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中国经济必须做好三方面调整,首先是让所有人有信心

吴晓求强调,经济发展不是依赖于政策的短期调整,而是依赖于制度的长期稳定,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不现实的。

2024年3月27日,海南琼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言。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周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面对内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外部世界的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必须做好三方面的调整。

他说,首先是稳定投资者、消费者以及所有市场主体的信心。“当人们的消费很难升级、很难扩张的时候,投资出现结构性问题,外部不确定性又出现了,经济要得到很好的增长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市场主体的信心稳定下来。”吴晓求在博鳌论坛“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说。

其次,他表示,必须走上正常、规范的市场经济道路。“过去那种大扩张的时代结束了,过去天天和政府官员搞在一起的时代也结束了,我们要走上正常的规范的市场经济之路,这(要求)对市场主体有深刻的理解。”他说。

第三是关于政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吴晓求说,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不是依赖于政策的短期调整,而是依赖于制度的长期稳定,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框架,才能让市场主体有明确的预期。

“完善的制度比频繁的政策调整重要得多,政策的适用性很重要,稳定性很重要。”他强调。

吴晓求说,如果这三个方面及时地改革调整,中国经济实现5%的增长没有问题。

参加同一场分论坛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通过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发掘新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潜力和传统产业的追赶空间,以及推进必要的改革措施,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5%。

林毅夫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出口部门。出口增长在过去几年显著放缓,远低于之前30年的水平,这不仅对出口部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得原先基于高增长预期的投资变成了过剩产能。出口部门的困境进一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进而影响到就业和家庭收入,使得消费增长也变得困难。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但在家庭收入未实现实质性增长的情况下,消费增长的动力显然不足。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幸运的是,中国的政策空间相对较大,政府负债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这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可能。”林毅夫说。

他还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性的新经济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域有很多机会,因为新经济与技术创新有一个特性,研发周期特别短,最主要的投入是人力资本。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国家,首先有人才优势,其次,有全世界最大市场的优势。技术突破以后如果能马上应用进入大市场,能拉低成本,标准可能变成世界的标准。新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传统产业的追赶优势,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优势。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