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会议前沙特为何又一次临阵翻脸?

与今年4月的多哈会谈如出一辙,在减产即将敲定的最后时刻,沙特再度翻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今年4月的多哈会谈如出一辙,在减产即将敲定的最后时刻,沙特再度翻脸。

今年9月底,OPEC成员国八年来首度达成限产协议,初步确定将OPEC原油总产量限制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相比8月产量最高减少逾2%。而OPEC各国如何分配减产份额等关键问题,则留到今天的这场石油部长会议来确定。

但是,在会议即将到来之际,沙特态度的转变,令协议大有崩溃的可能:

  • 上周五,沙特表示,即便OPEC不对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全球原油需求在2017年也将逐步恢复。
  • 周末,沙特宣布不会加入原本要在周一举行的OPEC与非OPEC国家之间的会议,随后又干脆将会议完全取消。
  • 周一,沙特石油部长Khalid al-Falih称,所有OPEC成员国应同意均等承担减产任务,并以透明和可信的方式执行,这是沙特原计划产量缩减的前提。而和过去相比,沙特通常都会承担绝大部分负担。
  • 在al-Falih周二抵达维也纳之前,媒体报道称,沙特改变了此前关于伊朗应该在380万桶/日的水平上限产的要求,转而提出伊朗应该限产于370.7万桶/日。
  • 而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沙特则再度加码对伊朗的条件,将限产量降低至369万桶/日,相当于伊朗10月的原油产量水平。

为何沙特在最后时刻变本加厉的提出条件?《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这背后其实是沙特副王储Mohammad bin Salman的意思,这就和4月多哈会谈一样,bin Salman不允许沙特石油部做任何妥协。

不过福布斯专栏作家Ellen R. Wald则认为,更可能的解释是,这其实是沙特一贯的谈判策略,这种手法在过去屡试不爽:

在1980年代,当油价崩溃时,沙特自身进行减产以稳定油价,而其他国家则持续增产。对于沙特来说,当时的这种政策带来灾难性后果,沙特阿美被迫在牺牲长期增长的情况下减产。

 

最终,在1986年,OPEC国家举行会谈试图恢复各国配额。据沙特前石油部长Ali al-Naimi,沙特最初并未采取足够强硬的立场,结果导致Zaki Yamani下台。从那时起,沙特就开始坚持强硬立场,基本上不再同意独自承担减产任务。

 

如今大多数OPEC国家都要依靠这次的协议提升油价,以便缓解国内财政压力。如果沙特放弃了,那么油价的下滑会打击所有国家,但是面对持续的低油价,沙特能源行业相对来说是运行最好的,且沙特有新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同时也有能够维持五年的现金储备。

 

如果11月30日未能达成协议,那么沙特(以及它们在波斯湾的盟友)将是受到冲击最小的。

来源:华尔街见闻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