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通人逼成孟德斯鸠?法国高考哲学题引热议

“逃离时间是可能的吗?”、“法律能让我们幸福吗?”,这些问题也许只有在法国哲学高考才会出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钦

法国高考制度(Baccalaureat,简称BAC)创始于拿破仑一世1808年,其名称来源中世纪拉丁语,由“见习骑士”和“戴上桂冠”两个单词组成,其中一大特色是哲学考题。每年哲学考试时长4小时,考生各有3个可选题,内容思辨性强。

6月17日,74万考生迎来了法国高考。作为所有考生的必考项,考试落幕后,哲学题成为公众热点,其关注度与高考作文题之于微博热搜不相上下。

今年文科哲学考题为“人能否逃脱时间?”、“解释艺术品的意义”,或解释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自然法则本无问题,问题在于人对于自然的解读。

经社科的考题为“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吗?“、“工作能否划分人?”, 或解释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评论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方法论的一段话。该题与去年的“是否必须要遭受不公,才能了解何谓公正?”的考题类似,也与时下法国社会聚焦社会公平、正义的趋势相符。

理科题目为“多元文化是否阻碍了人类的团结?”、“你的责任是否阻碍了你的自由?”,或是解释弗洛伊德在《幻象的未来》中的一段话。

工科考题则是“只有能交换的东西才有价值吗?”、“法律能带给我们幸福吗?”,或解读十六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在《随笔集》中的一段话,其大意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看法,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可能会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看法。

各科哲学考题的共性是鼓励考生去质疑权威论点,这与两百多年前的情况相反。因为拿破仑青年时期深受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当时,哲学作文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古典知识的掌握程度,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名著。而现在,哲学题更关注人类与现代社会的困境。

哲学在法国地位的确不一般。在课堂上,哲学与法语、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重要性难分伯仲,文科类学生每周要上8小时哲学课,其余学生修课时长也要达到4小时。

哲学修养甚至成为民间评判政治家能力的一条标准。每年会考前后,法国媒体就开始回溯各大公众人物的会考分数。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拿到8.5分(总分20),萨科奇只得了8分,被戏称“法国有史以来最没文化的总统”。而现任总统马克龙参加大选时,媒体还热捧他的“哲学血统”:曾就读于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为解释学和现象学大师保罗·利科当过助理、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蒂安·巴里巴尔,以及毕业论文研究的是马基雅维里。

会考之后,本地媒体也乐于邀请各大哲学家来作答。法国哲学家Michel Eltchaninoff在法国新闻广播电视台分享她对于“人能否逃避时间”的看法。这位哲学家多角度找出切题思路。Eltchaninoff称,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希腊人认为,他们的存在是永恒的,因为星辰永远在那儿,仰望星空就可以逃避时间。另外,“逃避时间”也可以是美学概念。她认为,真正“逃避时间”,发生在审视自我内心的时刻。

曾在2011年参加法国高考的付乐杭(音译)告诉界面新闻,当年的哲学考题是“艺术是否比科学重要?”,而正在里昂应用科学学院主修工程学的洛朗(音译)在2015年参加高考时的哲学题却是“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论神性》的一段话作出解读”。

洛朗认为,学习哲学太花时间,包括他在内,班里80%的学生都对哲学课不感兴趣。在付乐杭看来,准备高考哲学题和准备其他考试的确相差甚远,但它能将学习的意义与生活基本问题串联在一起。“哲学学习不会止于课堂,而更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批判性反思。”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对法国公民而言显得如此重要。“法国人特别喜欢辩论和抗议,而不是寻求和解。他们习惯性地去挑战权威,这与中国的儒学和道教截然不同。”付乐杭认为,尽管这种教育方法看似很有意义,但对不具备足够生活经验的17岁青少年来说,很难独立地进行哲学思辨。

有意思的是,哲学不仅仅作为一门学科深入法国的教育体系,也是普通法国人的业余爱好。在巴黎有10多家哲学咖啡馆,全法有数百家。最有名的是在巴黎第四区巴士底狱广场的“灯塔咖啡馆”。这些小店每周日有固定的时间组织客人探讨哲学问题。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