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固态电池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困难重重。

文|买车家

自从今年丰田高调宣布要大力发展固态电池之后,似乎国内市场也迎来了一波固态热潮,不少电池企业乃至车企都开始跟风,规划起了固态电池的产品线。有趣的是,当固态电池被炒得越来越火之时,丰田却跳出来说要把固态电池的量产商业化时间从原来的2027年左右,推迟到2030年。

如此看来,就连丰田也觉得,固态电池这东西的确距离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么为何汽车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会如此困难呢?而未来的汽车又真的需要固态电池吗?就在上个月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上,不少来自电池行业的专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对于固态电池前景,来自零跑汽车的副总裁宋忆宁表示:“我这边是主机厂。其实对于固态电池,包括我自己,对全固态来说我还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我觉得虽然说现在丰田说率先于2027~2028年,我认为至少得2030,因为你没有发现新的介质,成本达不到商业化的要求,就不能批量化”。

也就是说,站在宋总的角度来看,目前固态电池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合适的电池材料作为介质,这里所谓的合适并不单纯指的是能够达到性能要求,还要满足商业化量产的要求,说通俗一点,就是获取容易且价格便宜。如果汽车固态电池的造价居高不下,那么性能再好也不可能被应用。

由于全固态电池的导电介质互不相容,理论上来说,在自然界里是无法找到可以直接利用的介质的,这与传统的动力电池有着很大不同,即便传统电池的原材料开采以后也需要做技术处理,但总体来说,成本是可控的范围,而固态电池的介质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化学反应来人工合成。

对此,来自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小明总经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其实全固态电池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这东西在航天、化工等很多领域都有应用,问题是如何解决,固态电池成本过高的问题,而这其中又包括了类似“正极材料锂离子如何迁移到电解质中”的技术难题。相比之下,他更看好半固态电池,就是有一部分液体加入其中,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锂离子迁移问题。

此外,汽车的使用场景非常复杂,各种特殊的工况决定了电池稳定性必须要足够好,虽说所谓的“安全性”可以靠堆料完成,如果是一部几千块的手机倒也还好,毕竟电池体积小,增加一些防护措施也不会太贵,但汽车电池又大又重,若要保护好它,必然会付出相当巨大的经济代价,如果算上其本就高昂的造价成本,那么想要让固态电池上车,难度还真的不小,就算厂家愿意,消费者也未必愿意。

结合上述专家的看法,那么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必然困难重重,至少在2030年之前,我们是很难开上使用固态电池的汽车,而这又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主流厂家所制造的电车,其续航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通勤需求了,真正促使我们想要更长续航的原因,无非是充电方面缺少保障,因此想要能够让车的续航更持久,以减少“充电”焦虑,这也是固态电池能够吸引厂家进场的原因。

或许站在2023年的时间节点来看,我们的确需要固态电池这种,电池密度高,续航持久的高性能电池,可等等到2030年,我们真的还需要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毕竟,以现在国内的发展速度来看,未来5~10年,国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大概率是可以完善的,而普通锂电池也会在工艺的进步下,不断提高性能。

因此,在充电设施完善的前提下,普通锂电池三五百公里的续航,其实完全足够,厂家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追求上千公里的续航而徒增成本,消费者也没有必要为了“过剩的性能”而多掏腰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