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汽车流行高腰线设计,但真的好吗

古人可没说因为有这三分险就不骑马不赶车了,该走的路不还是要走嘛!

始终对这样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十几年前的某时某地,一辆帕萨特B5和一辆国产第一代迈腾并肩停在一起,将新老两代车型的设计风格映衬比较的那么强烈。

 

B5腰线平直:前脸望向正前方,一派闲庭信步的平和自然,而迈腾的腰线前低后高,目光凝聚在车前不远的地面上,车尾稍撅,姿态像是随时要蹬地起跑的田径赛手。

 

彼时的第一代迈腾刚刚上市,采用了最新潮的高腰线设计,车头压低车尾上扬,狭长的车窗将整车侧视的楔形动态强调的非常强烈。

 

从那时开始,高腰线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设计风格,大大小小的车子都收紧了肩膀绷起了肌肉,做出随时起跑前冲的架势。就连一直以雪茄型车身为传统基因的捷豹XJ,也顺应潮流将下压了四五十年的车尾高高扬了起来。

 

从车外看起来的动态和速度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种设计与Turbo增压发动机的逐渐流行在时间轴上是契合的,内在动力的陡然提升和造型姿态的前冲甚至带点侵略感在驾车者的心理层面很自然地融合起来,更使得高腰线广受欢迎。

 

设计师也深受此影响,画笔甩出来的线条齐刷刷的全是前低后高的腰线和肩线,尤其对于新世纪才接触汽车的新生代设计师来说,简直就是默认伟光正的美学公理。

 

不过,高腰线设计拉高了窗台高度,让车窗透明区域变得狭长,车门在上下方向变得宽大,这使得驾乘者的侧方视野急剧变小。

 

前排驾乘者的视线被“自(qiang)然(zhi)”的引向仪表板和前方,由于腰线后段上扬更显著,后排乘客的侧视野也就更差了,基本上视线下部的三分之一完全被大片的车门板充斥,就像被硬生生裁出来的宽荧幕,扁的厉害。

 

于是后排的人不得不往中间偏偏头,将视线投向前排仪表板的中控区域,或者看光秃秃的座椅靠背,或者干脆低头玩Pad、玩手机去了。

 

渐渐地,很多人都忘了把胳膊架在车门上开车,享受“兜”着风前行的乐趣,还有停车时双臂扒在车窗上看车外、和外面的人说话的亲切。

旁边的车子驶过,你只能看到一个个没有肩膀的人头长在高高的窗台线上,或者是像切西瓜游戏一样削掉一块的半个人头——他们都在看手机。没办法,除非是靠着头枕向上向远看,否则往外平视真的有点费劲。

 

MPV和带有较大第三排车窗的SUV会好一些,高车身使得车窗比例大了不少,从里往外看也就方便了。但你只能和相同的车型里的人实现沟通,因为你看旁边轿车的时候,只能看到他们的肩头和大腿,头脸都被车顶挡住了,而且他们根本不愿看你,因为你的车在他的侧视野里根本就是一堵讨厌的、了无生趣的墙。

 

孩童们仍然能够发现侧方世界的乐趣,但他们要跪在甚至站在后排座椅上,才能把胳膊完全架在车窗上,将头探出车外。成人很难完成这个动作,因为头会被车顶挡住——车窗上下尺寸太小。

 

天窗的出现满足了小家伙们连通外部的渴望,他们可以站在中央扶手上把半个身子探出来,迎着风环顾整个世界。

 

大人们也有这样与外界沟通的本能愿望,正如没有人会不喜欢大大的落地窗,也没有人会不喜欢无遮无拦的全景天窗。

 

其实只要车窗线足够低,只要你不着急赶路,你一定会下意识的、自然而然把胳膊架上去,让弯曲的手肘成为车内与车外的连通,或者会伸开五指感受柔软的风速(还有空气杯的尺寸),也或者把小臂完全垂到车外面,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做……

敞篷车无论大小总是让人感到浪漫,总是出现在婚车队伍的前头,其实也是这么自然的原因。这是汽车原本应该带给人们的情趣——不仅仅带你奔向远方,也带你领略沿途路上的风景,结识其他或快或慢但总是与你同行的其他车,还有里面的人。

 

没错,这的确有危险。外面的车、外面的人都可能是危险,你送过去的笑脸换来的可能是疑问和厌恶,拂过你胳膊手掌的也不只是似柳春风,还有可能是硬硬的树枝甚至前车蹦起来的石子儿。

 

古人也云,行车走马三分险——但是那又怎样呢,古人可没说因为有这三分险就不骑马不赶车了,该走的路不还是要走嘛!(未完待续)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