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提通过存款利率带动融资成本下降,LPR调整或不远

人民银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强调,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2022年4月14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摄影:王玉/界面新闻。

界面宏观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带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22日,国有大行与部分股份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调降幅度在10-25个基点,这也是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商业银行第六次大范围下调存款利率。分析人士当时就指出,存款利率的再度下调为2024年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下行打开了空间。

不仅如此,2月5日,金融机构迎来2024年首次降准,这次央行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同时,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至1.75%,通过“定向降息”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全面降准+定向降息”,叠加此前商业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推动LPR下行,达到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目的。这样来看,LPR报价下行只是时间问题,最快可能在2月落实。

在谈到下一阶段政策思路时,央行还表示,要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央行特别强调,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通过部分贷款到期回收后转投更高效率的经营主体、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化出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这些因素也会对今后信贷和融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央行称。

央行指出,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虽然不体现为贷款增量,但使用金融资源的主体效率提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比如,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动能领域与直接融资的金融支持模式更为适配,也会对贷款形成良性替代。

在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再次强调,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

“比如,我国俗语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经营主体都会追求‘开门红’,大的项目一般也在年初开工建设,还有年初的春耕备耕,春节前的工资发放,这些都会有季节性影响。为应对疫情冲击,近几年宏观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贷款也进一步增多。”

“应当看到,经济回升向好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关键是把握好‘度’,平抑不正当竞争、‘冲时点’等不合理的信贷投放,而不是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正常的季节规律,更好地促进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央行说。    

此外,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还包括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效支持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