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再现“血本无归”风险事件,投资者如何管好自己的钱?

作为投资者,投资最危险的事儿是什么?不是踏空行情,也不是资产过于单一,而是由于理财知识的匮乏,丧失判断力,不懂如何区别市场风险,人云亦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中旬两家大型金融机构摊上了“血本无归”的风险事件,一是安盛保险推出的一款投连险产品的挂钩资产出现了严重“违约”,使200多名投资者损失4亿港币;另一件是招商银行和钱端合作的“14亿逾期”事件。

事件始末是什么?

第一件事儿的主角——安盛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安盛之于保险业的地位,犹如工行之于银行业,大众心中“大到不能倒”的机构,实力雄厚。

此次发生问题的产品是安盛的一款叫Evolution的投连险产品,所谓的投连险产品是指除了保险本身的保障作用以外,还具备投资属性。这只产品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多种与保单挂钩的资产供挑选。未来保险的投资收益取决于挂钩资产的业绩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安盛(香港)赋予了经纪公司(代销保险的中介)决定挂钩哪些资产的权利。其中,名为Asia One(宏亚资产)的保险经纪公司在销售安盛的这款产品时,自主挂钩了一只叫“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香港投资基金,简称HKIF)的基金,该基金出现了严重“违约”,致使这只基金的账户价值一夜暴跌95%。

另一件最近发酵的事件,事件主角招行与钱端早年有过合作,很多投资者凭借对招行的信用背书,开始使用钱端APP进行理财。而从去年年底,钱端陆续开始逾期违约。当投资者向招行讨要说法时,才发现招行早在2017年时就与钱端终止了合作关系。

有哪些启示?

其实,此次安盛通过保险产品挂钩的基金出事,和与招行曾有合作的钱端“违约”,与我们在银行买信托、私募基金出事儿本质上是一样的。无论是安盛,还是招行,只是基金或理财产品的代销、推荐平台,并不是基金管理人或产品发行方,最终产品出了问题,这些代销机构或推荐平台是不负主要责任的。

由此可见,作为投资者,投资最危险的事儿是什么?不是踏空行情,也不是资产过于单一,而是由于理财知识的匮乏,丧失判断力,不懂如何区别市场风险,人云亦云。

不管在哪里买理财产品,无论是银行、券商、还是保险公司,最核心的是关注产品底层资产是什么,是国债,央行票据这类低风险资产,还是股票,衍生品,地产等高风险项目;弄明白产品真正的管理人是谁,管理人的资质和历史业绩如何等等,不要被产品宣传资料里介绍的代销方的光环所蒙蔽。

以安盛事件为例,中介在推销安盛的这款保险产品时,重点宣传安盛公司的背景,让投资者误以为投资账户中投向的基金也是安盛自己管理的。在描述HKIF这支基金时,重点强调的是基金预期的高回报,而没有展示管理人的资质和过往投资业绩。

当这样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如何避免踩坑,更好的进行投资,唯有不断补充理财知识,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掌握投资的技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