Gorder,系主任助理Tonya Bulter,副教授Joseph Miglio以及哈佛法学院唱片艺人保护项目(RAP)总裁Jennifer Marr四位主持,分别就“中美音乐产业对照”、“唱片公司的中国生存之道”、“新媒体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影响”和“非中国艺术从业者加入中国音乐产业需要哪些准备”等四大主题,与此次产业论坛邀请的嘉宾展开讨论。

伯克利音乐学院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钢琴和作曲的Lawrence Berk教授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汇集了世界顶尖音乐人才的现代音乐学院,一直有着“现代音乐学的哈佛”称号,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行业发展中都处于风向标的领航地位。

中国音乐产业和美国音乐产业有什么不同之处?唱片公司在中国是如何运营的?新媒体在中国音乐产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打入中国音乐市场,音乐人应如何做准备?这些问题代表了北美市场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好奇心。

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环球音乐高级策略长沈丹扬、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乐听乐动文化有限公司副总张漫、光启传媒总经理马力、格外音乐总裁Alex Taggart、Sony/ATV音乐版权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华山、原创歌手/电子音乐制作人Suby Cheng、SPM娱乐CEO韩晔、福气文化CEO闻震、音乐财经网创始人董露茜、StarMaker Interactive Inc 内容副总裁黄照、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副总裁郭建良、中国音乐世界集团CEO霍绍文等嘉宾,和学生们讲述了他们眼中中国音乐产业正在经历的剧变。

△沈黎晖

在主题演讲环节,沈黎晖介绍了现在的摩登天空,它是一家围绕“音乐内容”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多媒介平台共同驱动的业务布局,涵盖了音乐版权、艺人经纪、现场音乐(音乐节/演唱会/巡演)、线下实体运营、互联网与媒体业务。在诞生20周年的当下,摩登天空先后推出了视觉厂牌和运动厂牌,看似与音乐无关,其实都是围绕“音乐内容”展开的布局。对于未来,沈黎晖也分享了公司的发展蓝图——品牌会员体系,参照了亚马逊的Prime体系,这是摩登天空影响新一代C端人群的一次品牌迭代。临近结束时,沈黎晖强调说:“有时候我们往下跑得太快,反而要往上去做得更多。所以我们投资了3000万元,建了一个很好的录音棚。”

△丁博、王磊

王磊的发言围绕快速崛起的在线音乐市场以及“唱片公司”和“在线音乐平台”之间的博弈展开。2004年,苹果iTunes收入达2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被唱片公司收入囊中。此后,在线音乐平台迅速从“破坏者”的角色转身为“拯救者”,利益捆绑背后的微妙关系在于,一方面,版权费水涨船高,唱片公司获得巨额收入,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天价成本,给平台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平台变现压力巨大,可能面临倒闭。在拐点后,如何共创全新的音乐生态圈,王磊把关键词放在了“开放”与“合作”上。

以聚集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的伯克利音乐人为引子,丁博展示了在这场激烈的围绕版权和用户展开的战争中,网易云音乐强大的运营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对于迅速崛起的抖音、Musical.ly以及各种音乐短视频内容创业平台,丁博表示看好音乐短视频在音乐人宣发方面所扮演的“先发”角色,丁博说:“类似电影的片花,音乐短视频就是歌曲的预告片,并不会替代人们消费音乐,相反,它会触发更多用户对音乐本身感兴趣。”

张漫为学生们讲述了音乐与中国电视媒体从“初恋到结婚”的几个阶段,透露其公司将于2018年推出一档以“音乐节”为核心的音乐综艺节目。“2016年中国音乐节全国一共举办了231场,虽然积聚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但由于缺乏主流媒体的推动,形成音乐节的品牌尚在少数。这一档节目,除了音乐之外,还会围绕音乐节本身策划举办联动餐饮和文化旅游的互动行销活动等。”张漫说。

《对口型大作战》、《十三亿分贝》制片人马力一直在电视媒体从事音乐综艺类节目的策划制作和执行。2015年马力出来创业,从最初20人发展到如今40多人的团队,他表示:“在音乐节目上,我们正在研发更有年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一些内容。”

沈丹扬站在环球音乐中国的视角上,分享了他所观察到的“欧美音乐在中国如何从废塑料到香馍馍”的发展历程。在2006年,中国音乐市场90%都是盗版,华语音乐是整个市场的统治者,但过去这十年中,4G手机持有量在中国迅速上升,版权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核心的音乐公司正处于Pre-IPO阶段,年轻人英文普及水平提高,粉丝愿意为喜欢的音乐付费,沈丹扬认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流媒体市场。

“机会在哪里?”闻震表示,中国音乐市场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独立厂牌和音乐人,中国的数字音乐市场,更年轻一代的成长,音乐细分和多样化的发展等。霍绍文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专业是Music Synthesis。在会上他介绍了中国版权市场所处的环境。对于现场音乐市场,他个人非常看好海外IP引入中国市场后的运营,他所在的公司将把位于泰国的泼水电音大派对S20音乐节品牌引入中国,落地到三亚,“我们会切入现代音乐教育,计划中2018年我们要做格莱美国际青少年音乐营,打造高水平的青少年音乐盛会。”

△华山

Alex介绍了自己在中国音乐行业担当中外沟通桥梁的职业经历和心得,目前格外音乐主要的业务板块包括词曲作者/制作人/编曲的经纪、A&R咨询顾问、版权的管理以及在线营销,格外一年会为100多张专辑提供A&R的服务。华山分享了她对词曲版权保护的看法,以及近两年来Sony/ATV在北京、台北、香港等地举办国际音乐创作营的案例。郭建良讲述了中国偶像团体市场的迅速发展,丝芭团队如何迅速把SNH48模式复制到全国各个城市的历程。黄照分享了外国音乐人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和经验。

△郭建良

董露茜在演讲中梳理了中国音乐财经对2016-2017年中国音乐投融资浪潮的观察。在其后的招聘环节,董露茜补充道:“中国原创音乐和现场音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不过我们需要更耐心地去夯筑基础设施,我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音乐财经及小鹿角智库,就属于基础设施里的一环。”

2、幕后

12月5日晚上8:00,由黄奕钧导演的“华语流行音乐大典”在伯克利剧院举行。

2016年1月20日,伯克利音乐学院与著名古典音乐学院波士顿音乐学院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两校发挥了各自在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方面的学科优势,这座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也很好的被学生们利用起来,成为伯克利学生们展示才华、举办演出的重要场地,这一点也颇让Stefanie Henning女士骄傲。

在当晚的演出中,作品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创下1亿播放量记录的伯克利毕业生余佳运来到现场,来自中国的著名歌手王筝、徐歌阳和田园也参与了演出,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生曲扬与其他几位在校生负责了这次华语流行音乐盛典的大部分编曲工作。此外,产业节还为学生们举办了“大师课”,叶自强、陈超和陈忠宏分别为校内外学生带来了题为《声乐技巧和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结合》、《制作人-别走上我的弯道》和《音乐制作技巧》的演讲。

年仅20岁的大三学生高力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和发起人,演出的早鸟票为8美元,当日票12美元,现场去了800多人,“学校从演出场地、灯光、饮食、排练、混音等方面给我们大力支持。演出最大的遗憾是我们可以在宣传上做得再好一些,把票卖完,票售出了900多张。”

高力之前一直想成为一名歌手,但在学习音乐产业专业后,他个人对音乐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地注册了一间名为Lovesurvive LLC公司,主办过范玮琪演唱会和中国春晚等大型活动。“很多事情我们是先从影响力的角度去考虑的,所以在商业管理的部分,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学习,特别是怎么投资演出,运营管理现场。”提到曾经的歌手梦,这个大男孩稍许腼腆:“不会再做歌手了,我已经决心做商业,而且我很享受干这个。”

据高力介绍,现在伯克利学音乐商业的同学中有30多人是华人,其中大部分会选择去音乐公司实习,一小部分人会选择创业。今年3月,伯克利的中国学生数量从他刚入校时不足百人飙升至接近300人。因此,高力萌发了一个念头,希望在学校举办中国音乐主题论坛的活动。担任伯克利音乐学院中国学生会副主席的他联合了中国学生会主席解赛妮、朱天成、TINA王、谢誉铭、黄奕钧等8位中国学生组成了一支核心团队。

“因为我觉得想把音乐产业做好,必须有热爱音乐的人去做商业。我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和业界大佬们交流,搭建起中美音乐行业沟通的桥梁,这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未来进入中国音乐行业也将奠定一定的人脉基础。”高力说。

在前期拿出策划方案后,高力和学校多位副校长做了深度沟通,校长们都觉得整个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接地气的了解,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学生成为伯克利重要的生源地之一,更关键的是,中国音乐市场正在迅猛发展,这一次活动邀请到的嘉宾都是活跃在版权、演出、艺人经纪、音乐节目、音乐媒体的一线经营者和创业者。从各个维度看,都是一次值得去做的尝试。

在学校活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高力团队说服了学校各个部门给予本次活动3/4的赞助金额,余下的1/4,高力通过拉个人或企业赞助的形式得以解决,中国电信(美国)也是这一次活动的赞助方之一,“除了我们的发型赞助,所有的赞助都用在整个活动的执行上。”高力笑道。

4万美金,这是此次伯克利音乐学院举办首届产业节的花费(初步估算)。学院不仅仅“掏腰包”支持中国学生们做这场交流活动,在宣传、基础设施和人力配置上,都给予大力支持。有30多名学生加入成为活动的志愿者,每一位学生负责全程接送陪同一位嘉宾,伯克利学生的热情与体贴之处也令与会嘉宾们深受感动。

解赛妮介绍道,学校给本次活动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平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活动的不同给予资金补助,学生需要提前向学校申请,纽约领事馆每年也会给各大高校提供一些活动资金,对于经费需求比较多的春晚和大型演出,需要学生们去外部拉赞助,“波士顿本地的餐厅、通讯公司、媒体平台和小型私企,或者资源交换的形式支持,或者直接给资金赞助,相应的,我们给予赞助商曝光机会。”

3、前途

Suby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学生,15岁开始音乐创作,凭借Jazz功底考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后来她在波士顿认识了一些伯克利的学生,她喜欢这种让自由奔放的音乐氛围,于是就决定转去伯克利攻读Vocal和音乐制作这两个专业。现在,Suby是一名女歌手、DJ和电子音乐人。“变化真的太大了!”在Suby读书的年代,电子音乐,尚未在音乐界引起如此大量的关注,那时并未预料到今日电音的炙手可热,在伯克利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嘉宾霍绍文1984年来到伯克利音乐学院读书,后加入华纳和环球担任高层,现在自己创业。“那时还没有多少华人学生。这一次来伯克利最大的差别是伯克利已经发展成为一间很有规模的学府,可学习的课程也更符合市场,设备更齐全。”霍绍文感叹道,现在的学生也更加积极的面对未来,这次活动的参与者都会把握机会学习和增强自我的知识,在未毕业前已经能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和规划。

在伯克利读书的中国学生十分用功。从沈阳音乐学院学士学位毕业后又来到伯克利音乐学院再读一个学位的海宁表示,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到伯克利来,就是为了好好学音乐,所以会很珍惜学习的每一个机会。负责接待音乐财经的大三学生小铭(谢誉铭)的专业是音乐制作与工程,主要专注于录音混音。“其实在来伯克利之前,我在迈阿密大学读了三年电子传媒专业,喜欢音乐才转学到伯克利来的。”小铭转读音乐前父母有点不赞同,觉得这个行业比较靠人脉,但家里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一切得靠他自己。不过这也是伯克利吸引他的地方,除了目前伯克利顶级的教学录音棚设备之外,同学们都是因为热爱音乐而来,老师们在业界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譬如,带嘉宾们参观的Stefanie Henning也曾在环球音乐担任副总裁职位。

由于专业原因,音乐制作专业需要大量的课外录音棚实践,一般凌晨12点才能从棚里出来,凌晨4点、6点离开也时常发生,睡几个小时上午10点准时去上课,休息时间也是碎片化的,年轻有热情愿意学习也就坚持得下来。“专业老师不用说,同学的人脉老师的人脉,对于毕业之后我们在行业内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身边的同学每天谈论的是音乐,呼吸的是音乐,在音乐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毕业后,小铭想当一名专业录音混音工程师,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录音棚及工作室。

△解赛妮与高力

解赛妮来自北京,目前伯克利音乐产业管理专业(Music Business&Management)大三在读,她一开始就渴望在音乐产业里工作,当初申请的大学全部都是和音乐产业相关专业的学校。解赛妮现在担任伯克利中国学生会主席,负责策划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比如春晚、沙龙以及为同学们寻找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她对未来的规划是大四先申请一些公司的实习,再看是否考研还是工作。解赛妮说:“从制作人、词曲作者、歌手乐手到录音混音师,我身边的朋友们都非常热爱音乐,带着最纯粹的初衷而来,我非常庆幸可以来这里。我一直很想从事艺人经纪、市场营销和宣传策划方面的工作,中国音乐市场潜力巨大,我也是这半年才开始慢慢考虑创业的,但目前我更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经历。”

△马力、董露茜、Mathew Nichole、任重远(中国电信)

负责伯克利音乐学院国际事务工作的老师Mathew Nichole是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12月4日于学院内举办的晚宴上,他介绍道,自己已经去过中国6次了,他对中国音乐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未来能与中国业界保持更加紧密的沟通,Mathew对音乐财经说:“我去过成都,那里正在建设成为一座音乐之都,另外,高晓松是一个有趣的人。”Mathew还特意为音乐财经推荐了伯克利Lab正在进行的一项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版权分成的创新产品,目前已经和主要版权方达成了版权合作。

毫无疑问,伯克利的中国学生们将成为中国音乐市场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库之一。在论坛上,沈黎晖发出召唤:“如果要做事,就尽早回到中国吧,这里有太多的机会了。”张漫也数次表示,行业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很缺,“比如我们的音乐节目就需要大量优秀的编曲人才。”

如今,伯克利音乐学院每年都会在中国不同的城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香港)开展招生工作(任何伯克利相关的咨询可发送邮件到tlee6@berklee.edu)。

近年来,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中国学生呈成倍上升趋势,从纽约来参会的摩登天空美国负责人Michael Lojudice用“BOOMING”这个词形容中国学生的增速,他看到美国业界对正在冉冉升起的中国音乐市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美国,学生们需要与中国音乐市场保持长期紧密的联系,但是在企业界,更高层面的沟通还很缺乏。”Michael总结道。

本周轮值编辑:赵星雨

联系方式:keith.zhao@chinambn.com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