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顾问不可承受之重,行业将何去何从?

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及其从业者来说,未来的关键词是“旧三方转型,坚守定位”和“碎片化的小型家办或理财工作室”。

图片来源:FREERANCE

作者:心灯

“在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自己做进去。能在高墙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非常珍贵。”这是我在近期参加一个财富管理论坛时从一位律师朋友的演讲中听到的。

曾几何时,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吸引了无数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资深精英加入,在加杠杆的刚性兑付的时代,机构疯狂扩张野蛮生长,刚性兑付的固收几乎就是财富管理产品的全部,只有少数具有前瞻性的机构布局了权益类和保险等产品线,但占比依然远远低于固收业务。

随着全社会杠杆率突破260%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开始了痛苦的去杠杆进程,以往借新还旧的方式无法维系,越来越多的项目出现违约和爆雷。

但,同样是爆雷,持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所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不允许持牌金融机构使用自有资金为爆雷产品刚性兑付,如果违规兑付将被处罚。

而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是否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多数情况基本取决于这家机构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固收产品兑付,如不能兑付,不但公司面临法律风险,高管和理财顾问也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轻则退回过去几年的所有佣金,重则失去人身自由。

一位曾在银行工作的某财富管理机构前同事对我说:“过去10年,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财富管理机构,我每天都是早上起来看市场动态(market update) , 白天联系和拜访客户,一直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客户是有价值的。

但最近每当听说有前同事所在的某某机构爆雷导致客户的资金无法兑付甚至面临个人法律风险时,自己就会感到很焦虑,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

在我看来,做财富管理这个事业最大的成就感来自能帮助自己的客户真正管理好财富。爆雷的发生会让客户的财富遭遇重大损失,随之而来的是丢掉客户多年的信任,如果再涉及个人法律风险,更是人生的重大失败。

自己身边很多同事当下考虑的已不再是如何获得升职加薪,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职业生涯底线。

其实,理财顾问有自己的委屈,毕竟产品不是理财顾问设计和引进的,理财顾问看不到具体底层资产和资金流向,事实上很多金融机构也是一样的惯例和岗位分工。但产品出了问题,理财顾问往往会被推至第一线承担责任。

好比顾客在超市买到有毒大米,在超市采购员或有毒大米的生产企业还未被第一时间追责时,货架前的售货员先被抓起来了,只因为顾客只认识售货员。但售货员隔着大米的包装袋并不能判断里面装的是否是有毒大米。

以上的故事逻辑似乎并没有在超市这个场景发生过。

赚卖面粉的钱,担卖白粉的风险。过去不是这样,但现在越来越像。

这个行业和从业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理清几个现实:

首先,资产管理业务将越来越成为持牌金融机构的专有权利,非持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准入门槛将越来越高。

其次,非持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中绝大部分在过去并没有做到第三方应有的“客观中立”和“以客户为中心”,这方面原本应该是这些机构的独特定位和优势。

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机构的定位依然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什么产品赚钱卖什么,这方面并不比持牌金融机构做得更好,大家都是“卖药”的角色。

此外,绝大部分持牌金融机构的内部人事政策已不允许录用来自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从业者,少数回流的从业者也很难适应传统大机构的条条框框和复杂的人事关系,特别是对于想从事财富管理事业的从业者而言,时不时的ETC和信用卡任务也会让人瞬间怀疑自己的职业到底是什么。

基于此,行业可能的方向是:

旧三方转型,坚守定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财富管理顾问式销售,主要以持牌金融机构产品为主,存量非标固收逐步出清兑付。但这对既有三方机构挑战不小,因为历史包袱太重。如果不能向前走,退出是大概率的选择,但还要争取良性退出。

碎片化的小型家办或理财工作室将成为三方2.0的主要生态。

为什么是碎片化?

因为,多数现有财富管理机构的投资方投资财富管理机构是出于在需要时可以给自己的生意输血的动因,而纯正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定位和这个动因是互斥的,因此绝大多数家族办公室或理财工作室需要自雇,规模不一定大,但只有自雇方可确保独立,只有独立方可保持第三方的定位并取信于客户。

这种业态在十多年前没有基础,但现在,这种基础正在渐渐形成,因为十多年前入行的第一批财富管理行业资深的从业者刚好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十字路口。

他们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专业的行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他们不想像过去一样销售自己不愿意销售也看不懂的产品,而是想要做自己事业的主人。

“医生”永远比“医药代表”更被需要也更稀缺。财富管理行业也是这个逻辑。

在美国,这个类型的独立渠道理财顾问人数占整个行业的比重是42%,市场份额为37%。

不必悲观,任何事都是不破不立。坚持学习,让自己永远保持自信。在当打之年,尽情拼搏,实现自我。

也许,现在的变局会催生真正意义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破壳而出。

来源:顾问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