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1984终将过去,我的美丽新世界总会到来

在那个未来世界中,每个人都很快乐很幸福,都被塑造成那个社会的一部分,在其中运转,维持稳定性,也在享受着那个社会给予的幸福。因为这个未来世界社会机制的核心,就是幸福,这个人类的最终追求。

我们先开个脑洞,幻想一种未来,一个所有人都很幸福快乐的未来。

幸福,不就是全人类的终极追求吗?如果能够有这样一个未来,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先幸福起来,而是能让所有的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幸福,岂不美哉?

一、当一切欲望被满足

在这个未来世界中,人们的所有欲望,都得到了满足。吃喝不愁,有很多娱乐方式供你选择,大家每天都很开心,甚至啪啪啪的欲望,也都可以充分满足。

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怎么可能轻易得到满足?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如何实现?

首先,要设立等级制度,把所有人分成五个级别,ABCDE。A等和B等人英俊、美貌,有好身材、高智商,从事的都是一些脑力劳动。D等和E等人身材矮小,丑陋,智力低下,从事的都是一些体力劳动或者肮脏辛苦的工作。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未来当中,D等和E等人不觉得痛苦反而还很快乐,B等和C等人也不会去嫉妒A等人。如果我告诉你,在这个社会中大家都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从不怀疑这个社会,并且都很满足于自己的现状。那么这样的一个未来难道不好吗?

有人会说这种设想太不政治正确了,等级制度是很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样的一个未来,人们怎么可能幸福?人人生而平等你懂不懂啊。

先别着急,我知道这种价值观语句你背得很熟。但是如果在那样的世界,人人生而不平等呢?别忘了,我们的终极追求是幸福,如果大家都幸福了,平不平等还有什么所谓呢?

在这个未来世界中,所有人都是被人工培育出来的。而这种不平等,在每个人出生之前,都已经设定好了,他是ABCDE哪一个等级的,甚至这个人长大后做什么工作,都是被事先安排好的。

比如,社会需要一批处理垃圾的E等人,那么就培养一批胚胎。这一批胚胎,都从一个受精卵而来,不断地复制分裂,可以培育出几十个长得一摸一样的人。

由于他们未来的职业都是设定好的,处理垃圾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也不需要美丽英俊的相貌,所以就可以人工设置他们的智商,改变他们的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时候,调低氧气量,让他们缺氧,还要注入酒精,这样胎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就会很低下很迟缓。这样培养出来的一批人,也不需要会读书识字,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足够了。

就这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育什么样的人,需要高智商的,我们就培育高智商的胚胎,需要低智商的,我们就培养低智商的胚胎。而且这样呢,世界的人口总量我们还控制得住。

当然这还不够。要让每一个人接受自己的等级,接受这一套制度,热爱这个未来世界,光靠人工培育还不够。还需要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不断地对人们进行暗示教育。就是在他们熟睡的时候,反复地、不停地用一种轻柔地声音播放录音。

比如针对一名C等儿童,就不断对他说:“我是C等人,我因此很高兴。D等人太笨,需要做着繁重的劳动,我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他们什么都学不会,E等人就更糟糕了。我是C等人,我很高兴,那些A等人智慧又美丽,我应当尊敬他们,为他们服务。”

就这样,人的阶级意识,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深植于大脑当中。每个阶层的人,都从不怀疑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感到痛苦。

除了阶级意识之外,所有人的价值观,也都是通过这种暗示教育形成的。比如为了鼓励人们消费,培养人们的消费欲望,就在他们睡眠的时候,耳边不停播放“衣服破了就买新的,不要修补,扔掉比修补好,越缝补越穷,越缝补越穷”。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每个人婴儿时期就开始,不停地进行各种睡眠教育。因为上万次的重复,就可以造就真理。

当然,为了要让这个社会机制稳定有效地运行下去,就得让人们对被灌输的这些价值观深信不疑,避免人们产生怀疑。尽量少让人们思考,尽量少让人们接触艺术和书籍,避免人们接触那些激情地、有思想的东西。当然不是封杀,那多费劲,让人们不喜欢这些东西不就得了吗。

怎么做到?还记不记得巴浦洛夫的那只狗?每次喂狗的时候都摇铃铛,久而久之,哪怕没有食物放在眼前,但只要一听到铃铛的声音,狗就开始流口水。

同样,这个未来社会也需要对儿童进行类似的训练。把玫瑰花和书籍放到孩子们面前,等他们伸手去抓的时候,就想起刺耳的噪音,然后让地板通上电,不断地电击他们,让他们痛不欲生。反复这样训练,等到最后,只要把花和书放到他们面前,这些小孩的脸就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扭曲,不停地哭喊。就这样,建立起了一种人们对书籍和花朵,本能的、生理上的厌恶。

所有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暗示和训练,就塑造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是他们成年后的心灵。

等成年之后,再给人们充分的物质和娱乐。每个人都能享受宽敞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便利的交通。科技也很发达,疾病都被治愈了。人们有各种各样丰富的娱乐活动,看着感官刺激的电影,没事就让他们聚到一块high,玩各种各样的社交游戏,人们无比快乐,而且一直快乐。

再鼓励人们消费,鼓励性开放。一切活动都是以促进消费为目的。性行为就像握手一样简单普通。在那个世界,人们的一切欲望都被充分的满足。

他们想要的一切都能得到,他们得不到的,也从来不曾想要。

那个社会没有家庭、没有父母、没有子女,因为人们不再需要承担繁衍的义务,。在这个未来世界中,也不再需要宗教,因为人们相信的是幸福与稳定。所有人都很幸福,那个世界非常稳定。爱情、母亲、信仰、理想,都通过暗示教育,成为令人厌恶的、低俗的、猥亵、可笑的词语。

并且一切阻碍那个社会机制的东西都需要被遏制。尽量避免让人们孤独,尽量少创造让人们独处和思考的环境。也不需要艺术、书籍或者爱情。爱情这种激烈的,能让人产生激情的东西,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不鼓励。人们只要充分享受性的快乐就好。

最后,还给人们分发小药丸,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了一丝丝不愉快,只要吃上一颗,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

在那个未来世界中,每个人都很快乐很幸福,都被塑造成那个社会的一部分,在其中运转,维持稳定性,也在享受着那个社会给予的幸福。因为这个未来世界社会机制的核心,就是幸福,这个人类的最终追求。

二、到底不幸福在哪里

没错,前面我们幻想的未来世界,就是《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场景。书名很讽刺,叫做《美丽新世界》,但读者丝毫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所在,整本书弥漫着悲观主义氛围。

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人都快乐幸福的世界,我们读着却开心不起来?人人幸福快乐,这不就应该是天堂的模样吗?

书里面一位生活在这个秩序之外的野蛮人,对美丽新世界的管理者说:“我不需要舒适,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

管理者回答说:“那你是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所以说,美丽新世界不是天堂,因为没有地狱,哪来的天堂。

阿道思•赫胥黎的这本《美丽新世界》写于80多年前,与《1984》和《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原本这本书在国内不那么有名,不如奥威尔的《1984》那么声名显赫。但是这些年,人们好像越来越发现,《1984》的那种把全世界笼罩在压抑恐怖气氛中的世界,不太有可能再发生了,而我们正朝着《美丽新世界》的方向走去。

因为1984的那种痛苦和恐怖,人们一直都非常警惕,但美丽新世界真的让人无可奈何。人们可以抵御痛苦和恐惧,但却不能抵御幸福,不能抵御快乐,赫胥黎想象的世界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亲切又惊悚。

我们再来冷静仔细地看美丽新世界,这样一个未来,它真的不好吗,不好在什么地方?

别忘了,我们刚刚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这个美丽新世界,是站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立场上去判断的。

而对于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来说,物质条件和娱乐都极度丰富,没有痛苦没有压力。他们不用面对高房价,不用面对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没有就业压力,社会也一点都不冷漠,每个人都很快乐幸福。这样的未来到底不好在哪呢?

有人会担心,如果我是A等人那么我可以接受,但如果我是D等E等人怎么办。投胎也是技术活,一旦投胎不好,我一辈子都只能做下等人,连咸鱼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不用担心,美丽新世界中,如果你是低等人,你依然很幸福,因为你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你根本都不会去期待咸鱼翻身。

就像你养的宠物狗,在智力上根本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但它有的吃有的玩还可以出去遛弯,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那么它就很幸福快乐。

它会质疑你们之间的地位不同吗?它会因此而痛苦吗?你在玩手机,它并不关心你为什么在看手机,它也不关心里面的内容,因为这超出了它的理解范围,所以它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欲望。同样,在美丽新世界中,任何人也都不会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等级较低而感觉痛苦。

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的那个人类叛徒,他明明知道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但他能在那个世界中享受到无尽的快乐,不用再回到现实去忍受艰苦的环境,就那样活着不挺好的么。

也许有人说,那样的世界不公平不自由。NO~我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因为在那个世界,你首先,并不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公平、平等、自由这些概念。即使你有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你也不会怀疑,因为你的人物已经接受了这套世界观的设定,别忘了有暗示教育。

更何况人们追求公平,追求自由,最终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幸福快乐。既然每个人的幸福快乐都已经有了,那平等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美丽新世界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不同,就认为他们的世界有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旁观者,凭什么说别人过的不幸福呢?哪怕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被人为塑造的,哪怕所有人都接受过了暗示教育。那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是被其他人塑造的呢,你就怎么那么确定你的心灵不就不是被暗示过的呢?

那么这个美丽新世界,问题到底在哪。

我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我自己的看法。美丽新世界的问题在于,人类不存在了,是一种自我毁灭。

这源于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

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电影《黑客帝国》,还有去年很火的美剧《西部世界》,在这些世界当中的人,怎么样知道自己是活在真实世界当中,而不是活在一个被别人设计好的虚拟世界当中?你怎么知道你看到的是真的?你怎么证明你所在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你怎么证明自己是真实的。

笛卡尔就是一个这样怀疑的人,他怀疑一切。他担心,会有这样的一个恶魔,人们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个恶魔给我们创造的幻觉。所以笛卡尔他怀疑自己所看到,所听到,所认识的一切。

可是最终当他怀疑到“自己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一问题的时候,他发现,他可以证明自己真实存在了。因为他自己的这份怀疑,就是他自己思考的一部分,如果一个正在思考的我不真实存在的话,那么我的思考就不存在,包含在思考中的这份怀疑也就不存在。

所以可以反证,当我在怀疑,当我在思考的时候,我就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思故我在”。

放到美丽新世界当中,在那样一个世界,没有人思考,没有人怀疑,这样的一个世界就不存在真正能称之为人的人了。所以说人类不存在了,是一种自我毁灭。

这样的一个美丽新世界,我不喜欢。

三、通往美丽新世界的路上

我们跳出这个幻想的世界,也先不纠结这个世界到底不好在哪。

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美丽新世界会出现吗?

在这本书出版了20多年后,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又写了另一本书,叫做《重返美丽新世界》。后者不是小说,而是赫胥黎结合当时世界的发展状况,所写的一本社会学和人类学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探讨的,反而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个向着美丽新世界迈进的现实世界。

美丽新世界中的景象,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开始发生了。

大名鼎鼎的《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曾评论说:赫胥黎所担心的,不是书籍会被禁止,而是人们自发地不再阅读书籍;他担心的不是人们无法获取信息,不是人们无法获知真相,而是真相被淹没在各类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人们只会被动地接受;他担心的不是物质贫乏,而是科技发展使物质充沛,人们被消费主义所淹没;他担心的不是文化被禁锢或枯萎,而是人们沉浸于无尽的娱乐消遣,文化变成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文化,人性在科技和娱乐中消失殆尽,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比如针对物质消费,赫胥黎写过这样一段话:“找到大众的欲望、恐惧和焦虑,将这种欲望与恐惧投射在要销售的商品身上,然后以语言或符号的象征构建起一座桥梁,消费者穿过这座桥梁,便能将事实转化为补偿性的迷梦,做了这梦,消费者便生幻觉,以为一旦购买了此商品,便能梦想成真。”

这段话的描述是不是很熟悉,想想我们现在所处的消费社会:我们买的不是饮料,而是一种怕上火的安慰;我们买的不是汽车,而是经销商给我们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社会地位的幻想;我们买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知识的错觉。

再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类新媒体、社交媒体。你再也不用担心获取不到信息。各种各样杂乱的东西充斥着你的手机屏幕,只要你还想看,轻轻向下拉动一下手指,新的一批海量的信息又向你扑面而来。人们总是警惕被他人控制,但却非常容易忽视自己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

甚至更令人痛苦的是,美丽新世界中,任何一个等级的人都不会去嫉妒或者尝试变成更高等级的人,一个E等人看到A等人,不会有仇富心理,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屌丝,不会有情绪,他们依然很快乐幸福。

但现在充斥各类信息的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让所有人看到了所有人的生活,人们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不满、焦虑和妒忌,反而更加强烈。这还不如美丽新世界。

换句话说,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很幸福,然而站在通往美丽新世界的路上,人类并不幸福。

赫胥黎曾经对《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1984终将过去,我的美丽新世界总会到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