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厂视频】比尔·盖茨投资的人造肉,吃起来什么味道?

人造肉汉堡、昆虫薯片、蟋蟀粉意面、液体便当……作为一个吃货,假如未来的饭桌上都是视频里这些食物,你能接受吗?

文/陈开窍

“未来我们吃到嘴里的食物,究竟会发生什么改变?”站在香港街头双喜烧腊的招牌下,箭厂制片人点点喝着大杯珍珠奶茶,思考一个对吃货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饭点临近,换做平时,她可能会去茶餐厅点一份清汤牛腩饭。但这次,她准备去开在中环的一家餐厅寻找未来。

Green Common是一家绿色素食概念餐厅。在这个亚洲消耗肉类最多的城市,餐厅希望用人造肉来替代传统肉类,成排的展示柜摆满了鸡块、蟹饼和咕噜肉——当然,全部由植物提取加工而成。

店里还出售一款叫“未来汉堡”的科技食物,由美国最大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推出,曾在2016年轰动硅谷,投资者中不乏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名人身影。在美国,“未来汉堡”目前已遍布上千家餐厅和零售商场。

“跟真的牛肉吃起来没有区别!”一口咬下后,制片人点点确信了这点。与真牛肉口感无异却更健康、环保,在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今天,难怪“未来汉堡”在欧美会成为明星产品。

而为迎合亚洲人口味,Green Common还推出了由蘑菇、黄豆、豌豆和大米制成的人造猪肉。

老板大伟指着煎锅里的猪肉饼解释:“这是招牌菜,叫‘藕遇善良猪’,它的含铁量比真猪肉还高。”给肉饼翻了个面,他继续说,“为什么说善良,因为对动物、对地球、对你自己都是好的。”“我们的食物链必须要改变,否则将来根本养不了这么多人。”

大伟的担忧非常具体,也很现实。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可达90亿,而全球50%的温室气体来自畜牧业,庞大的人口总数加上气温持续上升,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除了把植物改造成人造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报告提醒我们,食用昆虫也是应对上述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统计,同样生产1千克蛋白质,牲畜所需的饲料是昆虫的12倍,水是昆虫的20000倍,而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上,昆虫只有牲畜的百分之一。

全球消费最多的昆虫种类(来源:FAO)

位于上海的食品领域加速器Bits x Bites,专注于孵化跟投资食品科技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昆虫食品”。

“昆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动物蛋白来源,营养和我们吃的鸡羊猪牛是一样的。”相较于生产成本更高,传染病风险也更高的肉类,创始人Matilda认为,昆虫显然是一种更理想的食物来源。

“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这种更安全,然后营养价值一样高,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的蛋白质来源呢?”Matilda反问。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全球各地几乎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但对很多人来说,拒绝吃虫子更多是出于心理障碍。

当人们看不到昆虫的具体形态时,很大程度上就不会再排斥它。在欧美一些国家,昆虫类食品早已被摆上超市货架。电影《雪国列车》里,人们赖以生存的能量块也由昆虫加工制成。

把蚕蛹薯片、蟋蟀粉意面视为美味的Massimo表示,“50年前人们不敢吃龙虾,在我看来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他相信再过3、4年,人们就能接受吃虫子了,大众的饮食习惯在当代社会很容易被改变。

各种口味的蚕蛹薯片

在保证口感、营养的前提下,提高大众对人造肉和昆虫食物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难。液体便当“若饭”,这种更接近科幻片设定的食物,对大众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

制片人点点只喝了一小口若饭,就笑着拧上了瓶盖。作为一个吃货,她觉得若饭的味道“有点像泡面刚加水还没有泡开。”不过,若饭创始人邵炜看上去并不在乎这个。

“吃一餐饭的满足不一定源自味蕾,也可以是修道士般的自律。”邵炜认为,人类理想中的饮食习惯应该是高效且量化的。在他的想象中,未来食物3.0时代,吃饭将不再提供社交、味蕾享受等附加功能,食物原本的形态也会消失,最终只是以营养的形式呈现给人类。

邵炜的想象很大胆,但并非没有可能。人造肉、昆虫薯片、液体便当.....这些我们即刻就可以品尝的未来,代表着某种趋势,也是我们窥探未来不同可能性的重要截面。

在追求美味、营养、环保、高效的餐桌上,人类还有更多的欲望和情感需要被满足,如何拿捏两者之间的火候,或许是未来一步步到来前,我们每个人开饭前都要面对的选择。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早起的人儿有虫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