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卖楼少买地囤现金 这家房企2017年要这么干

房企的战略转变,可以作为普通购房者的决策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过去的五年中,旭辉基本踩准了土地投资的节奏,成为了中国成长最快的房企之一。如今,它以保守派自居,随时准备应对市场上的任何风险。

3月8日,旭辉控股(00884.HK)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召开2016年业绩说明会,宣布正式跨过了500亿门槛,同时发布了2017年“多卖楼、少买地、囤现金”的发展方针。

搭上楼市的顺风车,旭辉在2016年的合约销售额达到了530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了“六年翻十倍”的业绩增长速度。旭辉的合同销售均价从2015年的1.47万元/平方米上升到1.82万元/平方米。

旭辉集团总裁林峰宣布,2017年的销售目标为6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上半年大举拿地后,旭辉就变得非常低调,谨遵着“保守拿地”的原则。公开资料显示,旭辉在2016年没有拿一块地王。根据旭辉公布的数字,2016年平均土地成本为3700元/平方米,相比2015年的6680元/平方米,下降了接近50%。

“一年要参拍的土地大概有两三百个,能成交的估计只有一二十个”。旭辉拿地价格大跌,除了土拍市场上的保守,还因为其捡漏策略——有55%是通过兼并收购来的,公开市场拿的地只占了45%。而这一策略将会成为之后的主旋律,“中小开发商退出,有更多的并购机会”。

旭辉董事长林中甚至断言,2017年收购的占比会达到60%。

与此同时,旭辉注重现金,2016年的回款达到504亿元,在年底时手握203亿元现金。

评级机构穆迪将旭辉控股(00884)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高至正面。穆迪分析师表示,鉴于公司销售执行强及土地购买战略谨慎,正面评级展望反应其预期。穆迪预计旭辉未来两年收入将增长25%-30%。

旭辉的保守心态也反映在项目开发上,合作开发占比越来越大,根据统计,其45%的销售额归属于合作方。

旭辉希望在五年内完成30个城市的全国化布局,为1000亿规模奠定基础。2016年,旭辉进入了宁波、佛山、郑州、济南和三亚。按照其规划,2017年至2020年,每年平均新入两个城市,今年以来,旭辉已经新进入了无锡和香港。旭辉表示原则是“高点不进新城市”。

根据其董事长林中所说,进入香港“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旭辉的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2016年底,旭辉拥有175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仅2017年的可售货值就达到1100亿元,按照旭辉的规划,2017年将有35个项目进入市场。

2016年,旭辉在上海、苏州和北京的销售额都超过了100亿元,换言之,这三个城市为旭辉贡献了60%的销售额。但是这些城市在2017年的压力不小,旭辉的判断为“一线城市量缩价稳,热点二线城市量缩价跌”。根据林峰的表述,旭辉在2017年看好强三线城市和热点之外的二线城市,认为它们会“量价齐升”。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表现,林峰认为地产商虽然会在2017年承受压力,但是由于之前项目的结转,2017年的业绩仍然会是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大房企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2017年,林中为旭辉定下的九字方针为多卖楼、少买地、囤现金。“上半年将会加快抢收变现、锁定利润,快速销售囤货,减少积压”。

对于新业务的开拓,旭辉依然持谨慎态度。林中认为,旭辉不会改变商业的比重,不会转型经营持有型商业地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