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积极信号 | 上海两会

对于今年上海经济发展,报告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将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等。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今年的经济发展,报告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

2023年实到外资创历史新高

龚正说,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元、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373.6万亿元、增长1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956家和561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总部达到40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增长6.6%,增速快于经济增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7%、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公园162座、累计达到832座。

多个首创和第一

报告透露,过去一年,上海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8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C919国产大型客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商业运营。

2023年,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新增47家、总数达到1771家,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启动运行,“互换通”正式落地,上海区域股权市场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获批启动,30年期国债期货、航运指数期货、氧化铝期货、科创50ETF期权等一批新产品上市交易,全市存款、贷款余额分别突破20万亿元和11万亿元。

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创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深入推进,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上线运行,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交易顺利完成。

在2023年成绩单上还有多个“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排名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推广35.4万辆,保有量达到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904户、增长28.1%,企业总数289.2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比重达到85%,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6.8户、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预期增长5%

根据报告,综合各方面因素,上海今年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上海首要工作是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在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方面,报告透露,上海将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仪器设备、科技数据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共享力度;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模式。

同时,上海还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在稳经济方面,报告要求加强传统的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以外,还提到了优化营商环境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在提振消费方面,今年,上海将办好第五届“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实施商圈能级提升行动;大力促进文旅新消费,加快培育数字消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市时尚消费等新热点,巩固扩大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重点领域消费。

2023年,上海重大工程投资完成225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增长13.8%。今年上海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预计将建成机场联络线、17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建成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东段等重大项目。

2023年上海实到外资创新高,今年还将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例如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在营商环境方面,上海今年将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健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企业圆桌会等交流沟通机制,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增效、以更快速度回应企业诉求;深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探索一批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创新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优势。

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也做出了相应安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