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方法做读书笔记最高效?

人的记忆就是不断遗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笔记。

01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当你自己有这个疑问的时候,我感到很是开心,因为你没有丧失人类一直拥有的天性:好奇心。

之所以想要让你做读书笔记,是因为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

人类记忆任何一样东西,只要过了20分钟,能记住的,可能只剩下58.2%。最初的遗忘速度非常快,到最后会逐步平缓下来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在记忆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忘记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才能将遗忘的情节或者内容,给补回来。

但如果你没有去回忆或者将之前逐步遗忘的东西给补回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你就会陷入“睡眠者效应”

二战期间,每个国家都通过制作电影的形式,来鼓舞士兵们的斗志。美国的陆军部想证明这些宣传手段是否有效,于是也制作了一部宣传电影给士兵们观看,结果却很是让人失望:

电影对于唤醒士兵们的斗志,一点作用都没有。

可就在9个星期之后,心理学家又对士兵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9个星期之前看过电影的士兵明显比没有看过电影的士兵更有激情,更有斗志。

由此,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理论:人们对于目的来源的认知要比表达论据的认知减弱地更快一些。

也就是说,当你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及时进行分类和记忆,很快你就会遗忘掉知识的来源,即使你还记得大概的情节。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明明这个理论我知道,但就是想不起来是哪一本书,或者是哪一位教授提及过,“睡眠者效应”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

做读书笔记,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一种情况,让你脑中记忆的东西,能够随时知道来源和回忆起当时的情境。

02

如何去选一本好书

讲真,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对于一个想要做读书笔记的人来说,选一本好书再开始,就好比选对了一个人再谈恋爱一样,毕竟大家都怎么说来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有以下的建议可供参考:

1,求助于外物媒介。

当我确定某个时间段需要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时,我会去豆瓣上搜索这类书籍的书签。

例如我搜索的是“心理学”这个书签,结果按照综合排序来看的话,都是网友评价很高的书籍,逐一进行筛选可以节省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然,我从不提倡只从单一的网站上确立任何的取向和价值观,当你在豆瓣上进行搜索之后,我建议你也把同样的问题,在知乎,公众号,朋友之间进行发问。

例如可以在知乎上搜索“有哪些心理学入门的书推荐?”,该问题中热门回答提到的书籍,也可以做为你选书的参考依据。

2,有kindle的话,在买书之前,一定要选“发送样章”。

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在荷尔蒙的刺激之下,经常盲目地买书,但有些书光看别人的点评还有书名,你完全不知道它有多烂,只有当你选择“发送样章”,观看了目录还有部分章节之后,你才会大呼:

擦,还好我当时没有买,要不就坑了个爹啊

当然,如果你事事谨慎的话,也可以去线下书店看完之后再决定买不买,这样可能会多少浪费你的时间。

03 终极问题来了,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1,以“能坚持下去”的原则为前提。

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刚刚开始的时候,也兴趣十分盎然,就像有不少人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几天之内也能保持极高的战斗力,但过不了多久,也就恢复了原形。

所以,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要以“能坚持下去”的原则为前提,当你个人比较懒惰时,可以简简单单地记录下最近读了哪本书,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例如:

2017年9月8日,我读了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打破了很多我之前固有的思维方式,读后受益匪浅。

一句话读书笔记,可以做为刚刚启动时的催化剂,很多人之所以对做笔记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导致自己的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于是越做越没劲,越做越不开心。

记住,开心是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2,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文综成绩特别好,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或者特别努力之类的原因,而是我每次在做笔记的时候,只记对我有用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那究竟如何判断所读的东西对你是否有启发,有用呢?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提倡用这样的一种方法:

1)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用的那一页给折角。

2)重读。

整本书都读完之后,把折角的地方再细细地重读一边,如果还是觉得有用的话,把折角页的另外一边也折一个角。

3)标记。

把折起两个角的地方,再重读一边,如果第三次阅读还是觉得欣喜若狂,就做好标记,以便今后查看。

我见过很多人在看书的时候,总觉得全本书都是重点,于是用这个笔,那个笔划了又划,最后导致整本书都乱七八糟,什么都记不了。

把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做人方面,都是必要的。

3,抓完重点之后,就开始做读书笔记。

承载读书笔记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纸质版本,就是用笔记本的形式,来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感悟等等,另一种是利用电子产品,例如印象笔记,微软的ONENOTE,各种思维导图等软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里我不要求大家都用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用地舒服就行。

关键是做笔记时,应该记下什么关键因素。

这里我建议大家在做笔记时,可以以“摘抄+感悟/评论”的形式来进行。

摘抄的格式可以是以下这样的:

[170908]《清醒思考的艺术》/ 罗尔夫·多贝里 /中信出版社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理性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气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一句话,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P134)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原来就是社会性懈怠的一种,只不过当超过两个和尚的时候,整个群体就陷于瘫痪之中。

上述的读书笔记,包含了以下的几个因素:

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摘抄的部分+感悟。

这样就比刚刚开始的一句话笔记要清晰明了许多,坚持下去的话,能让你获益匪浅。

4,用“输出”来强化“输入”。

很多人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但还是会这样跟曾少抱怨:我读书笔记是做了不少,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对我的生活、工作、学习有所改变啊!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用“输出来带动输入”的方式加以解决。

例如你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哪些可以提升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的书籍?

对于手握大量读书笔记的你来说,觉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简直是小case,但如果你真正回答起来,发现在将学习的知识,转换成文字的道路上,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它需要你组织好语言,锤炼好文字,故事引入的时候,要恰当得体,段落分布时,还要注意美观......

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转换成属于自己的文字,才能发现自己有哪方面的不足,从而才有机会加以改正。

所有看起来非常容易的事情,只有当自己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5,固定化使用读书笔记的场景。

当每一件事情固定起来,我们就会养成习惯,养成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需动用意志力的资源,就能完成某一件事情。

例如当你每天早上起来,你不用花半点心思的时间,身体就会很诚实地带你去刷牙,你长年累月已经把刷牙固定成习惯了。

所有,我建立你每天在某个时间段里,花固定的时间去温习你所做的读书笔记。例如可以在晚上睡前的半小时内,翻翻自己之前做的笔记,这样既可以让你回忆起之前的东西,如果有疑问的话,还能带着问题入眠,说不定在睡觉的时候,就找到答案了呢!

 

曾少贤,知乎百万赞答主,只写切实有用的干货,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读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和成长才是这辈子最好的春药。微信公众号:曾少贤(tobefun2017)

 

来源:曾少贤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